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3 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为 42℃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kg
B.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 220V
D.人体的密度约为 1.0×103kg/m3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电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
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
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为 37℃左右,所以 A 不符合实际情况;
B、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所以 B 不符合实际情况;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所以 C 不符合实际情况;
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 1.0×103kg/m3,所以 D 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 D.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
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3 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B.
屏幕上呈现人的手的影子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C.
D.
水中弯折的铅笔
太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
池水变浅了等.
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
食和月食现象;
③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
镜成像等.
解答:解:A、屏幕上呈现人的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
C、水中弯折的铅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太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光现象原理的判断,这是我们光现象中的重点,是中考时必
考的一个知识点.
3.(3 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下列
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
B.
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D.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考点:物理学方法..
专题:其他综合题.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的特点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等效法、模型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
法、科学推理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运用的是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运用的是科学推理法;所以 A 符合要求;
B、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所以 B 不符合要求;
C、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运用的是模型法;所以 C 不符合要求;
D、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的特点,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体现,运用的是
转换法;所以 D 不符合要求.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种类区分,注意在初中物理中灵活应用这些研究
方法.
4.(3 分)现有 A、B、C 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 带负电,A 和 B 相互吸引,C 和 A 相互排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
D.B 可能不带电,C 带正电
A.B 一定带正电,C 带负电
B 可能带正电,C 带正电
C.[
来
源:
学
科
网]
考点: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③解题时,根据小球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 A 球带负电这个已知条件判断.
解答: 解:已知 A 带负电,C 和 A 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 C 带负电;
又因为 A 和 B 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 B 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
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 也可能不带电.所以 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
故选 B.
点评: 异种电荷相吸引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两个知识点要考虑周全,考虑不全是此
题选错答案的原因.
5.(3 分)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板车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B.
手拍桌子感觉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用吸管将饮料吸进嘴里是由于嘴对饮料有吸引力作用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对接触面的压力、变滑动摩擦为
滚动摩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解答:解:A、滑板车上的轮子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故 A 错误;
B、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手受到桌子
力的作用,手感到疼,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B 正确;
C、在公路两边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故 C 错误;
D、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
入吸管.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这种“一句话”的现象或实验往往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你要知道这个现象是与哪些物
理知识有关的,这种题目并不会要求你做很详细的解释,一般能知道与哪些物理知识
有关就可以做出.
6.(3 分)下列读数正确的是(
)
A.
B.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73g
温度计的示数是 28℃
C.
D.
液体的体积是 26mL
电能表示数是 1234kW•h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
的求法..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A、天平的分度值为 0.2g,石块质量等于右盘砝码总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看游
码左边缘);
B、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
表的示数;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解答;
D、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的仪表,上面有五个数字窗口,最后一
位是小数位,单位是 kW•h.
解答:解:A、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是 m 码=50g+20g=70g,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是 m 游=2.6g,
物体的质量是 m=m 码+m 游=70g+2.6g=72.6g;故 A 错误;
B、液柱如果靠近零刻度,温度计示数是零下;液柱如果远离零刻度,温度计示数是
零上.如图,示数是零下.每一个大格代表 10℃,每一个小格代表 1℃,示数为﹣12℃,
故 B 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用量筒量取一定体
积液体时,液面如图所示,该液体的体积是 26mL,故 C 正确.
D、从电能表上可以看出电能表的示数为 0123.4,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 kW•h,故
电能表的读数为 123.4kW•h,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各种测量工具的读数几乎有共同之处,就是要先弄清分度值,然后用小格数乘以分度
值,或整刻度+(超过整刻度的格数×分度值).每种测量工具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学
习时注意区分.
7.(3 分)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是利用电信号来传递信息
B.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都是可再 生资源
C.塑料和铜都是好的绝缘材料
D.超导材料主要是应用在电饭锅等电器上
考点:能源的分类;超导体的作用;光纤通信;绝缘体..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光导纤维是利用频率比较高的激光来传递信息的;
(2)能够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
(3)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
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4)超导体是电阻为零的材料,当电流通过时不会发热.
解答:解:
A、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太阳能、风能、水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因此是可再生能源,该
选项说法正确;
C、塑料是绝缘体,铜是导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导体没有电阻,通电后不会发热,因此不能用在电饭锅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纤通信、能源分类、导体和绝缘体、超导体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
合性,熟练掌握各项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8.(3 分)我国刑法规定,驾驶员醉酒后驾车要负刑事责任.小阳设计一个酒精浓度检测电
路,如图所示,R 为气敏 电阻,其阻值与酒精气体浓度成反比,R0 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
定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气体浓度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酒精气体浓度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酒精气体浓度增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酒精气体浓度减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来源:Zxxk.Com]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 R0 与传感器的电阻 R 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气敏电阻阻值随酒精浓度 的增大而变小可知酒精浓度变
化时 R 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 P=UI 可知电路消耗
总功率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结合定值电阻 R0 的阻值判断两电表示数比值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 R0 与传感器的电阻 R 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
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意可知,气敏电阻阻值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变小;
A、酒精气体浓度增大,R 的阻值减小,R 分压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电表示
数变大,故 A 错误;
B、酒精气体浓度减小,R 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
电路电流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故 B 错误;
C、酒精气体浓度增大,R 阻值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
知,电路电流 I 变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UI 变大,故 C 错误;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定值电阻 R0 的大小,无论是酒精浓度增大还是减
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始终不变,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利用好“气
敏电阻阻值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变小”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9.(3 分)2013 年 12 月 14 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国人的登月梦终
将实现.以地球为参照物,月球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地球上质量
为 120kg 的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它的质量 等于 120k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向“嫦娥三号”发送指令,是利用 电磁波 传递指令信号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质量及其特性;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社会热点综合题.
分析:①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
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等的改变而变化;
③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①以地球为参照物,月球位置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②因为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变化,所以月球车从地球到月球后,其质量不变仍
然是 120kg;
③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向“嫦娥三号”发送指令,是利用电磁波传递指令信号的.
故答案为:运动;等于;电磁波.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对质量的理解.
(3 分)当居室的前后窗子打开时,“过堂风”有时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这是
因为衣柜外空气流动加快,压强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的缘故;向可乐饮料
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是因为冰块熔化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汽车
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 较大.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比热容、热机、热值;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分析;
(2)冰熔化时会吸热,有降温的作用;
(3)水的比热容大,在同等情况下,吸放热相同,温度变化不明显.
解答:解:(1)“过堂风”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这是因为衣柜外空气流动加快,
压强减小,内侧压强大,所以衣柜就被压强差推开了;
(2)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是因为冰块熔化要吸热,使饮料温度
降低;
(3)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等情况下,吸放
热相同,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常被用作冷却剂 .
故答案为:减小;吸热;比热容.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个不同的物理量,包括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熔化吸热的特点、水的
比热容的特点,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1.(3 分)校车安全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每位同学上车后都
要养成系扎安全带的习惯,这是为了防止在校车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时由于 惯性 造成
的伤害;当校车在刹车过程中,其动能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每辆
校车上都配备有紧急逃生锤,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时,学生可用逃生锤打破玻璃安全逃生,为
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选择图中 C (选填字母).
考点:惯性;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3)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逃生锤只有达到一定压强才能将玻
璃击碎,从这一角度可分析哪一种锤子更适合.
解答:解:(1)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在校车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
(2)当校车在刹车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则动能减小;
(3)当压力一定时,力的作用面积越小,其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从图上看,C
图的作用面积是最小的,故只有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惯性;减小;C.
点评:本题结合校车相关的物理知识,考查了惯性现象、影响动能的因素以及增大压强的方
法等,考查内容全面,难度适中,值得我们关注.
12.(3 分)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 8N 的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 2 秒钟内匀速移动了 0.5m,
如图所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2.4
做功的功率是 0.6
N,木块所受重力做功 0
W.
J,弹簧秤拉力拉木块所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由指针所在的位置得出拉力大小,由于木块做匀
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
(2)木块水平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重力不做功.
(3)知道拉力大小和距离,根据 W=Fs 求出拉力做功多少,然后根据 P=求出功率.
解答:解:(1)由图可知,拉力 F=2.4N,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f=F=2.4N;
(2)由于木块水平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 0;
(3)拉力做功:W=Fs=2.4N×0.5m=1.2J.
拉力做功功率:P==
=0.6W.
故答案为:2.4;0;0.6.
点评: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功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做功的条件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在力
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13.(3 分)如图所示,GMR 是巨磁电阻(其电阻阻值在磁场中随磁性的增强急剧减小),当
开关 S1、S2 都闭合时,电磁铁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磁针的 A 端为 S 极;当
滑片 P 和右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 减弱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指示灯的
亮度 变暗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考点:安培定则;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专题: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得出电磁铁的两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 A 端的极
性;
(2)先分析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然后根据欧姆定
律得出电流大小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情况,进一步得出灯泡
亮度的变化.
解答:解:
(1)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所以则小磁针的 A 端
为 S 极;
(2)闭合开关 S1 和 S2,使滑片 P 向右滑动,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磁场的磁性减弱,
巨磁电阻的阻值增大,电路电流变小,所以指示灯的亮度会变暗.
故答案为:S;减弱;变暗.
点评:在控制电路中,滑片的移动是分析的入手点;在工作电路中,灯泡的亮度是确定电路
中电流、电阻变化的一个隐含条件.
三、作图题(共 3 小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14.(2 分)物体 A 沿斜面下滑,作出物体 A 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 析:在斜面上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力的示意图的
画法作图.
解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