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408计算机网络真题答案.pdf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参考答案 2017年真题参考答案:33-40:ADBADCAC (1)to 时刻到 t1 时刻期间,甲方可以断定方已正确接收了 3 个数据帧,(1 分)分别是 S0,0、S1,0、S2,0。(1 分) (2)从 t1 时刻起,甲方最多还可以发送 5 个数据帧,(1 分)其中第一个帧是 S5,2,(1 分)最后一个数据帧是 S1,2。(1 分)(3)甲方需要重发 3 个数据帧,(1 分)重发的第一 个帧是 S2,3。(1 分) (4)甲方可以达到的最大信道利用率是: 2016参考答案:33-40:CDBBDCC 41.【答案要点】 (1)第二次握手 TCP 段的 SYN=1,(1 分)ACK=1:(1 分)确认序号是 101。(1 分) (2)H3 收到的第 8 个确认段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 12KB:(1 分)此时 H3 的拥塞窗口变 为 9KB:(1 分)H3 的发送窗口变为 9KB(1 分) (3)当 H3 的发送窗口等于 0 时,下一个待发送段的序号是 20K+101=20×1024+101=20581:(1 分)H3 从发送第 1 个段到发送窗口等于 0 时刻为止, 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是 20KB(5×200mKB/s=20.48kbps:(1 分) (4)从 t 时刻起,S 释放该连接的最短时间是:1.5×200ms=300ms。(1 分) 2015年参考答案 33. D 34. A 35. B 36. B 37. A 38. C 39. A 40. C 47.解答: 1)DHCP 服务器可为主机 2~主机 N 动态分配 IP 地址的最大范围是:111.123.15.5~ 111.123.15.254;主机 2 发送的封装 DHCP Discover 报文的 IP 分组的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分别是 0.0.0.0 和 255.255.255.255。 2)主机 2 发出的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 MAC 地址是 ff-ff-ff-ff-ff-ff;封装主机 2 发往 Internet 的 IP 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 MAC 地址是 00-a1-a1-a1-a1-a1。 3)主机 1 能访问 WWW 服务器,但不能访问 Internet。由于主机 1 的子网掩码配置正确而 默认网关 IP 地址被错误地配置为 111.123.15.2(正确 IP 地址是 111.123.15.1), 所 以 主 机 1 可以访问在同一个子网内的 WWW 服务器,但当主机 1 访问 Internet 时,主机 1 发 出的 IP 分组会被路由到错误的默认网关(111.123.15.2), 从 而 无 法 到 达 目 的 主 机 。 2014年参考答案: 33. C 34. B 35. D 36. C 37. B 38. A 39. B 40. D 42.解答: 1)题中给出的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图,可以抽象为无向图。
2)链式存储结构的如下图所示。 其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ID, IP; }LinkNode; //Link 的结构 typedef struct{ unsigned int Prefix, Mask; }NetNode; //Net 的结构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Flag; //Flag=1 为 Link;Flag=2 为 Net union{ LinkNode Lnode; NetNode Nnode }LinkORNet; unsigned int Metric; struct Node *next; }ArcNode; //弧结点 typedef struct HNode{ unsigned int RouterID; ArcNode *LN_link; Struct HNode *next; }HNODE; //表头结点 对应题 42 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3)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路径 直接到达 代价(费用) 目的网络 步骤 1 192.1.1.0/24 步骤 2 192.1.5.0/24 步骤 3 192.1.6.0/24 步骤 4 192.1.7.0/24 R1->R2->R4->192.1.7.0/24 43.解答: 1)因为题目要求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所以这里可以把子网 192.1.6.0/24 和 192.1.7.0/24 聚合为子网 192.1.6.0/23。其他网络照常,可得到路由表如下: R1->R3->192.1.5.0/24 R1->R2->192.1.6.0/24 1 3 4 8 目的网络 192.1.1.0/24 192.1.6.0/23 192.1.5.0/24 下一条 — 10.1.1.2 10.1.1.10 接口 E0 L0 L1
2)通过查路由表可知:R1 通过 L0 接口转发该 IP 分组。(1 分)因为该分组要经过 3 个路由 器(R1、R2、R4),所以 主机 192.1.7.211 收到的 IP 分组的 TTL 是 64-3=61。 3)R1 的 LSI 需要增加一条特殊的直连网络,网络前缀 Prefix 为 “0.0.0.0/0”, Metric 为 10。 2013年参考答案:33. B 34. A 35. D 36. B 37. A 38. B 39. B 40. A 47.解答: (1)在 AS1 中,子网 153.14.5.0/25 和子网 153.14.5.128/25 可以聚合为子网 153.14.5.0/24; 在 AS2 中,子网 194.17.20.0/25 和子网 194.17.21.0/24 可以聚合为子网 194.17.20.0/23, 但缺少 194.17.20.128/25;子网 194.17.20.128/25 单独连接到 R2 的接口 E0。 于是可以得到 R2 的路由表如下: 目的网络 153.14.5.0/24 194.17.20.0/23 194.17.20.128/25 下一跳 153.14.3.2 194.17.24.2 — 接口 S0 S1 E0 ( 2 ) 该 IP 分 组 的 目 的 IP 地 址 194.17.20.200 与 路 由 表 中 194.17.20.0/23 和 194.17.20.128/25 两个路由表项均匹配, 根据最长匹配原则,R2 将通过 E0 接口转发该 lP 分组。 (3)R1 与 R2 之间利用 BGP4(或 BGP)交换路由信息;BGP4 的报文被封装到 TCP 协议段 中进行传输。 2012年参考答案: 33. B 34. C 35. A 36. B 37. C 38. A 39. D 40. D 47.解答: 1)由于题 47-a 表中 1、3、4 号分组的源 IP 地址(第 13~16 字节)均为 192.168.0.8(c0a8 0008H), 因 此 可 以 判定 1、3、4 号分组是由 H 发送的。 题 47-a 表中 1 号分组封 装的 TCP 段的 FLAG 为 02H (即 SYN=1, ACK=0), seq=846b 41c5H, 2 号分组封装 的 TCP 段的 FLAG 为 12H(即 SYN=1,ACK=1),seq=e059 9fefH,ack=846b 41c6H,3 号分组封装的 TCP 段的 FLAG 为 10H(即 ACK=1),seq=846b 41c6H,ack= e059 9ff0H, 所以 1、2、3 号分组完成了 TCP 连接建立过程。 由于快速以太网数据帧有效载荷的最小 长度为 46 字节,表中 3、5 号分组的总长度为 40(28H)字节,小于 46 字节,其余分组 总长度均大于 46 字节。所以 3、5 号分组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2)由 3 号分组封装的 TCP 段可知,发送应用层数据初始序号为 seq=846b 41c6H,由 5 号 分组封装的 TCP 段可知,ack 为 seq=846b 41d6H,所以 5 号分组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 的字节数为 846b 41d6H - 846b 41c6H=10H=16。 3)由于 S 发出的 IP 分组的标识=6811H,所以该分组所对应的是题 47-a 表中的 5 号分 组。S 发出的 IP 分组的 TTL=40H=64,5 号分组的 TTL=31H=49,64-49=15,所以,可 以推断该 IP 分组到达 H 时经过了 15 个路由器。 2011年参考答案: 33. A 34. B 35. B 36. D 37. D 38. C 39. C 40. B 47.解答:
1)64.170.98.32,00-21-27-21-51-ee。以太网帧头部 6+6+2=14(字节) ,IP 数据报首部 目的 IP 地址字段前有 4×4=16(字节) ,从以太网数据帧第一字节开始数 14+16=30(字 节) ,得目的 IP 地址 40.aa.62.20(十六进制) ,转换为十进制得 64.170.98.32。以太网 帧的前 6 字节 00-21-27-21-51-ee 是目的 MAC 地址,本题中即为主机的默认网关 10.2.128.1 端口的 MAC 地址。 2)ARP FF-FF-FF-FF-FF-FF。ARP 协议解决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问题。主机的 ARP 进程在本以太网以广播的形式发送 ARP 请求分组,在以太网上广播时,以太网帧的目的 地址为全 1,即 FF-FF- FF-FF-FF-FF。 3)6。HTTP/1.1 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时,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然在一段时间 内保持这段连接,客户机在收到前一个响应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第一个 RTT 用于请 求 Web 页面,客户机收到第一个请求的响应后(还有五个请求未发送) ,每访问一次对 象就用去一个 RTT。故共 1+5=6 个 RTT 后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 4)源 IP 地址 0a.02.80.64 改为 65.0c.7b.0f;生存时间(TTL)减 1;校验和字段重新计算。 私有地址和 Internet 上的主机通信时,须由 NAT 路由器进行网络地址转换,把 IP 数据报 的源 IP 地址(本题为私有地址 10.2.128.100)转换为 NAT 路由器的一个全球 IP 地址(本 题为 101.12.123.15) 。因此,源 IP 地址字段 0a 02 80 64 变为 65 0c 7b 0f。IP 数据报每 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 TTL 值就减 1,并重新计算首部校验和。若 IP 分组的长度 超过输出链路的 MTU,则总长度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也要发生变化。 注意:题 47-b 图中每行前 4bit 是数据帧的字节计数,不属于以太网数据帧的内容。 2010年参考答案33. C 34. C 35. D 36. C 37. B 38. D 39. A 40. A 47.解答: 1)当主机甲和主机乙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信号在信道中发生冲突后,冲突信号继续向 两个方向传播。这种情况下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需要经过的时间最短,等于单程的传播 时延 t0=(2km) /(200 000km/s)=0.01ms。 主机甲(或主机乙)先发送一个数据帧, 当该数据帧即将到达主机乙(或主机甲)时,主机乙(或主机甲)也开始发送一个数据帧, 这时,主机乙(或主机甲)将立刻检测到冲突,而主机甲(或主机乙)要检测到冲突,冲 突信号还需要从主机乙(或主机甲)传播到主机甲(或主机乙),因此甲、乙两台主机均 检测到冲突所需的最长时间等于双程的传播时延 2t0=0.02ms。 2)主机甲发送一个数据帧的时间,即发送时延 t1=1518×8bit/(10Mbit/s)=1.2144ms;主机 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向主机甲发送确认帧,确认帧的发送时延 t2=(64×8bit) /(10Mbit/s) =0.0512ms;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即发送下一数据帧,故主机甲的发送 周期 T=数据帧发送时延 t1+确认帧发送时延 t2+双程传播时延=t1+t2+2t0=1.2856ms; 于是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率为 (1500×8)/T=12000bit/1.2856ms≈ 9.33Mbit/s(以太 网有效数据为 1500B,即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 2009年参考答案33. B 34. B 35. C 36. A 37. D 38. D 39. C 40. A 47.解答: 1)CIDR 中的子网号可以全 0 或全 1,但主机号不能全 0 或全 1。 因此若将 IP 地址空间 202.118.1.0/24 划分为 2 个子网,且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 IP 地址个 数不少于 120 个,子网至少要占用一位。 由 26-2<120<27-2 可知,主机号至少要占用 7
位。 由于源 IP 地址空间的网络前缀为 24 位,因此主机号位数+子网号位数=8。 综上可得主机号位数为 7,子网号位数为 1。 因此子网的划分结果为子网 1:202.118.1.0/25,子网 2:202.118.1.128/25。 地址分配方案:子网 1 分配给局域网 1,子网 2 分配给局域网 2;或子网 1 分配给局域网 2, 子网 2 分配给局域 1。 2)由于局域网 1 和局域网 2 分别与路由器 R1 的 E1、E2 接口直接相连,因此在 R1 的路由 表中,目的网络为局网 1 的转发路径是直接通过接口 E1 转发的,目的网络为局域网 2 的 转发路径是直接通过接口 E2 转发的。由于局域 1、2 的网络前缀均为 25 位,因此它们的 子网掩码均为 255.255.255.128。 根据题意, R1 专门为域名服务器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路 由表项,因 此 该 路 由 表 项 中 的 子 网 掩 码 应 为 255.255.255.2 对应的下一跳 转发地址是 202.118.2.2,转发接口是 L0。 根据题意,到互联网的路由实质上相当于一个 默认路由,默认路由一般写作 0/0,即目的地址为 0.0.0.0,子网掩为 0.0.0.0。对应的下一 跳转发地址是 202.118.2.2,转发接口是 L0。 综上可得到路由器 R1 的路由表如下。 若子网 1 分配给局域网 1,子网 2 分配给局域网 2,见表 A-5。 表 A-5 目的网络 IP 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 IP 地址 接口 202.118.1.0 202.118.1.128 202.118.3.2 255.255.255.128 255.255.255.128 255.255.255.255 0.0.0.0 202.118.2.2 202.118.2.2 若子网 1 分配给局域网 2,子网 2 分配给局域网 1,见表 A-6。 0.0.0.0 L0 L0 E1 E2 表 A-6 下一跳 IP 地址 接口 目的网络 IP 地址 子网掩码 202.118.1.128 202.118.1.0 202.118.3.2 0.0.0.0 255.255.255.128 E1 255.255.255.128 E2 255.255.255.255 202.118.2.2 0.0.0.0 202.118.2.2 L0 L0 3)局域网 1 和局域网 2 的地址可以聚合为 202.118.1.0/24,而对于路由器 R2 来说,通往局 域网 1 和局域网 2 的转 路径都是从 L0 接口转发,因此采用路由聚合技术后,路由器 R2 到局域网 1 和局域网 2 的 路由,见表 A-7。 目的网络 IP 地址 子网掩码 202.118.1.0 255.255.255.0 下一跳 IP 地址 接口 202.118.2.1 L0 表 A-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