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
答案
本卷共 34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68 分。在每题列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第Ι卷(选择题共 68 分)
求的。
1.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
A. 尼罗河流城
B. 两河流城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
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畔,A 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无关,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2. 以下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 )
A. 象形文字
B. 甲骨文
C. 楔形文字
D. 阿拉伯
数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8 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建立了
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文明象征有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 项正确;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成就,排除 A 项;甲骨文是古代中国文明,排除 B 项;阿
拉伯数字是古印度文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
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两河流域
C. 古代希腊
D. 古代印
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属
于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D 项正确;A、B、C 三项与“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
不符合,排除。故选 D 项。
4.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类不断探索,尝试着建立奴隶制的民主政治。下列史实最能说明
这一观点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种姓制度
C. 《汉谟拉比法典》
D. 伯里克
利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利克里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
制的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D 项正确;无为而治,与道家思想相关,排除 A 项;雅利
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排除 B 项;《汉谟
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 对于雅典的政治制度,伯里克利曾经做过这样表述∶"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
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雅典的行政权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下列描述最
能体现"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是
A. 保民官有权否决元老院决议
B. 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C.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D. 津贴制度保障公民参政议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雅
典的一切重大问题都职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因此最能体现雅典政权“掌握在多数
人手中”,C 正确;罗马设立了两名保民官,与题干雅典政治制度不符,排除 A;罗马的国
家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与题干雅典政治制度不
符,排除 B;津贴制度是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并不能体现雅典的行政权“掌握在多
数人手中”,排除 D。故选 C。
6. 某学校春秋社团组织了一次以“探寻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
列四幅图片符合研究主题的是( )
B.
D.
A.
C.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探寻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
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B 项正确;金字塔
是古埃及的文明,排除 A 项;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排除 CD 项。
故选 B 项。
7.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
硕或性感魅感。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A. 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C. 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答案】C
【解析】
B. 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D. 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详解】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
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可知,这说明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故选项 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达;没有涉及迷信色彩才浓厚;故排除 AB 项;神话不
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故排除 D 项。故选 C。
8. 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统治者是
B. 管家
C. 农奴
D. 自由农
A. 领主
民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和社会组织,是一个自给自
足的经济实体,庄园领主是它的统治者,A 项正确;管家、农奴、自由农民均不是庄园统治
者,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9. 12 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 城市的兴起
B. 庄园的出现
C. 大学的兴起
D. 行会的
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
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 项正确;城市的兴起、行会的出现为大学的产
生创造了重要条件,排除 AD 项;庄园是从 9 世纪开始,从 9 世纪开始,庄园在西欧中世纪
乡村一种新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排除 B 项。故选 C 项。
10. 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
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们被统称为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罗马民法大全》
C. 《权利法案》
D. 《拿破
仑法典》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组织编纂了一系
列法律文献”再结合所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撰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
理概要》《新法典》,这四部法律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B 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
古巴比伦王国的,排除 A 项;《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法案,排除 C 项; 《拿破仑法典》是法
国的,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 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
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
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 幕府统治
B. 倒幕运动
C. 大化改新
D. 明治维
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所
学可知,这是大化改新,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
称“大化改新”,C 项正确;大化改新后,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幕府统治,
为推翻幕府统治,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发动了倒幕运动,天皇掌握实权,1868 年,明治政
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学习,史称“明治维新”,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项。
12. 世界文明成果辉煌灿烂,各具特点。其中,完整的代数学、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
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都属于( )
A. 古希腊文明
B. 古罗马文明
C. 阿拉伯文明
D. 华夏文
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
拉伯文学的瑰宝,因此属于阿拉伯文明,C 项正确;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3. 某小组在合作学习时,讨论的内容涉及到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佃户、城市自治、大学
的兴起等。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
A. 雅典的民主制度
C. 中世纪的欧洲
【答案】C
B. 封建时代的亚洲
D. 步入近代社会
【解析】
【详解】中世纪欧洲政治上实行的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是庄园制,城市开始实行自治,大
学开始兴起。因此,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中世纪的欧洲,C 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封建时代
亚洲均不符合材料中“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佃户、城市自治、大学的兴起等”信息,排除
A 和 B 项;材料中信息不能说明步入近代,近代是指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 14 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
民
【答案】D
【解析】
【详解】14 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在
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
农场,故选 D 项;手工业者不可能达到题干上的条件,故排除 A 项;庄园主不会做这样的事
情,故排除 B 项;根据封君封臣制度可得,奴隶主不符合当时背景,故排除 C 项。
15. 有学者评价某段历史时指出,文化一旦脱离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找到理解这
个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A. 手工工场出现
B. 租地农场兴起
C. 文艺复兴运动
D. 早期殖
民掠夺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文化”“脱离中世纪空想的桎梏”“ 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
个向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向导”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所以学者评价的是文艺复兴打
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一次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
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所以 C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D 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故选 C。
16. 14 世纪,佛罗伦萨的市民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
占有财富的愉快。这段材料能够体现文艺复兴所提倡的( )
A. 重商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理性主义
D. 封建主
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
富的愉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
对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因此,在 14 世纪
中叶的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
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B 项正确;重商主义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 A
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排除 C 项;文艺复兴反映资产阶级的诉求,不是封建主义,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7. 有一部创作于十四世纪初的作品,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
化,把许多主教、僧侣乃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和理想,这部作品是( )
A. 《神曲》
B. 《歌集》
C. 《十日谈》
D. 《哈姆
雷特》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创作于十四世纪初”、“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了教会的
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和理想”并结合
所学可知,但丁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借梦游三界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
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因此这部作品是《神曲》,A 项正确;《歌集》是人文主义诗
人彼特拉克的爱情诗,排除 B 项;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讲述瘟疫
流行时十个主人公每日分享的批判故事,排除 C 项;《哈姆雷特》是由威廉·莎士比亚创作
于 1599 年至 1602 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8.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面人物的神态恬静端庄,她“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该作品的作者是
B. 伏尔泰
C. 莎士比亚
D. 达·芬
A. 但丁
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画面人物的神态恬静端庄,她‘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幅世界名画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达·芬奇着力表现人的感情,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
测的千古奇韵,故 D 项正确;但丁代表作是《神曲》,这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伏尔泰
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这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剧作家,
这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
19.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次复古运动
B. 是一次宗教改革
C. 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D.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表面上看是一次复古运动,是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其实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的一
场思想解放运动,所以 D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ABC 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 D。
20. “15 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货币作为商
品交换的媒介,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
的重要标志。”这一变化促进了( )
A. 欧洲传统商路关税的上涨
C. 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B. 西欧人口迅速增长
D. 航海技术不断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5 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
发展。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
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并结合所学可知,15 世纪以后,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因此这一变化促进了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热潮,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21. 下列是近代早期某事件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内容是( )
A.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B. 文艺复兴的出现
C.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D. 四大发
明的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盘针的应用”“多桅多帆海船”“地圆学说”“西葡王室
的支持”都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A 项正确;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 B 项;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英国建立了很多殖民地,排除 C 项;四大发明的传播,题干未体现,排
除 D 项。故选 A 项。
22. “直到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
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
B. 麦哲伦
C. 达·伽马
D. 哥伦布
A. 迪亚士
【答案】D
【解析】
【详解】1492 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大西洋成为沟通欧亚大陆与美洲大
陆的桥梁,D 项政权;1487 年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不符合“它一变
而成为一座桥梁”,排除 A 项;1519-1522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不符合“开拓者”,排除 B
项;1497 年达·伽马沿着非洲西海岸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在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排
除 C 项。故选 D 项。
23. 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是( )
B. 麦哲伦
C. 迪亚士
D. 哥伦布
A. 达伽马
【答案】B
【解析】
【详解】1519~1522 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
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麦哲伦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B 正确;
达·伽马从大西洋沿岸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穿越印度洋,到达了印度,A 排除;迪亚士
从大西洋沿岸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C 排除;哥伦布
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D 排除。故选 B。
24. 如表是同学们从不同视角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解读。这个历史事件是指
视角一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视角二 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视角三 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给其他大洲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A. 丝绸之路开通
B. 郑和下西洋
C. 马可·波罗访华
D. 新航路
开辟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