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湖南常德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请考生在试题卷卷首填写好准考证号及姓名。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本学科试题卷共 6 页,两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量 9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 年 4 月 4 日上午,近 300 名在陕海内外
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
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A.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 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答案】A
2.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A.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C. 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答案】B
B. 统一趋势增强
D. 分封制彻底崩溃
3. 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
A. 东汉、北宋、南宋
C. 东汉、唐、元
【答案】C
B. 汉、唐、元
D. 东汉、五代、宋
4. 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A.
C.
B.
D.
【答案】D
5.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
A.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B. 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6. 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
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A. 分封制
【答案】C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7. 2020 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
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 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 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
C. 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D. 人们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答案】A
8. 从下图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A. 内忧与外患
B. 屈辱与抗争
C. 变法与图强
D. 落后与
变革
【答案】B
9. 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
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
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 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允许日本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D
10.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A. 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 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B
11.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 1840 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
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
转折》
【答案】C
12.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
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 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 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 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答案】C
13. 2019 年 10 月 9 日,土耳其发起代号为“和平之泉”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幼发拉底河
以东地区。一时间古老的两河流域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下列文物诞生于该地区的是
A. 金字塔
C. 种姓制度图
【答案】B
B.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 雅典卫城遗址
14. “大约到 11 世纪,庄园遍布各地,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
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这反映的时代是
A. 原始社会的人类文明 B. 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 C. 封建时代的亚洲社会 D. 走向近
代的欧洲社会
【答案】B
15. 历史史事是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事的看法或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
历史观点的是
A. 1522 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B. 1785 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C. 电力的发明,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D. 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答案】C
16.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
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 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
件的相同目标是
A. 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C. 实现民族解放独立
【答案】D
B.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D.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17. 历史学习中应学会知识线索的构建与迁移,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整体上把
握历史。下列事件中构成因果关系的是
A. 明治维新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人权宣言》与美国独立
C. 《独立宣言》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D. 《拿破仑法典》与法兰西帝国建立
【答案】A
18. 1933 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表了以下四篇报道。
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A. 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 罗斯福 在美国推行“新政”
C.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D. 西方国家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时期”
【答案】D
19. 有观点认为:“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
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
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 大国群体体系消除了各国矛盾
C.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
【答案】A
20.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号称“中国第一城”的城址是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城头山遗址
D. 河姆渡
遗址
【答案】C
21.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三湘大地人才辈出。撰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家是
A. 丁玲
【答案】A
B. 田汉
C. 周立波
D. 沈从文
22. 某同学做“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辈”历史专栏黑板报,其中写到:“他们率领南
昌起义余部到达郴州宜章,发动年关暴动,揭开湘南起义的序……其中的“他们”是指
A. 朱德、贺龙
B. 朱德、陈毅
C. 周恩来、刘伯承
D. 叶挺、
贺龙
【答案】B
23. 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到:“这是 1941 年 12 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
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
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
争"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
长沙会战
【答案】D
2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某校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看到一座“血"字形的牌坊,正
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纪念馆里面文字评论道:“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
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之一”。学生参观的地点是
A. 芷江受降纪念馆
B. 常德会战纪念碑
C.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 衡宝战役纪念馆
【答案】A
二、材料分析题(25 题 15 分,26 题 13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2 分,共 52 分。)
25.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
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代某
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
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措施?西汉
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采取了哪些措施?西汉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一史实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
速、完全地中国化”?有何具体措施(至少写 2 个)?游牧部族侵入中国曾建立了哪些统一
王朝?他们开创的什么制度能证明其“完全中国化”(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
作用是什么?
【答案】(1)措施:在北方,秦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
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措施: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击败
匈奴;开通丝绸之路;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作用: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
加强。
(2)史实: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推行均田制;迁都洛阳;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
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王朝: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建立清朝。制度:元朝开
创行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3)主要方式:册封喇嘛教首领。确定班禅和达赖册封制度,并设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
藏事务。组织雅克萨之战,通过《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
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
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共同作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26.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
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漫画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
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
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以下材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请结合当时的国
际背景,分别指出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
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
心”"?
(3)材料三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
思考)
【答案】(1)鸦片战争,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崛起,走上
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
(2)文化自信缺失;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