logo资料库

2017年湖南益阳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7 年湖南益阳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0—11:00 一、单选题(40 题,40 分) 二、多选题(10 题,10 分) 三、判断题(10 题,10 分) 此次遴选笔试客观题以时政、法律、马哲、言语理解为主,共计 60 分。 四、作文题(40 分) 材料 1: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 在重要位 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 身边工作人员。” 干部之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家风呢?老一辈革命家早就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作出 了表率。习近平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毛泽东同 志在家风上坚持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 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同志对待子女总是要求他们与老百姓一样,不允许搞特殊 化,他常说 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女呢?”无论是对待毛岸英的婚 姻问题,还是对李讷的 上学问题,毛泽东同志都是这一句话。周恩来同志曾专门 召开家庭会议,并定下不谋私利、 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晚辈不能丢下工 作专程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有工作的自费, 没有工作 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电影(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 不准请客送礼;不准 动用公家的车子;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办, 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 要讲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 不搞特殊化。陈云同志为亲人定下“三不准”:一是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二是 不准家人接 触他看的文件;三是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习仲勋同志教育 子女要“勤俭持家、低 调做人”。2001 年 10 月 15 日,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祝寿 信中说:“自我呱呱落地以来, 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 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父亲的节俭 几近苛刻。 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 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 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 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这些家 规严、家风正的佳话,既彰显了共产党人特有 的风骨,也为今天的干部树立了榜样。 材料 2:近年来,党中央查处了令计划、郭伯雄、徐才厚等腐败案,通过比较 分析,这些案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家庭成员共同违反党纪国法,形成家 族式腐 败。如令计划贪污腐败,其弟令政策、令完成等也因各种问题被查,徐才 厚直接和通过家人收受贿赂,数额特别巨大,而郭伯雄落马之前,其子郭正钢已 经被查, 这些案例很值得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家族式的腐败,使得全家 都被网入这个巨大 的贪腐网络,深受其害,值得认真思考。
细细分析,造成这些高官腐败的原因固然是因为自身党性修养不够,理想信 念不够坚 定,但或许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成群腐败,很大程度上是家风不正。有什么样的 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家 风构成了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源 头。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 一生,官员也不例外,家风正,则源头 清,家风歪,则邪气聚。 爱儿女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溺爱、偏爱、错爱。令计划、郭伯雄等腐败官员 为了子女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什么都肯干,不惜为了各种利益铤而走险, 以身试 法,丢弃了家风,偏离了轨道,滑向了腐败,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 历史上有名的《曾国藩家书》就是一部教育子女的好教材,展现了修身养性、 淡泊名利、读书明理、为人处世等优良的曾氏家风。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 家族的价值取向、精神粮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成才。有许多贪腐分子通过自身 的奋斗, 官做大了,地位高了,就逐步忘记了家风家规,将做人勤劳、正直、守信、明理、干净这些 基本的道德品质抛诸脑后,抛弃理想信念、党性宗旨,无止 境的追求金钱、权力、利益, 甘愿受其奴役,最后身败名裂。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人生的第一老师,有的穷人教育出了好孩子,有的 富人、官员 却教育出了问题孩子,这说明了父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它是第一位的,教育不仅仅是读 书写字、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如何做人、明辨是非。 家风有时候也并不一定是如《曾 国藩家书》有优美的文字的记载,父母、家族长 辈平时的一言一行汇聚起来,也是一种家 风,是一本无字家书。宗族祠堂、历代 家训、上辈遗物这些都是家风的一种表现形式,只要 善于挖掘,都能发现其不平凡的价值和意义。 家风代代相传,就能影响子子孙孙,就能够教育感染一代又一代,好的家风 子孙都能从中受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石,好的家风也有 益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正好家风,善于将优秀的中华美德吸收到家风中来, 于党、于国、于家都有利,在教育并管好子女上带好头。把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 必能滋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促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和践行,更有益于家 庭的和谐美满。 问题:“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请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 结合社会 现实和自己的感受,以家风齐则国家治为主题,写一篇 800-1100 字的议 论文。(40 分) [参考解析]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骨髓,“修身”之后必要 “齐 家”,“齐家”而后能“治国”。当下,家庭依然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与党 风、政风、社风相互联动。优良家风,不仅是个人修为的体现,更是传承精神品 质的纽 带,亦是约束人心的规范。与制度、法律相比,家风既拥有强大的内在约 束力,又有着丰 富的亲情感染力,对个人的教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范文](1096 字) 家风要传承也要与时俱进 家风,到底是什么?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不同的答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 台曾推出“家风”系列报道,引发市民共鸣。一时间,关于家风的热议,席卷大
江南北。82 岁的著名文史专家鲁海老先生出生于 1932 年,时至今日,谈起自己的 家风、家训 时,他仍然记得自己年幼时,跪在地上向挂在中堂上的“孝”字嗑头时的情景。在传统节日 春节期间推出“家风”系列报道,借着传统节日祥和欢乐 的氛围,老老少少全家人团聚在一 起,无疑是家风传承和吸收的最好时机。家风 的含义包罗万象,似乎就在嘴边,却很难说清 楚,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又是清晰可 见的。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齐家”, 也可以称之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环节便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养良好家风, 它奠定了一 个人的品格基础。 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独特的家风,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深受 儒家文化 的濡染熏陶。在民间、在老百姓的内心里面,儒学的价值持久存在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今天也仍然受到传统儒家伦理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家庭观念 非常强烈,因此,家风同样是 一种家庭文化基础。 可见,在某种意义上,家风体现着一种儒家精神,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 种共通 性,当然,家风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比如家训、家规等,作为家风传承的载 体,家训、家规等中的一个字、一个名,都饱含着岁月的沧桑、 家庭历史的沉淀,以及动人 的故事,他们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宝贵 财富。据《重庆晚报》报道,近日在重 庆九龙坡区实验一小的操场上,2016 名学 生将自己的家风展示出来,孝顺、诚信、善良、节 俭等传统美德仍然是备受大部分家庭推崇的家风,“孝敬诚信善良节俭”,既是传统美德的 精髓,又是每个家 庭每个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信仰,当然,好的家风不仅需要 做父母 的言传身教,也不仅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宣扬,更要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只有持之 以 恒不动摇,才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将家风变成孩子做人做事的准则和“性 格”。再者,作为父母和师长,自己在用家风影响孩子的过程中,同 样也在潜移默化的塑造 着自己的心性。可见,只要我们人人都奉行这些传统美德, 人人都是受益者。 当然,我们在继承传统家风精华的同时,也应与时俱进,切忌固步自封。坦 率地说,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 例如过去传 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的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 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因此,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 为建立一个和睦、安定、和谐的 家庭,进而形成一种健康、阳光、民主的社会风 气,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它应该有新的规 矩,树立新的家庭风气,并让它沉淀下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