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7 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憔悴.(cuì)仄.歪(zhè)踌.躇(chóu)戛.然而止(gá) B.静谧.(mì)滑稽.(jī)污涩.(sè)惟妙惟肖.(xiào) C.绮.丽(qí)妖娆.(ráo)潜.行(qiǎn)迥.乎不同(jiōng) D.抽搐.(chù)胚.芽(péi)档.案(dǎng)惹.人注目(rě) 1.【答案】B 【解析】A.仄 zè,戛 jiá;C.绮 qǐ,潜 qián;D.胚 pēi,档 dà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周道如砥略胜一畴长嘘短叹寻章摘句 B.怒不可遏巧妙绝纶人情练达相得溢彰 C.人迹罕至来势汹汹众目睽睽尽态极妍 D.断壁残垣粗制乱造合辙押韵味同嚼腊 2.【答案】C 【解析】A.畴→筹,嘘→吁;B.纶→伦,溢→益;D.乱→滥,腊→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做事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令人敬佩的。 C.盘锦市园林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在街角路边栽种了不同品种的花草树木。 D.十月的香山景色怡人,游人如织,不绝如缕....。 3.【答案】D 【解析】“不绝如缕”一般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用在这里修饰“游人如织”,不恰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B.C919 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大步。 C.近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 A,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 4.【答案】B 【解析】 A.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可删掉“通过”或“使”,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B.语序不当,逻辑上应是先“建立”后“完善”,所以要把句中的“完善”和“建立”交换位置。 D.搭配不当,前面的“增强”与后面的“现状”不能搭配,可把“增强”改为“改善” 5.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即将挥手告别。我会把思念写在夏夜的繁星上,让它闪耀在你的天空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把思念写在小河的浪花上,让它流淌在你的心田里。 5.【答案】示例:我会把思念写在蝴蝶的翅膀上,让它飞舞在你的梦境里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由题干第二句可知,第一个分句中的“夏夜”“繁星”“闪耀”“天空”分
别对应第三个分句中的“小河”“浪花”“流淌”“心田”,其他字前后没有变化。明确了这一点,对第 二分句进行仿写时,做到句式相同、词性相对、字数相等即可。 6.综合性学习。(2 分) 材料一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旧手机回收率不足 2%,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堆废 旧手机。电子产品如果散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手机被闲置也是对其经济价值的浪费。 材料二一部智能手机制作过程中加入的挥发性溶剂含有铅、铬、水银等金属,如果随意抛弃,重金属会进 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手机的锂电池都有寿命,放置太久就有发生火灾的危 险。 材料三“我的手机上有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就算都删了,估计黑客还是能通过技术恢复。”家住 盘锦市兴隆台区的王先生感慨,“我可不想为了几百块钱把手机卖给街边收手机的,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泄 露信息?太冒险了,还是放在家里吧!”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请为废旧手机的回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2 分) 6.【答案】①建议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②建立规范有序的废旧手机回收体系;③加大对手 机用户隐私的保护力度;④宣传回收废旧手机的益处。(答出两条,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解答时,先要阅读材料,抓住关键字眼,提取或概括材料表 达的主要信息,然后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7.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水浒》塑造了粗中有细、豁达命理的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李逵,崇尚忠义、有恩必报、有 仇必复的武松等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 B.《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以“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 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出于人性和人情的儿童心理,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 巨埋儿”的孝道。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尼克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该小说出版后,他又忍着病痛完成了 另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D.《革命烈士诗抄》表现了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共产党信念,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 主义真”表现了革命志士夏明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7.【答案】C 【解析】作者并没有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8.古诗文填空。(15 分)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寒光赵铁衣。(木兰诗) (5)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乱花渐入迷人眼,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8)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8)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出污泥而不染,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12)《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与李白的《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有异 趣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1)在河之洲(2)匹夫不可夺志也(3)秋风萧瑟(4)朔气传金柝 (5)无为在歧路(6)浅草才能没马蹄(7)化作春泥更护花(8)浑欲不胜簪 (9)夕阳西下(10)濯清涟而不妖(1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1)—(11)属于记忆型默写,侧重考查对古诗文记牢、记准,默写时不写错字、别字,不添字、 漏字,衡量着考生平时的记忆基本功。(12)—(13)属于理解型默写,是在记忆型默写基础上的一个小 爬坡,这类默写的特点是偏重考查名句,所写诗句的意旨一般较深刻,情感较强烈。 二、阅读(满分 60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 9—11 题。(10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时秦昭王①与楚婚,欲与怀王②会。怀王欲.行,屈平③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 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④。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节选自《二十四史·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秦昭王:嬴稷。公元前 306 年至公元前 251 年在位。②怀王:熊槐。公元前 328 年至公元前 299 年在位。③屈平:屈原。④内(nà):通“纳”。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 (3)怀王欲行欲: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闻:_______ (4)秦伏兵绝.其后绝:_______ 9.【答案】(1)偏爱(2)使……听到(3)想,想要(4)断,断绝 【解析】(1)句“私”是一个古今异义词;(2)句“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3)句“欲”和(4)句 “绝”难度不大,教材中相同意思的例子不少,如“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欲有求于我也”(《邹 忌讽齐王纳谏》),地维绝(《共工头触不周山》)。解答这类题,考生要立足课本,举一反三,灵活加 以运用。 10.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10.【答案】(1)所有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可以得到上等奖赏。 (2)秦国是像虎狼一样凶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不如不去。 【解析】翻译时,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译句的前后贯通。本题中,还要译准关键词“面刺”“过” “上”“虎狼”“信”“毋”。 11.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规劝君王,齐威王采纳邹忌的劝谏取得外交成效的语句是_________,怀王不听取
屈原的建议而导致悲惨结局的语句是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2 分) 11.【答案】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时,既要整体理解甲、乙两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扣住题干关键 提示点“外交成效”和“悲惨结局”来回答。 附乙文参考译文: 当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希望与楚怀王见面,楚怀王想要去,屈原说:“秦国是像虎狼一样凶暴的国 家,是不能信任的,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说楚怀王前去:“为什么要断绝秦王的欢心呢!” 楚怀王最终去了。一进入武关,秦国埋伏的军队就断了他的后路,因而扣留了楚怀王,来要求割让土地。 楚怀王很生气,不肯答应。楚怀王逃跑到了赵国,赵国不肯接纳。楚怀王又返回到了秦国,最后竟然死在 秦国,遗体才得以送回楚国安葬。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2—18 题。(20 分)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 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 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 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 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 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 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 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 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 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 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 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 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如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 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 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 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 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 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 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 已忘言。”他憨笑这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 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12.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2 分) (摘自《意林》总第 52 卷,有删改) 段落 情节内容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1) 情感态度 讽刺、疑惑 好奇、吃惊 ⑤ ⑥ ⑦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2) 12.【答案】(1)“我”看见菜农在广场上写(练)字(2)歉意、敬意 【解析】第(1)空考查的是对第⑥段主要内容的概括,填写表格时,注意概括的内容要基本符合给出情节 内容的句式特点。填写第(2)空时,注意返回文章第⑦段寻找或概括。 1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了运用动作描写,还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 13.【答案】运用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的全神灌注的情态,表现了他对书本(知 识)的虔敬(虔诚与敬意)和内心的宁静。 【解析】神态描写从“专注”“有如圣徒阅读《圣经》”中得出。回答其作用,既要深刻理解这些关键词 句蕴含的深层含义,还要适当联系全文的内容来归纳。 14.请品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 14.【答案】“嗖嗖”是叠词(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写字时挥洒自如的样子), 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的答题方法是,先解释字面义,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 具体分析。 15.读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3 分) 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 15.【答案】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对比):写出了商贩们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的无所事事;突出(衬托)了 菜农读书的专注和他内心的宁静。(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题干可知,本题的切入点应该是表现手法的角度,很明显,“菜农”与“其他人的活动”形成 了一个对比的效果。结合第⑧段的具体内容分析,二者的对比是为了突出“菜农”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 16.读完选文后,请说说菜农具有哪些性格特点。(3 分) 16.【答案】憨厚朴实;做事专注认真;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扣住对人物性格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揣摩。 17.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3 分) 17.【答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新颖独特,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 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别分析。 18.结合选文内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 分) 18.【答案】示例: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在当今世俗的喧嚣中应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为世俗所扰。文中 的菜农能够在喧闹的菜市场沉浸于书本的美好中,沉浸于内心的宁静中。在生活中,我不会因某次月考的
成功而骄傲,而要保持内心的宁静,继续努力前行。 【解析】本题属于拓展探究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都有话可说。但组织语言时,切忌脱离选文内容和情 感随意发挥。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9—23 题。(15 分) 你了解紫菜吗 ①紫菜泡不烂?是用黑色废旧塑料袋冒充的吗?近来,一则关于“废旧塑料袋制成紫菜”的视频在网 络上快速传播,并直接导致国内大量紫菜在超市下架,紫菜生产、销售企业损失巨大。紫菜有无造假?为 什么有些紫菜口感偏硬呢? ②菜是生长在海洋里,汲取海水中的氮、磷、二氧化碳等多种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而生长的具有 优质高蛋白、低脂肪的一种大型红藻类海洋食品。 ③紫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紫菜的蛋白质含量在 30%左右,优质 的紫菜蛋白质含量甚至超过 50%,是牛肉的 2.5 倍、猪肉的 3.8 倍。同时,紫菜的脂肪含量较低,且富含 EPA(二十碳五烯酸)和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可以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预防人体衰老。 ④最为神奇的是紫菜多糖,占紫菜重量的 20%至 40%,具有明显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紫菜 中的无机元素也异常丰富,且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其他蔬菜食物纤维更柔软优质。膳食纤维具有调节结 肠功能,而且,对减少肥胖病大有好处,适合亚健康人群食用。 ⑤目前..,我国生产的紫菜品种主要为条斑紫菜和坛紫菜。以坛紫菜为例,坛紫菜的藻体较条斑紫菜厚, 一般加工成圆饼干紫菜,用于泡汤、烤食。 ⑥坛紫菜的整个养殖过程可分为丝状体培育与叶状体养殖两个阶段。每年的一月份至九月份,是丝状 体培育阶段,在室内完成,就是长在贝壳里的坛紫菜苗种培育阶段。第二阶段,是叶状体培育,长在贝壳 中的坛紫菜丝状体通过放散壳孢子,附着在维尼龙网绳上,张挂于海区天然培养。此阶段坛紫菜一般在每 年白露前后下海,经十天左右可在网绳上看见细长的坛紫菜叶状体,再经一个月左右,叶状体生长至一定 长度后即可采收,这就是头水坛紫菜,口感细嫩,营养丰富。 ⑦坛紫菜一般分多次采收,三水产量最大,四水以后口感越来越差,韧性越来越强。头水紫菜在每年 的九月份至十月份上市,而到了来年的二月份,坛紫菜采收已接近尾声,由于末水(通常是六水)坛紫菜 纤维素含量可达 5%以上,胶质含量显著增加,故菜叶坚韧,口感偏硬。 ⑧不少业内专家也指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且紫菜成本低廉,根本没有造假的必要,大家无须 谈“紫”色变! (摘自《经济日报》2017 年 4 月 24 日,有删改) 19.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2 分) 19.【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快速梳理文章行文的脉络,不难得出采用了逻辑说明的顺序。 20.选文第①段由哪些作用?(3 分) 20.【答案】用一则网络上的关于“废旧塑料袋制成紫菜”的视频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吸引读者阅读(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首段的作用,回答时,既要从首段的一般作用中去筛选,又要结合具体的段落内容来思 考。 21 选文第③段画线的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 分) 21.【答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紫菜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的 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作答时,考生最好对一般的说明方法的作用了然于胸,这样结合具
体语句回答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22.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目前”一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 分) 目前..,我国生产的紫菜品种主要为条斑紫菜和坛紫菜。 22.【答案】“目前”是“现在”的意思,表时间,起限制作用。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的紫菜品种主 要为条斑紫菜和坛紫菜,“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解答时,先要从词语的字面意思说起,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其在文中的作用,落脚点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上。 23.晚饭时,妈妈端上一碗紫菜蛋花汤,爸爸尝了一口,说:“这紫菜太硬了,是假的吧!”结合选文第⑥ ⑦⑧段内容,请你这样跟爸爸进行全面科学的解释。(3 分) “爸爸,这紫菜不是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答案】紫菜的口感与纤维素的含量和胶质的含量有关。紫菜分多次采收,头水紫菜口感细嫩,四水以 后口感越来越差,我们买到的可能是末水(六水)紫菜,所以口感偏硬,还有紫菜的成本低廉,根本没有 造假的必要。(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是对口语交际的渗透运用,题干“结合选文第⑥⑦⑧段内容”给出了答题范围,降低了难度, 作答时围绕“这紫菜为什么不是假的”来展开即可。 (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24—28 题。(15 分) 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①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 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 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可见,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②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础 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街头巷尾,青年 志愿者义务整理凌乱的共享单车;公交车上,“90 后”女护士跪地抢救心脏骤停的老人;危急时刻,年轻 的女教师舍生忘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生活中,一些青春的身影被真情点赞,他们闪耀着真善美的亮光, 传递着真善美的能量。 ③追寻真善美,基础在勤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 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面对逝而不可追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应分秒必争、孜孜不倦,追求心无旁骛、静谧 自怡的境界,巧用去粗取精、博而愈专的方法,克服浮躁之气、深入研习经典,才能为青春远航扬起前进 的风帆。 ④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遇到问题多加思考,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否 则,就会陷入片面,再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束手无策。青年可塑性极强,处于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的关键时期,切不可自我放任、虚掷光阴。青年人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恶敏锐性,让思考成为联结学习、 观察、实践的主线,以思想的力量激活创新的细胞。 ⑤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奋斗的征途上,无论顺境、逆境,都是生活的风景,都可转化 为人生的财富。关键是面对一时的得失成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修为去处世任事。微视频《青年榜样习近 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插队的时光,让许多人感怀:他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 口,什么活都干,可再苦再忙,也没有放弃读书。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始 终葆有进取的姿态,就一定能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人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能以行动筑牢精神的地基,让多彩的青春融入伟大的时代。 (摘自《人民日报》2017 年 5 月 6 日,有删改)
24.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横线上。(3 分) 24.【答案】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答标题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寻找时,心中一定要明确中心论点一般出现的位置,再抓住关键 语句进行提取或概括。 25.阅读选文,请你说说作为青年人怎样才能做到用真善美雕琢自己呢。(3 分) 25.【答案】追求真善美,基础在勤学;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 【解析】仔细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分论点,只是问法间接一些。当然,这种问法比直接问 “本文第③、④、⑤段的中心句(观点)是什么”要好得多,要求考生的思维先进行转化,然后才容易答 题。 26.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26.【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成就真善美,也需涵养自处的能力”这一观点(分论点), 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作答时,考生先需要心中对常见的论证方法熟练掌握,再 针对具体的语句分析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阐述其作用。 2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文中的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3 分)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美国]洛克威尔 27.【答案】放在第④段,洛克威尔的话强调了拥有真知,重要的是多思,能够证明第④段的观点“拥抱真 善美,贵在多思”(或:与第④段的观点“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相符合),所以放在第④段。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论证,由于给出了具体的论据材料,只需直接找准补充位置即可,比主观性的补充 论据要简单一些。取舍具体的位置时,注意扣住材料中关键词“多思善疑”来恰当选择。 28.阅读选文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2 分) 28.【答案】示例:读了本文后,我的收获是,青年时,应该为心中美好的理想而刻苦学习,作为学生,要 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汲取知识上,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这样我们的青春才更充实,更有意义。 【解析】本题呈现开放性,给考生的作答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但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最好结合本文 的中心论点来组织语言,这样才容易立足文本,深挖自我收获或启示。 三、写作(满分 60 分) 2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若选(一):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若选(二):请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一)题目:那段_____的时光 (二)出发,从起点迈步。每一轮朝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是出发;蒲公英张开小伞,随风飘起,是 出发;跌倒了,重新爬起来,是出发;读一本好书,开启一次心灵之旅,是出发……满怀着对生活的热爱, 向着美好的梦想,我们一次又一次出发。 请以“出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思想积极健康,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文体 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间可酌情奖励 2 分);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容易显露个人信息的地名。 29.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