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A卷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3 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 A 卷考研真题及答 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5 分,共 10 分) 1.外贸依存度 答: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 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1)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 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高,世界出口依存度已从 1950 年的 8.5%提高到 1980 年的 17.1%。 它表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生活在不断地国际化。 (2)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运转的一个必需条件,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同类型的国家的出口依存度都有了程度不同的增长。 从 1950 年到 1980 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从 7.7%增长到 26.8%。 (3)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也使贸易方式向着多样化发展。 2.名义保护率 答:名义保护税率是通过名义关税率体现出来的,指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 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通过征收这种关税可以名义上起到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 目的。在其他条件相同和不变的条件下,名义关税税率愈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 也愈高。 3.DocumentaryL/C 答:根据 UCP500(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跟单信用证是指一项约定,不论 其名称或描述如何,即由一家银行(开证行)依照客户(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 的定义,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的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付 款,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并支付该 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 4.Buying hedge 答:买入套期保值是指这样一种交易:投资者为了避免某种商品未来价格的上升,通 过买入这种商品的期货和约来规避这种风险。这也被称为多头套期保值,这种方法特别适 用于投资者规避由于商品价格上升所产生的风险,现货市场商品价格的上升所造成的损失
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中的盈利来加以弥补。许多公司都会试图通过使用这种多头套期保值策 略减少与期货和约有关的商品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 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32 分) 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定义 需求偏好理论是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原因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需求偏好是产业 内贸易发生的动因。众所周知,H-O 理论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 不能适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的某种产业既进口又出口该产品的现象, 这种国际贸易现象与贸易商品、贸易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商品的生产区域特点有着密 切的联系。需求偏好相似论是从需求的偏好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的。 (2)需求偏好理论的基本内容 需求偏好理论包含了两个逻辑进程,即什么因素影响一国的需求结构;需求结构又如 何影响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现分别加以介绍: ①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因素 在需求偏好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是一国的需求结构,那么什么因素会最终影响一国的 需求结构。根据林德的观点:影响一国的需求结构是一国的人均收入。在实践中,人均收 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人均收入相似则市场之间的隔阂较小,即便是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穷国中的富人与富国中的富人的消费层次也很相似,这样在 两国间便产生了共同的消费群体与消费层次,在没有贸易限制的时候,便易于发生贸易。 具体来说,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国家,其选择的消费品质量也较低,因为他要让有限的收入 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掌握生产技术,也只能选择通用的技术简 单的资本设备,这又导致了这些国家的消费品结构的低级化。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其 选择的消费品质量与档次较高,需求结构也必须更先进、更高级。 ②需求结构如何影响产业内贸易 需求偏好理论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当两个国家具有相似 的需求结构时,这就为产生产业内贸易提供了正的动因。这是因为消费者既可以在国内购 买,也可以在国外购买同样的消费品,在一定的国际价格水平下,需求结构相似的国家之 间,由于需求发生重叠,因而贸易易于产生。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初期是满足国内的需求, 一旦国内市场扩大到可以使工业得到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单位成本时,才会想到扩大销售范 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由于该产品是为满足国内市场偏好和收入水品而产生的,故该 产品较多的是出口到那些喜好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越相似,其贸 易量就越大,如果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完全一样,一国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 就是另一国的可能进出口的商品。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涵义及意义。 答: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利益 的某种战略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转变。实施战略性 贸易政策有两个原因: (1)“经济租”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某些方法使原本属于别国企业的垄断利润 (经济租)变成本国企业的利润,或者消费者的福利,或者政府的收入。一国政府还可以 采取措施使本国企业所获得的经济租越来越多。 (2)外部经济。如果一个部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中其它部门或者产业的发展,而这个 部门又没有办法从其它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好处,它就是一个有外部性的产业,它的发展应 该得到扶持,因为它为这个经济所作的贡献应该有所补偿。外部性之所以成为外贸政策的 一个关注焦点,是因为当外国政府对某一个有外部性的产业进行支持的时候,这个产业将 得到发展并占据国际市场,本国的相关产业就很难发展了,此时,不仅本国的出口将受到 打击,有益的技术外溢也不可能发生了。 相应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及意义: (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第一个方面是利润转移,主要内容是假设在一些产业中存在超 额垄断利润或者租金,所以作为出口或者进口国的政府就可以通过一些贸易干预政策和措 施来影响本国企业的出口或者本国对外国的进口,最终达到改变本国和外国竞争企业之间 的竞争格局,使本国企业获得利润,或者抽取外国企业的利润,提高本国福利。它包括三 个部分: ①以关税抽取外国垄断厂商的垄断租金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选择不同的关税水平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如果不存在本国企 业进入市场的威胁,本国可以将关税定在一定水平,以使本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损失最 小而收益最大,这就是最佳关税,它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某一个最佳点,在这一 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获得的收益大于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损 失;如果本国企业有参与竞争的潜在能力,本国可以将关税定在一定水平以最大地抽取外 国垄断厂商的垄断租金,在这一水平的关税上,外国的垄断厂商必须大幅度降低价格以阻 止本国厂商的进入,如果政府将关税继续提高,则外国的垄断厂商将没有办法阻止本国厂 商的进入,当本国企业进入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将有利于建立本国的相关产业,当本国 的相关产业得到发展并最终具有竞争优势的时候,本国将成为这些产品的出口国。 ②以补贴促进出口 战略性贸易政策中非常有攻击性的措施是对本国的出口进行补贴,以改变本国不完全 竞争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力量对比,使外国出口企业的一部分利润转向本国企业,从而对本 国有利。
③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这种观点是克鲁格曼 1984 年提出来的重要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本国与外国都生 产一种商品,本国政府为了提高这个产品的竞争了,于是对进口进行了保护,比如对外国 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这样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必然下降,一方面它的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这种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不断攀升,这样会诱使本国厂商对这种产品加大供 应数量,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本国厂商的生产规模上升,进而降低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如 果边际成本降到一定程度,直至低于国外相同产品,这样会促使这种产品的出口,这也就 达到了以进口保护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当然这种结论的得出是以这种产品的产业是属于 规模经济产业为前提条件的。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第二个方面是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针对有外 部经济的产业的扶持扩大本国福利。通过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结合可以有力的支 持一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的培育了这个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对促进出口是很有力的。 在实践当中,一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往往很难明确地区分以上战略性贸易政策 的两个目的。当政府对外国产品征收较高关税的时候,本国政府可以将外国生产商的一部 分利润变成本国的收入,同时,也会促进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3.国际货物买卖中构成有效接受的条件。 答: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构成一项法律上有效的接受的条件为: (1)接受必须由发盘所指定的受盘人作出。 发盘向特定的人提出的,因此,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对发盘作出接受。由第三者作出的 接受,不能视为有效的接受,只能视为一项新的发盘。 (2)接受必须表示出来,缄默或不行动不构成接受。如果受盘人受到发盘后,不采取 任何行动对发盘作出反应,而只是保持缄默,则不能认为是对发盘表示接受。因为,从法 律责任来看,受盘人一般并不承担对发盘必须答复的义务。但是,如果沉默或不行为与其 他因素结合在一起,足以使对方确信沉默或不行为是同意的一种表示,即可构成接受。假 定交易双方有协议或按业已确认的惯例与习惯做法,受盘人的缄默也可以变成接受。 (3)接受必须与发盘条件相符。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一项有效的接受必须是同意发盘所提 出的交易条件,只接受发盘中的部分内容,或对发盘条件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或提出有条 件的接受,均不能构成接受,而只能视为还盘。但是,若受盘人在表示接受时,对发盘内 容提出某些非实质性的添加、限制和修改(如要求增加重量单、装箱单、原产地证明或某 些单据的份数等),除非发盘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时间内表示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可构成有 效的接受,从而使合同得以成立。在此情况下,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发盘的条件以及接受 中所提出的某些更改为准。
(4)接受必须在发盘有效期限内送达发盘人。当发盘规定接受的时限时,受盘人必须 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接受,方为有效。如发盘没有规定接受的时限,则受盘人应在合 理时间内表示接受。对何谓“合理时间”,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为了避免争议,最好在发盘 中明确规定接受的具体时限。 (5)接受通知的传递方式应符合发盘的要求。发盘人发盘时,有的具体规定接受通知 的传递方式,也有未作规定的。如发盘没有规定传递方式,则受盘人可按发盘所采用的, 或采用比其更快的传递方式将接受通知送达发盘人。 4.比较 FCA、CPT、CIP 三种价格术语的主要不同。 答:(1)FCA、CPT、CIP 三种价格术语的概念 ①FCA 的概念 FREE CARRIER,即货交承运人。此术语是指卖方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 人而言。当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照管,并办理了出口结关手续,就算履行了其交货义务。 FCA 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买卖双方基本义务主要有如下的划分。 首先是卖方义务: a、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批准证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 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b、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置于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控制下, 并及时通知买方。 c、承担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d、自负费用向买方提供交货的通常单据,如买卖双方约定采用电子通讯,则所有单据 均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数据交换(EDI)信息所代替。 其次是买方义务: a、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 货物进口和经由他国过境的一切海关手续,并支付有关费用及过境费。 b、签订从指定地点承运货物的合同,支付有关的运费,并将承运人名称及有关情况及 时通知卖方。 c、承担货物交给承运人之后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d、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受领货物并支付货款。
②CPT 的概念 CARRIAG PAID TO,即运费付至。按此术语成交卖方应向其指定的承运人交货,支付将 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买方承担交货之后的一切风险和其他费用。 CPT 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买卖双方基本义务主要有如下的划分。 首先是卖方义务 a、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批准证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 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b、订立将货物运往指定目的地的运输合同,并支付有关运费。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地 点,将合同规定的货物交给承运人,并及时通知买方。 c、承担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之前的一切风险。 d、自付费用向买方提供交货的通常单据,如买卖双方约定采用电子通讯,则所有单据 可被同等效力的电子数据交换(EDI)信息所代替。 其次是的买方义务 a、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 货物进口所需的海关手续。支付有关关税及从他国过境的费用。 b、承担自货物在约定交货地点交给承运人之后的风险。 c、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单据,受领货物,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 d、支付除通常运费之外的有关货物在运输途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和卸货费。 ③CIP 的概念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即运费、保险费付至。按《通则》规定,CIP 术语 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 买卖双方基本义务具有如下的划分: 按 CIP 术语成交,卖方除负有与 CPT 术语相同的义务外,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 保险,即卖方除应订立运输合同和支付通常的运费,还应负责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 卖方将货物交给指定的承运人,即完成交货。 (2)FCA、CPT、CIP 三种价格术语的不同点 根据上面对三种术语的称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不同点:
①运输责任问题 《2000 年通则》中的 FCA 术语,应由买方自付费用订立从指定地点承运货物的运输合 同,并指定承运人,但《通则》又规定,当卖方被要求协助与承运人订立合同时,只要买 方承担费用和风险,卖方也可以办理。当然,卖方也可以拒绝订立运输合同,如若拒绝, 则应立即通知买方,以便买方另作安排。 采用 CPT 以及 CIP 术语时,由卖方指定承运人,自费订立运输合同,将货物运往指定 的目的地,并支付正常运费。正常运费之外的其他有关费用,一般由买方负担。 ②货物投保问题 按 CIP 术语成交的合同,卖方要负责办理货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但货物从交货地 点运往目的地的运输途中的风险由买方承担。所以,卖方的投保仍属于代办性质。根据《通 则》的解释,一般情况下,卖分要按双方协商确定的险别投保,如果双方未在合同中规定 应投保的险别,则由卖方法惯例投保最低的险别,保险金额一般是在合同价格的基础上加 成 10%。即 CIF 合同价款的 l10%,并以合同货币投保。 CFR 与 CPT 中的卖方没有责任投保,投保与否由买方自己决定。 ③关于交货问题 《2000 年通则》规定,在 FCA 术语下,卖方交货的指定地点如是在卖方货物所在地, 则当货物被装上买方指定的承运人的运输工具时,交货即算完成;如指定的地点是在任何 其他地点,当货物在卖方运输工具上,尚未卸货而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处置时,交货即 算完成。而 CFR 与 CPT 术语没有对货物货交承运人的具体风险划分进行定义,只需交由承 运人监管时即可了。 三、论述题(每题 14 分,共 28 分) 1.试述产业内贸易研究的理论发展。 答:(1)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它是指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或者说,贸易双方交换的是同一产业所生 产的产品。 (2)产业内贸易具有如下的特点: ①它与产业间贸易在贸易内容上有所不同。它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而不是 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②产业内贸易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的产品,可以在两个国家之间流向具有双向性。
即同一产业内产品,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③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这些产品中既有资本密集型,也有劳动密集型,既 有高技术,也有标准技术。 ④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 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3)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①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一般认为从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 以由于商标、牌号、款式、包装、规格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即使实物形态相 同,也可以由于信贷条件、交货时间、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差距而被视为异质产 品。这种同类的异质性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与发展。 ②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比例相近或相似的 国家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国际分工和获得贸易收益,其主要原因是其企业规模经济的差异。 一国的企业可通过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取得规模节约的经济效果,其成本随着产量的增长 而递减,使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优势,打破各生产企业之间原有的的比较优势均衡状态,使 自己的产品处于相对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出口。 这样产业内的分工和贸易也就形成了。 ③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部 门异质性产品的生产规模也就越大,产业部门内分工就越发达,从而形成异质性产品的供 给市场。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收入水平也就越高,较高人均收入层上的消费者 的需求会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的多样化,呈现出对异质性产品的强烈需求,从而形成异质 性产品的需求市场,当两国之间的收入水平趋于相等时,其需求结构也趋于接近,产业内 贸易发展倾向就越强。 (4)产业内贸易理论 针对上面的特征,产业内贸易理论应声而出,从而有力的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 ①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当代国际贸易实际中,多数贸易在禀赋相似的 国家之间进行(如发达国家),相当部分的贸易又是在这些国家相同的产业内进行(如汽车、 飞机的双向贸易),而且,当代的双向国际贸易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资源重新配置和收人的 再分配。产业内贸易理论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为:理论基 本上是从静态出发;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具有规模收益;考虑到需求的情况。 ②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 的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产品同质性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问。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包括国家之间对大宗产品为减少运 费等因素进行的贸易,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转口贸易,季节性产品贸易等。产品的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