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吉林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
A.水星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
2.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
A.3°26′ B.23°26′ C.53°26′ D.83°26′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 B.云层 C.月球 D.太阳
右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 4~5 题。
4.该图表示的天气系统为(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5.该天气系统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连续性降水 B.伏旱 C.寒潮 D.沙尘暴
6.寒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增湿 D.降温减湿
7.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时空分配均匀 B.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世界第一
C.水资源空间分布存在地区差异 D.水资源总量少
右图为“某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8~9 题
8.图中高山灌木林分布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
A.2500~3900m
B.3900~4500m
C.4500~4800m
D.4800~5500m
9.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右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
10.图中甲、乙、丙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
为(
)
A.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B.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C.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 D.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11.图中丙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2.下列因素中,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是(
)
A.住房困难 B.交通拥堵 C.就业机会多 D.大气污染严重
13、从工业区位选择来看,精密仪表工业属于(
)
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
14.下图为“江西省千烟湖立体农业示意图”,影响其生产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市场 D.交通
15.下列交通运输方式中,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1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酸雨问题 B.粮食问题 C.发展问题 D.能源问题
17.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都以旱地耕作业为主 D.都有大面积的黑土分布。
18.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干旱为主,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B.纬度位置偏低
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地势较低
1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是(
)
A.尼罗河流域 B.亚马孙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20.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三江平原 D.江汉平原
二、填空题
21.地球运动包括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2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浅层地
下水。
23.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向________国家,_______
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24.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是住宅区、__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
25.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大型化方向发展。
三、综合题
26.读“3 月 21 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点所在经线是东经_______度。此时恰好与_________(晨线或昏线)重合。
(2)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日,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_______。
(3)D 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_______点,此时太阳高度为_____度。
(4)A、B、C、D 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____。
27.读“某地地址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乙丙三地中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
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___。如果在该地区修建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
(2)图中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名称是○1 _________○2 _________○3 _________○4 _________
(3)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使陆地水资源越来越多,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用水
B.使大气降水不断增多,海洋蒸发量不断减少
C.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通过能量交换与物质迁
移相互联系
D.使全球各地降水量保持不变
28.读“四大州轮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1 ) 图 中 A 地 区 主 要 的 农 业 地 域 类 型 为 ________________ , 其 主 要 的 粮 食 作 物 是
___________,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水热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______(填字母)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它是一中面向________
的农业地域类型。
(3)图中 C 地区的国家是________,该国中部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
(4)图中 D 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影响该地区乳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9.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和“山西省煤炭外运三大主要通道图”,完成问题。
(1)山西省__________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____________广阔;位置适中,__________
便利。
(2)山西省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
产业链。
(3)山西省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是________铁路、________铁路和焦作—日照铁路。
(4)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把本地的________优势转化为_______优势。
30.阅读材料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未形成的建设绝大多数是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例如,上
海市中心周围的卫星城是解放后随着上海工业发展和中心城市工业疏解而逐步形成的。
材料二:我国东部某城市略图
(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___________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_______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
城市化的_________阶段(单选)。
A.初期 B.中期 C.初期或中期 D.后期
(3)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那么 ABCD 四处中,_____处是高技术产业。_____处是钢
铁工业,该处布局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向四周扩散,使城区面积_______________,促进了郊区城
市化;在城区外围新增____________区,可能形成新的卫星城。
(5)建设卫星城可以缓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