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光学考研真题A卷.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 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光学考研真题 A 卷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 3 分,共 60 分) 1、使用照相机拍摄时 (A)光圈数越大则景深越大 (C)景深越大则所拍摄照片的分辨率越高 (B)拍摄距离越近则景深越大 (D)物镜焦距越短则景深越小 2、透镜的两个折射面通常做成球面是因为 (A)球面对光线的折射容易计算 (C)球面透镜能成理想像 (B)球面的加工及检验比较简单 (D)只有球面透镜能汇聚光线 3、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点成像为点 (C)直线成像为直线 (B)物方焦点成像为像方焦点 (D)平面成像为平面 4、目视光学仪器的放大率是指它的 (A)轴向放大率 (C)角放大率 (B)横向(垂轴)放大率 (D)视角放大率 5、显微镜物镜框上所刻写的倍率是指物镜的 (A)视角放大率 (B)角放大率 (C)垂轴放大率 (D)轴向放大率 6、关于望远镜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望远镜物镜与目镜组合后的总光焦度为零 (B)望远镜只能采用一正一负的光焦度 组合 (C)望远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的 (D)望远镜能将远处的物体尺寸放大 7、用三棱镜做白光分光实验,不能得出下面的哪一个结论 (A)红光偏折最小 (C)偏折角度与波长成反比 (B)紫光偏折最大 (D)白光由多种色光组成 8、在折射率为 1.5 的玻璃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 (A)380nm~760 nm (B)250nm~510 nm (C)380Å~760 Å (D)1.0μm~7.0μm 9、F-P 干涉仪(标准具)可以测量波长相差非常小的两条光谱线的波长,其 (A)分辨本领随干涉仪的干涉级次 k和反射率 R的增大而提高。 (B)分辨本领随干涉仪的反射率 R的减小而提高。 (C)分辨本领随干涉仪空气膜的厚度 h的减小而提高。 (D)分辨本领只与干涉仪的反射率 R有关。 10、若衍射光栅通光狭缝的宽度 b和光栅常数 d的关系为 1∶3,则衍射图样中缺掉的主极 大级次应为: (A)±3,±6,±9,…… (C)±1,±3,±5,…… (B)±2,±4,±6,…… (D)±3,±5,±7,…… 11、光栅衍射中,在其后的透镜焦面上放置观察屏。若保持透镜不动,单独分析相距 3 个 光栅常数的两个通光狭缝在焦面上各点的衍射,正确的结论是两者的:
(A)衍射图样相同,且复振幅相同。 (C)衍射图样相同,但复振幅不同。 (B)衍射图样不同,但复振幅相同。 (D)衍射图样不同,且复振幅不同。 1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 a=4λ的单缝上,对 应于衍射角为 30°的方向,可以观察到 (A)第 2 级明纹 (B)第 2 级暗纹 (D)第 3 级明纹 (C)第 3 级暗纹 13、如果 A 与 B 是一对互补屏,则它们的夫琅禾费衍射之间的关系是: (A)除中心点外,衍射图样相同,但相位相反。 (B)除中心点外,衍射图样相同,且相位相同。 (C)含中心点在内,衍射图样相同,但相位相反。 (D)含中心点在内,衍射图样相同,且相位相同。 14、有的墨镜同时镀有偏振吸收层,目的是为了减少反射光对人眼的刺激,为达到好的效 果,该偏振吸收层正确的偏振化方向应该选择为: (A)竖直 (B)45º倾斜 (C)水平 (D)随便 15、如图是牛顿环实验的示意图,平凸镜的顶点与平板玻璃(两 玻璃材质相同)间有一小空气间隙,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则在反 射光中看到平凸镜中心处: (A)一定是暗纹 (B)一定是明纹 (C)不一定是暗纹或亮纹,决定于玻璃的折射率 (D)不一定是暗纹或亮纹,决定于间隙 e的大小 16、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 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 e, 并且 n1n3,0 为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则 1、2 两束反射光间的光程差为: (A) 2n2e +λ0/2 (B) n2e +λ0/2 (C) 2n2e (D) n2e 入 射 光 n1 n2 n3 λ e 反射光 1 反射光 2 e 17、一束部分偏振光垂直通过一偏振片,当偏振片以光线为轴旋转一周,透射光强的最大 值与最小值的比为 1∶5,则该部分偏振光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强度比为(不考虑偏振 片自身的吸收): (A)1∶1 (C)2∶5 (D)1∶5 (B)1∶2 18、平行光束以大于布儒斯特角的入射角照射到介质分界面上,则反射光是 (A)振动方向垂直于反射面的线偏振光。 (B)振动方向平行于反射面的线偏振光。 (C)椭圆偏振光。 19、如图,两束相干平行光(波长为λ),传播方向在 x-z平面内,与 z轴的夹角分别为θ 1 和θ2,则它们在 z=0 的平面上形成的干涉明纹间的距离△x为: (A) (D)部分偏振光。 x  1  1 (cos (sin (B)   cos )  2 ) sin  2 θ1 θ2 z △x
(C) (D)  1  1 (cos (sin   sin cos  2  2 ) ) 20、如图,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 平玻璃保持角度铅直向上移动,则干涉条纹的 (A)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间隔不变,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D)间隔不变,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二、简答题 (每题 5 分,共 10 分) 1、几何光学中如何定义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 2、几何光学中如何定义入射角、折射角和反射角? 三、几何光学作图题 (注意:非实际光线请用虚线表示) (10 分) 作图求出下图中物体 AB 通过薄正薄透镜成像后的像 B A F H H’ F’ 四、几何光学证明题 (10 分) 顶角α很小的棱镜称为光楔。证明光楔使垂直入射的光线产生偏向角δ= (n-1)α,其 中 n是光楔的折射率。 五、几何光学计算题 (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已知显微物镜物平面与像平面间的距离为 180 毫米时垂轴放大率为-5×,求该显微物镜 的焦距和它离开物平面的距离。(显微物镜可看作薄透镜) (10 分) 2、某薄透镜用折射率 5.1n 的玻璃制成,它在空气中的焦距为 10cm,它在水中的焦距为
多少?(水的折射率为 3 4 ) (10 分) 3、要设计一架 5 倍的开普勒型望远镜,已有一个焦距为 50cm 的物镜,问,目镜焦距、物 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各取多少? (10 分) 六、波动光学计算题 (共 30 分) 1、一束具有两种波长1=560nm(1nm=10-9 m)和2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一衍射光栅上,测得1 的第 3 级主极大与2 的第 4 级主极大在衍射角 =30处重叠。求:(1)光栅常数 d;(2) 2 的波长;(3)理论上可看到1 的最高级次 kmax。 (15 分) 2、如图,半径分别为 R1 和 R2 的两个平凸透镜相对放置,其间形成一个空气层,试推导出当 波长为λ的单色光从上方垂直照射时,反射光干涉暗纹出现的位置(用半径 r表示)与级 次的关系式。 (15 分) R1 r R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