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1. 下方材料来自《汉书·艺文志》,它描述的是
A. 井田制瓦解
B. 百家争鸣
C. 秦完成统一
D. 休养生
息
【答案】B
2. 如图是古代某一书籍的目录节选。这本书可能是
A. 《甘石星经》
B. 《黄帝内经》
C. 《九章算术》
D. 《齐民
要术》
【答案】D
3. 既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也充分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这是唐代出现贞
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贞观年间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 进一步发展科举制
C.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D. 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答案】A
4. 进入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画家更加注重意境。如图是文人山水画的典型代表。对其
解释正确的是
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
A. 商业的兴盛促使市民文化日益繁荣
B. 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C. 四大发明对艺术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D. 西学东渐有利于传统文化自我更新
【答案】B
5.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藐视礼法、追求个人情性、及时行乐等异端思想。这一
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有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君主专制强化 ③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④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A. ①②③
【答案】A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如薛福成上奏曾国藩时说:“今
方中外之事,古今之变局也。”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B. 君主专制统治受强烈冲击
C. 列强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D. 民族民主意识在不断加强
【答案】C
7. 1864 年,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函》中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
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这表明他主张
A. 工商皆本
B. 中体西用
C. 维新变法
D. 民主共
和
【答案】B
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
悉达天听。”与此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 废除八股改革科举
【答案】A
B.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 允许设立报馆、学会
9. 19 世纪末,“天演”、“物竞”、“天择”、“淘汰”等西方进化论术语在中国流传并渐成爱
国志士的口头禅。最早将这些术语系统传播到中国的思想家是
A. 魏源
【答案】D
B. 郑观应
C. 梁启超
D. 严复
10. 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共有 100 多种科技期刊问世、创刊,其中大多是自然科学期刊。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科学
B. 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
C. 早期维新思想的开始传播
D. 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A
11. 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大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 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
【答案】D
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到 2000 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1%,初中入学率
达到 88.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
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
A. 开展识字教育减少文盲
B.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C.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答案】C
13. 苏格拉底是一个不断反思自我的雅典人,他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间。
他提出的观点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理念是世界的本质
D.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答案】B
14. 在 15 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崇尚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
作品的数量比公元 500—1400 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欧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B. 世俗政权重视教育
C.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答案】D
15. 宗教改革后,欧洲各地区信仰宗教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从地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 西班牙是宗教改革的中心
B. 宗教改革影响了文艺复兴
C. 传统的天主教区发生分裂
D. 天主教会的统治完全瓦解
【答案】C
16.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
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由此可知孟德斯鸠认为
A. 法律可以剥夺公民的自由
B. 遵守法律是维护自由的前提
C. 公民必须享有自由的权利
D. 民主和法制要互相制约平衡
【答案】B
17. 下面是海涅于 1843 年创作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节选)。这首诗
A. 以理性主义的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B. 以浪漫主义的风格抨击了德意志的分裂和落后
C. 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批判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 以现代主义的手法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答案】B
18.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C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改变了人对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A. A
【答案】B
B. B
C. C
D. D
19. 1861 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下列措
施体现这一影响的是
①解放农奴,使农奴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②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③地方自治改革,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④废除沙皇制度,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A. ①②③
【答案】A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 1875 年,《申报》载“论三菱公司事”一文,报道了明治维新不久,三菱轮船公司成立,
日本政府将之前所买轮船 13 艘,尽归三菱轮船公司管一事。日本政府不但补贴三菱轮船公
司费用,并令外国轮船不得驶入日本内地,三菱轮船公司垄断内地江河航运。日本政府这样
做的目的是
A. 推行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B. 扶植私人企业,增强日本经济竞争力
C. 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
D. 实行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
【答案】B
21. 1453—1458 年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他不仅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
兰的海、陆军总司令,还掌握了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他的命令具有法律效力。这一时期,克
伦威尔统治的实质是
A. 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政权
C. 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答案】C
B. 民主共和政权
D. 君主立宪政权
22. 晚清至民国,华盛顿、拿破仑在中国人的著作和报刊上反复出现,成为时代的“潮人”。
尤其辛亥革命后,华盛顿已是“民主”的代言人,而拿破仑则成为“专制”的代名词。世人
认为袁世凯“不以拿破仑为鉴,反以拿破仑为师,易民主为君主”。这一现象折射出
A. 美国人民尊称华盛顿为“国父”
B. 拿破仑极力捍卫资产阶级政权
C. 当时中国人向往民主反对专制
D. 晚清至民国中国的思想界混乱
【答案】C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 II 卷非选择题
材料一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
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1)依据材料一,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结合所学,概括西汉时期复兴儒学的具体措施
——《汉书·艺文志》
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
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
文化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2)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化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先进知识分子为实现这一转变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
(1)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沉重打击。
措施:政府鼓励民间献书,制定藏书政策;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有利于文化经典的收集和保存;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有利于巩固中
央集权。
(2)努力:创办《新青年》等杂志,利用北京大学等宣传新思想。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抨击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文学革命。
24. 公元 386 年北魏建立,后统一北方,公元 534 年灭亡,历 148 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颁布均田令起到了推
动垦荒、稳定土地关系的积极作用。又推行三长制,负责检查户口、征发赋役……推行一系
列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通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在十六国时期,因为民族对立和经济、基层管理体系遭到破坏,各政权的统治很难持
久,但北魏时期开始转变。请依据材料一,分析北魏能够实现较长时间统一的原因。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
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