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吉林普通高中会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科考号、试卷科目等项目填写或涂在答题卡和试卷
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试题分两卷,共 8 页。第 I 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试卷满分为 100 分,
答题时间为 80 分钟。
3.第 I 卷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4.第Ⅱ卷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有 2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意)
1、盛装浓硫酸的容器上,应该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2、下列有关物理量单位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 g
C. 质量 g/ mol
B. 物质的量深度 mol/L
D. 密度 kg/ mol
3、下列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4、当光束分别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医用酒精
B. NaCl 溶液
C. Fe(OH)3 胶体
D. 浓 H2SO4
5、下列物质在标准状况下呈液态的是
A. Cu
B. O2
C. CH3CH2OH
D.
CaO
6、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A. 醋酸
B. 无水硫酸铜
C. 浓硫酸
D. 铁粉
7、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的主要成分是
A. 淀粉
B. 纤维素
C. 蔗糖
D. 葡萄糖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
Mg2+、Cl-、OH-
K+、Cl-、SO4
2-
B.
Na+、Ba2+、CO3
2-
D. Fe3+、Cl-、OH-
9、为了检验 FeCl2 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A. 稀硫酸
B. 酚酞
C. 氯水
D. KSCN 溶液
10、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是
A. 青铜
B. 钢铁
C. 铝合金
D. 钛合金
11、下列做法能除去苏打粉末中的小苏打的是
A. 加入 KOH
B. 加入盐酸
C. 通入 CO2
D. 加热
12、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可看作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B. 煤炭
C. 牛奶
D. 矿泉水
13、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H2
B.
O2
C. NO
D. NO2
14、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B. 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C. 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D.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15、下列离子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
A. 氯离子
B. 镁离子
C. 铁离子
D. 钙离子
16、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红磷 白磷
Cl
H
C.
H-C-Cl
Cl
H-C-H
H
B.
H2O
D2O
D.
CH3-CH-CH3
CH3
CH3-CH2-CH2-CH3
17、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
O2
B.
HCl
C. Ba(OH)2
D. NaCl
18、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都能放出氢气的是
A.
Ag
B.
Au
C. Mg
D. Al
19、下列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A.
CO2
B.
NH3
C. N2
D. HF
二、选择题(本题有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一项符合题
意)
21、下列现象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A. 赤潮
B. 酸雨
C. 臭氧空洞
D. 潮汐
2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 酒精和水
C. 四氯化碳和水
B. 乙醇和
D. 苯和溴苯
23、对于反应 3CO+Fe2O3====3CO2+2F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Fe2O3 被氧化
CO 是还原剂
高温
A.
B.
C.
CO 既是还原剂也是氧化剂
D.
Fe 是还原剂
2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 稀盐酸滴在碳酸钙上:CO3
C. 氧化铜与稀硫酸混合:CuO+2H+==Cu2++H2O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OH-==H2O
2-+ 2H+==H2O+CO2↑
2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
B. 将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氯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D. 将乙烯通入到酸性 KMnO4 溶液中,溶液褪色
26、已知反应 A+B==C+D 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27、下列关于元素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S>Na>O
B. 稳定性 HCl>H2S>PH3
C. 酸性 H2SiO3>H3PO4>H2SO4
D. 金属性 Na>K>Ca
28、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加快其反应速率的是
A. 稀硫酸浓度不变,升高反应温度
B. 将锌粒换成锌粉
C. 稀硫酸的浓度不变,用量增大一倍
D. 温度不变,将稀硫酸浓度适当增大
29、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经 2min 后 N2 的物质的
A.
C.
2mol·L-1·min-1
0.4mol·L-1·min-1
B.
D.
0.2mol·L-1·min-1
4mol·L-1·min-1
30、以 30%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极反应如下:
2H2+4OH- -4e- ==4H2O
O2+4H2O +4e- ==4O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2 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池的总反应为 2H2+O2==2H2O
C. 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D. 该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小于 100%
三、填空题(本题有 4 个小题,共 20 分)
第 II 卷(书面表达题 共 60 分)
31、(5 分)现有下列 5 种物质:①碘洒 ②SO2 ③H2SO4 ④Al ⑤C6H6。其中,属于单
质的是
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有机化合物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
32、(5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①~ ④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IA
①
族
周期
1
2
3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②
③
④
(1) ①元素与碳元素可以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
(2) 写出②元素的单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①、④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化学式为
。
(4) 画出③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3、(4 分)73gHCl 的物质的是为
mol,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
L,将
其全部溶解于水中,配成 2L 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溶
质电离出 H+的数目为
个。
34、(6 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并可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根据氯
水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 新制的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是因为新制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见光
易分解
(2) 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紫色的石蕊溶液中,溶液颜色先变红后褪色,溶液变红是因为
氯水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3) 向氯水中滴加 AgNO3 溶液,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是
,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
。
(4) 新制氯水的颜色呈黄绿色,是因为含有
(填化学式)
四、简答题(本题有 2 个小题,共 10 分)
35、(5 分)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区分厨房中的淀粉和食盐
36、(5 分)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化石燃料的使
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请列举煤燃烧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至少列出两点)。
五、实验题(本题共 10 分)
37、(10 分)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1) 已知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该
反应表现出浓硫酸具有酸性和
性。
(2) 装置②中品红溶液的现象是
,证明二氧化硫具有
性。
(3) 装置③中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证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
性物质。
(4) 装置④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现象是
,证明了二氧化硫具有
性。
(5) 装置⑤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六、选作题(每一组供选题有 2 个小题,共 20 分。请考生从两组试题中选择且仅选择一组
试题解答,若同时解答了两组供选题,只能选留一组你认为最理想的答案,其余答案要划
“×”号以示作废,否则将按第一组供选题得分计入总分)
第一组<<化学反应原理>>:
38、(10 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A(g)+2B(g)===3C(g)达到平衡状态。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
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增大压强,化学平衡
(填“正向”或“逆向”
或“不”)移动,化学平衡常数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3)在容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加入 A 物质,重新达到平衡后,B 物质的转化率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4)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C 的生成速率与 C 的分解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 1molA 同时生成 3mol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
D.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 1molA 同时消耗 2molB
39、(10 分)在一定温度下,浓硫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 I 随加入水的体积
V 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
(2)a、b、c 三点处,c(H+)最大的点为
点。
(3)a、b、c 三点处,醋酸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点。
(4)溶液在 c 点状态时,向其中加入 NaOH 固体,
则 c(CH3COO-)
下同),c(H+)
。
第二组<<化学与生活>>:
(填“增大” 或“减小”,
40、(10 分)合理膳食、正确使用药物、对人类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维生素 C 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生长发育,中学生每天要补充 60mg
的维生素 C。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 C 的是
。
A. 牛肉
B. 猪肝
C. 米饭
D. 水果和蔬菜
(2)现榨的果汁中含有 Fe2+,露置于空气中易因氧化而变棕黄色,如果榨汁时加入适量
维生素 C,那么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 C 具有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酸性
D. 碱性
(3)下列疾病中,由于缺乏维生素 C 而引起的是
。
A. 夜盲症
B. 佝偻病
C. 坏血症
D. 甲状腺肿大
(4)某学生因胃酸分泌过多而感到胃部不适,他应该服用
。
A. 阿司匹林
C. 含氢氧化铝的胃舒平
B. 青霉素
D. 麻黄碱
(5)下列善于饮食和用药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每天都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 维生素对人体有益,所以摄入越多越好
C. 油脂会使人发胖,所以必须禁食油脂
D. 西药都有毒副作用,所以应只用中药,不用西药
41、(10 分)化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健康保障等密切相关
(1)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共识:
①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 二噁英
B.
SO2
C.
O2
②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右图所示的标志,不应向此垃圾箱中
丢弃的垃圾的是
。
A. 旧报纸
B. 果皮
C. 易拉罐
(2)下列污水处理方法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混凝法
B. 过滤法
C. 中和法
(3)下列对金属防护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电线的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
B. 在以铁为主要成分的轮船的外壳上焊上铜块
C. 在自行车钢圈上镀一层金属铬
(4)橡胶可用于制做轮胎,橡胶属于
。
A. 有机高分子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金属材料
2017 年吉林普通高中会考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11
D
2
B
12
A
3
A
13
D
4
C
14
A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题号
答案
21
D
22
C
23
A
24
C
5
C
15
A
25
A
6
B
16
D
26
B
7
C
17
C
27
B
8
C
18
D
28
C
9
D
19
B
29
B
10
A
20
B
30
A
三、填空题(本题有 4 个小题,共 20 分)
31、(5 分) ④ ② ⑤ ① ③
(每空 1 分)
32、(5 分)
33、(1)CH4 (1 分)
(2)Mg+2HCl==MgCl2+H2↑ (2 分)
(3)H2S (1 分)
+8 2 6
(4)
(1 分)
34、(6 分 )
(1)HClO (1 分)
(2)H+(1 分)
(3)出现白色沉淀(1 分)
Ag++Cl-==AgCl↓(2 分)
(4)Cl2
(1 分)
四、简答题(本题有 2 个小题,共 10 分)
35、(5 分) ①观察外观 ②品尝 ③溶解 ④灼烧 ⑤加入碘酒 ⑥加入 AgNO3
⑦通电 ⑧焰色反应
(答出一种给 2 分,答出两种给 4 分,答出三种给满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6、(5 分)
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 CO 等有毒气体及固体颗粒物的污染
②产生 SO2 及氮的氧化物(答出 SO2 可给分)导致酸雨问题
③煤燃烧产生大量 CO2,可导致温室效应
五、实验题(本题共 10 分)
37、(10 分)
(1)氧化(2 分)
(2)褪色(1 分) 漂白(1 分)
(3)变红(1 分) 酸(1 分)
(4)褪色(1 分) 还原(1 分)
(5)吸收 SO2 防止污染环境(吸收尾气也可给分)
(2 分)
六、选作题(本题每组各 20 分)
第一组<<化学反应原理>>
38、(10 分)
(1)放 (2)不 不变
(3)增大
(4)A
(每空 2 分)
39、(10 分)
(1)CH3COOH
CH3COO-+H+
(2)b
(3)c
(4)增大 减小 (每空 2 分)
第二组<<化学与生活>>
40(10 分)
(1)D
(2)B
(3)C
(4)C
(5)A
(每空 2 分)
41(10 分)
(1) ①C ②B
(2)B
(3)B
(4)A
(每空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