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农业知识综合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年浙江农林大学农业知识综合考研真题 农业知识综合一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得分 2 分,共 10 分) 1、土壤 2、矿物 3、粒级 4、阳离子交换量 5、土壤养分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得分 1 分,共 10 分) 1、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 A、正长石 B、斜长石 C、石英 D、白云母 2、与花岗岩具有相同矿物成分的岩石是( )。 A、闪长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辉长岩 3、下列岩石中是变质岩的为( )。 A、大理岩 B、石灰岩 C、白云岩 D、石英斑岩 4、属于 2:1 型次生矿物的是()。 A、三水铝石 B、蒙脱石 C、高岭石 D、氧化铁 5、某土壤容重为 1.2g/cm3,问该土壤 1 公顷(1 万平方米)30 厘米土层的干重是()。 A、3600 吨 B、1200 吨 C、3000 吨 D、360 吨 6、盐基常接近于饱和的土壤是()。 A、石灰性土 B、红壤 C、砖红壤 D、黄壤 7、下列离子中交换能力最强的是( )。 A、 Na+ B、NH+4 C、Mg2+ D、H+
8、土壤氮形态中,( )是最主要形态。 A、有机态氮 B、NO3- C、NH4+ D、NO2- 9、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酸性肥的是( )。 A、尿素 B、硝酸铵 C、硫酸铵 D、碳酸氢铵 10、土壤容重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 A、温度 B、质地 C、有机质含量 D、孔度 三、简答题(共 20 分;答题要求:对影响因素要简单阐述理由) 1、 比较以下两组矿物的异同。(4 分) a、正长石与斜长石 b、白云母与黑云母 2、 比较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点。(4 分) 3、 什么是土壤有效水?影响有效水最大含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4 分) 4、 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方式有哪 2 种?(4 分) 5、 为什么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性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4 分) 四、问答题(共 10 分) 1、详细阐述土壤有机质的肥力作用。 植物生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5 分,共 25 分) 1、共质体途径 2、伤流 3、诱导酶 4、荧光现象 5、原初反应
6、抗氰呼吸 7、临界暗期 8、糖酵解 9、抗性生理 10、冷害 二、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植物必需元素必须符合的 3 个条件? 3、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4、植物向光性的原理? 5、外源脱落酸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 植物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0 分) 1.质体 2.树皮 3.维管组织 4.定根 5.年轮 6.栅栏组织 7.完全叶 8.双受精 9.单性结实 10.四强雄蕊 二、问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初生构造。 2.水生植物是如何适应水生环境的?
3.阐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农业知识综合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40 分) 1、期货交易; 2、农业剩余劳动力; 3、农产品供给; 4、政策的过程模型; 5、恩格尔系数; 6、农村社会学; 7、农村权利结构; 8、现代农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 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农机具 D.资金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B.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C.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收入降低 D.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 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是( ) A.向境外移民 B.国内大规模移民开荒 C.农业内部消化吸收 D.向农业外部转移 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 ) A.基本国情 B.经济发展速度 C.人口素质 D.改革环境
5、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表明( ) A.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 B.价格的变动幅度大 C.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D.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6、如果农产品需求弹性是富有弹性,那么价格变动幅度( )需求量变动幅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其他 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 ) A.生产周期长 B.自然环境影响大 C.收获时间集中 D.空间分散 8、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 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 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9、一股情况下,农产品需求与( )成正方向变化 A.农产品价格 B.农产品成本 C.消费者的构成 D.消费者收入水平 1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 )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A.产量 B.效用 C.规格 D.品质 11、政策生命周期模型也被称为是( ) A.政策过程模型 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
C.理性决策模型 D.浙进决策模型 12、下列政策手段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价格管制手段 B.财政手段 C.法制手段 D.信用管制手段 13、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农业政策增加 B.农业政策删减 C.农业政策分解 D.农业政策更新 14、系统模型认为,政策的输出是( )的结果 A.社会团体和个人互动 B.政治系统与社会团体互动 C.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 D.内部与外部环境互动 15、土地整合和土地利用政策属于( ) A.农业发展政策 B.农业结构政策 C.农民增收政策 D.农村发展政策 16、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农村发展 B.农民增收 C.农业增产 D.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 17、农村社会学产生于() A.19 世纪三四十年代 B.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C.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D.20 世纪 20 年代 18、农村社会学的发源地是() A.西欧 B.东欧 C.美国 D.日本 19、《江村经济》一书的作者是( ) A.李景汉 B.费孝通 C.杨开道 D.梁漱溟 20、当代发达国家的农民完全是个( )的概念 A.居住地 B.身份 C.职业 D.生产方式 21、在中国农村社会学史上,《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的主要作者是( ) A.费孝通 B.梁漱溟 C.杨开道 D.李景汉 22、家庭是社会的( )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趣缘群体 D.弱势群体 23、从性质上说,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 ) A.农村党支部 B.村民委员会 C.乡镇人民政府 D.公安派出所 24、1908 年,美国政府成立的农村生活委员会是( )
A.主持美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机构 B.负责美国农村救济工作的机构 C.主持美国农村家庭主妇培训的机构 D.负责美国农村儿童福利的机构 25、农村社会的主体是( ) A.农业经济 B.农村人口 C.农村土地 D.乡镇企业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农业的根本特点是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分离。 ( ) 2、恩格尔定律指随着家庭收入的减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 3、供给价格弹性是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自身需求相对变动的比值。( ) 4、超市、连锁、配送是农产品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 ) 5、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人口、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替代商品和 补充商品的价格。 ( ) 6、我国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 ) 7、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 ) 8、农产品市场按交易方式可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 ) 9、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政策干预更趋全面,尤其是加 强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干预。( ) 10、过程模型把公共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对外界环境压力所做了反应。 ( ) 11、当政策机构不健全时,我们需要对政策方案进行调整。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