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
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 A 和 B 卷。A 卷 100 分,B 卷 50 分,全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其中试题卷 6 页,答题卡 4 页。
3.A 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题。
4.请将第Ⅰ卷 1-8 小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的位置上。
5.在答第Ⅱ卷和 B 卷时,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6.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A 卷(共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泄.(xiè)气
B、镌.(juān)刻
C、不辍.(chuò)
D、缰绳.(shún)
悄.(qiǎo)然
篡.(cuàn)改
粗糙.(cāo)
黝.(yǒu)黑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惨绝人寰.(huán)
杳.(yǎo)无消息
藏污纳垢.(gòu)
筋.(jīn)疲力尽
A、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破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急的文字。
C、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D、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暗然失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待学习,我们应有一丝不苟....的态度,任何细小的问题都不要放过。
B、中国跳水运动员出场了,观众们屏息敛声....、翘首而望。
C、为突破警方的层层封锁,犯罪分子殚精竭虑....,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D、王林聪慧好学,多才多艺,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B、“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C、《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D、为增强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和制作。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
C、念.无与为乐者
坠落
想到
B、沉鳞.竞跃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鱼鳞
只是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自康乐以.来
C.相与步于.中庭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友人惭,下车引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山门圮于.河
屠自后断其.股
7. 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A、①傍晚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②庭院中的积水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
B、①清晨的薄雾将要停歇,猿鸟胡乱地鸣叫着。
②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有藻、荇交错其中。
C、①傍晚的薄雾将要停歇,猿鸟胡乱地鸣叫着。
②庭院中的积水清明澄澈,有藻、荇交错其中。
D、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②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
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先仰视“山川之美”,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
“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B、乙文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平淡自然,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C、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山川之美,乙文描写月夜之美。
D、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则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第Ⅱ卷 (其他类型题 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 分)
9.用课文原句默写。
(1)写出下面诗文的上句或下句。(2 分)(任选两句默写;若三句全写,依前两句判分。)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 ________。(王绩《野望》)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 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③________ ▲ 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2)默写杜牧的《赤壁》全诗或王维的《使至塞上》第二、三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美丽的颜色》节选,完成 10-12 题。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
他写道:“我一次炼制 20 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
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有含有
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
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
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分离开来。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
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
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
“……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
或是来请教比埃尔•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
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行,也不
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的气氛。”
比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
到极幼稚的,无一不有。
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
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3 分)
句子的深刻含义。(3 分)
▲
▲
标题“美丽的颜色”有何含义。( 4 分)
▲
五、作文(60 分)
11.请简要分析文中加虚线
12.结合全文内容谈谈课文
13.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
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 “原来,我也很________”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材料具体,抒发真情实感;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和戏剧
外);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 1--2 题。
B 卷(共 50 分)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1.诗中的“溪”、“山”各有什么特点?(2 分)
▲
2.结合末句中的“闲”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3—6 题(12 分)
▲
甲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班剥若大鱼
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
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①乎?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山谷所
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②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③
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C. 既素重.幽居
离开
推崇
B.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D. 遂葺.宇其上
空闲
修缮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3 分)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3 分)
▲
▲
5.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6.甲乙两文表达的共同情感是什么?(2 分)
▲
▲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题目。
(1)下面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应把“___▲____”改为“____▲
____” 。 (2 分)
A.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 1936 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
地采访的所见所感。
B.“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
气向我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周恩来。
C.老李,六十四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一个红军“战士”。他是山西人,在红军东征时参了军。
D.童年时期的彭德怀就具有反抗精神,如不满教员打学生,十岁时曾经离家出走。
(2)后来,……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
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是指什么历史事件?_________▲_______。(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1 题。(18 分)
父亲的侧影
零凝
①夜,下着小雨,清冷却柔美。鞭炮声过后,除了一群未谙世事的少年仍在街上刻意渲染节日的喜庆
外,便只剩下路灯的宁静。整个世界就像沉睡着的老妪,在昏黄的亮光中向人们展示着使人抑郁而又不可
言状的躯体 。
②这是新年的第一个凌晨,十几分钟前钟楼响倾新年那一刻,我还是那样沉醉于喜庆之中,就像这个
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一个特殊的时刻。而我的父亲早已拿起电话机……
③是的,我到现在还不 能抹去眼前父亲那安祥的侧影。他稳重地拨通了电话,尔后有一丝不安的神色
掠过他的眼眸,刚好弥补这一段由沉默等待而带来的真空。接着是一个个惊喜的表情!此刻父亲那样的和
蔼、亲切,连道出的祝词都如萨克斯风般让人陶醉……
④父亲便这样拨了一个又一个电话。有好多年没有这么认真端详过父亲的侧影了,那些淡去的童年的
记忆又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是那样的甜美,如诗画一般……
⑤在我小的时候,父亲那健谈、风趣的性格便奠定了他在我年少时挚友般的地位。在夏日蝉鸣的龙眼
树下,在单位顶层的阳台上,父亲总是召集了我们这一大群孩子,围坐在石桌旁或草席上,拌着凉凉爽爽
的夏风讲起故事来了。
⑥那董咏、嫦娥和王二宝自是老掉牙得我们都能烂背于心了,可他仍是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一见我
们出了神,进了非听完故事不可的迷恋境界,父亲便耍起“调皮”来了。屁股定在椅子上身子却硬是要莫
名其妙的往左倾,并急急提高着声调“快!快!倒了!倒了!”几个孩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怔了一
下,反应不过来,直到父亲为了不真的倒地而明显放慢了倾斜的速度时,孩子们才晃过神来,一齐赶到父
亲的左倾,摆好了马步,几双小手吃力顶着父亲身子,硬是在父亲自己的“支援”下给顶回个正身。可父
亲竟还不罢休,顺势又往右倾去,口里叨着:“快快!右边!右边!”孩子们有了先前经验,调兵遣将顿
时快多了,一会儿便是几匹“马”立在父亲右倾,个个一脸的专注。父亲看着这一切,露出满足和欣慰的
笑容,正了身子,继续讲起故事来。
⑦家住的单位后边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倒映着两岸浓密的毛竹,点缀这份清流澈和秀美。这里成
了孩子们的乐园,游泳、戏水、砌沙、捉泥鳅……父亲不放心,下了班也加入这一行列来了。他真的好利
害啊!我们都这样认为。他做的沙土城堡比谁都美观坚固!他的潜水时间孩子们可都望尘莫及,还有他捉
的泥鳅比谁都多!孩子们不得不拜他为“大王”臣服了。
⑧当夏日夕阳的余晖透过沙沙做响的竹屏在河面上洒下了斑斑点点的鱼鳞时,河水便开始变凉了。父
亲忙赶着孩子们“收工”,东拉西扯扭住几个淘气鬼,其余的便乖乖的唯父亲马首是瞻。
⑨玩够了水便想去上山。过了小溪上的古老石拱桥,便进入古树参天、白桦点点的丘陵山地。这里可
是鸟的乐园,鹧鸪、布谷、乌骨鸡……应有尽有。于是父亲端起他的那把半新不旧的汽枪带领孩子们踏着
夕阳上路。即然有武器在手,进行曲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无奈父亲识歌虽多,能完整唱出来的却没几首,
挑来拣去只有一首《快乐节日》算适合,便一路领唱了。孩子们急忙跟着哼起来,走起路来更有劲了,踏
实了软软的落地松针,踩碎了干燥的黄土块,裤管则擦拢了一排排含羞草,还有那蒲公英,在我们搅动了
的空气中不知所措地乱舞着。鸟儿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踪的,倒是野蜂、山蝴蝶定在山道边一片片五 彩斑
斓的野花上,给这质朴的景像平添上几分动态的佐料,还渗杂着野草和泥土的气息一并涌到我们面前来,
心旷神怡 !
⑩父亲的枪法忒烂,带领孩子们吹嘘着食物包抄了半天也只能勉强拣了一两只运气不佳自个儿飞撞上
铅弹的乌鸠。更要命的是经过这一场折腾,天不知觉便昏暗了下来。山中雾气朦胧,有的孩子不禁打个喷
嚏。父亲见一时赶不回去了,便寻定一两个打柴归来路过的村民,跟在后头进了“世外桃源”。几位立在
农舍门口正扒饭的村民见了这群“俗世来客”急忙纯朴地招呼道:“吃饱未?来吃蓬,快来……”于是父
亲也不客气,领着这群孩子便是淡饭粗茶一番……
⑾此外父亲好旅游、好照相、好集邮、好音乐……他兴趣广泛而博学多才,他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
我们这群孩子能成为他的“臣子”也是幸运。
⑿岁月流逝,我开始了在外求学、工作的一二十年历程,父母几经调动,飘迫不定,彼此在一起的日
子少了。每次回家,我总能心痛而又无奈地看到父亲的侧影,一次比一次老去……
⒀“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树叶在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多么迷人的晚上!我的
心上人坐在我身旁,悄悄看着我不声响,我愿对你讲,不知怎样讲,多少话儿留在心上……” 不知什么时
候,父亲挂了电话,对着母亲唱起了美妙的歌儿,他的侧影是那样的幸福和满足!那歌儿,顺着午夜节日
的天空,飘扬……
8.文中回忆了我和父亲共同经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题目是“父亲的侧影”,但文章的首尾都提到了“除夕夜”,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动词简练生动,请作简要分析。(3 分)
▲
▲
10.第⑨段划线句中的
11.本文插叙部分材料丰富,在安排材料时尚有如下材料备选,请仔细阅读,看看哪些素材适合插入文中,
哪些素材不适合插入文中,并简要说明理由。(5 分)
①我童年时和小伙伴在山林里探险,险些迷了路。
②爸爸是个孝子,每个月都节衣缩食,给奶奶寄钱。
③爸爸曾教我摄影,说要教我领会生活的美。
四、语言运用(12 分)
▲
12.你班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为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准备采访下面的诚信模
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的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4 分)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陈淑梅、李启云夫妇(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居民)
采访问题:①________ ▲ __________ ②________ ▲ __________
2013 年儿子因故去世,留下了 67 万元的巨额债务。陈淑梅夫妇用卖包子、打短工、捡垃圾等方式,替
儿子偿还债务,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关注。2017 年,二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
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13.为打造“书香校园”,你校决定举办“师生阅读季”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阅读情况
师生整体阅读率
图书、报刊等传统方
网络、手机等数字化
年份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式阅读率
方式阅读率
41.5%
57.3%
67.6%
50.1%
52.2%
54.9%
24.6%
32.8%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