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B.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冯特 C.夸美纽斯 D.皮亚杰 2.“世界并非是完全客观存在的,每个儿童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元的、有差异的”。 持这一观点的是( ) A.行为主义 B.构造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3.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同时也能区分它们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这 就是知识学习过程中( ) A.经验的形成 B.概念的获得 C.规则的把握 D.原理的掌握 4.奥苏贝尔认为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空间所限,应该更多采用( ) A.上位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5.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儿童认为成人赞赏的就是对的,愿意遵守社会规范,属 于道德发展的(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寻求认可水平 6.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 A.动作定向阶段 B.认知阶段 C.联系形成阶段 D.自动化阶段 7.当环境中增加某个刺激,个体某种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 ) A.正强化物 B.负强化物 C.中性强化物 D.惩罚物 8.在诸多的智力结构理论中,1983 年哈佛大学加德纳所提出的是( ) A.二因素论 B.群因素论 C.多元智力论 D.三维结构理论
9.布鲁纳主张,最佳的学习方式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0.在以下的各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条件的是( ) A.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B.有科学的指导和示范 C.有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 D.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 11.一个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叫做教师的( ) A.主观能动性 B.工作态度 C.教育有效感 D.教学效能感 12.班杜拉将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称为( ) A.理想 B.观察学习 C.成功感 D.自我效能感 13.罗森塔尔认为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重要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是( ) A.教师的工作态度
B.教师的期待 C.教师的个性特征 D.教师的知识经验 14.维果茨基将儿童在成人帮助下可达到的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差称为( ) A.关键期 B.最近发展期 C.敏感期 D.效能区 15.目前,学界还没有得出确切结论的是( ) A.智力的性别差异 B.智力发展的年龄差异 C.个体智力的差异性 D.智力的类型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 无分。 16.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 A.计划监控 B.体验监控 C.领会监控 D.策略监控 E.注意监控 17.吉尔福特认为,衡量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指标包括(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能动性 D.新异性 E.问题性 18.根据焦虑的性质,可以将焦虑分为( ) A.直接焦虑 B.现实性焦虑 C.神经性焦虑 D.道德性焦虑 E.间接焦虑 19.在教育中,一般将特殊儿童分为( ) A.残疾儿童 B.超常儿童 C.问题儿童 D.常态儿童 E.流浪儿童 20.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是( ) A.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B.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C.心理辅导员 D.教育科研人员
E.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1.自我效能感 22.自我概念 23.控制源 24.学习策略 25.学习动机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 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称为一般迁移。( ) 27.一个人的智力年龄是 12,实际年龄为 10,那么这个人的智商大约是 112。( ) 28.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主要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 ) 29.埃里克森认为,1 岁以内的婴儿正处于“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 ) 30.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与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成反比。(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31.简述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32.简述调节和减轻学生学习焦虑的策略。 33.简述特殊儿童的教育模式。 34.简述教师应该具备的一般教学能力。 35.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6.试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37.试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A】解析: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桑代克。 2.【D】解析,“世界并非是完全客观存在的,每个儿童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元的、有 差异的”。持这一观点的是建构主义。 3.【B】解析:概念的获得:实质上是指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同时能区分 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关键特征和无关特征、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4.【D】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布鲁纳主张,最佳的 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 5.【A】解析:属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 6.【D】解析: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7.【A】解析:详解请参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8.【C】解析:在诸多的智力结构理论中,1983 年哈佛大学加德纳所提出的是多元智力论。 9.【D】解析:布鲁纳主张,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 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0.【B】解析: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属于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条件 的是有科学的指导和示范。 11.【D】解析: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 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 工作效率。 12.【D】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习得。 13.【B】解析:略 14.【B】解析:维果茨基将儿童在成人帮助下可达到的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差称为最近 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5.【A】解析:虽然人们一直对男女性之间智能表现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颇 有兴趣,但既有的研究并未给这个问题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6.【ACDE】解析: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监控、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 17.【ABD】解析:吉尔福特指出,可用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异性作为衡量创造性思维 水平的指标。 18.【BCD】解析:按造成焦虑的根源,可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19.【AC】解析: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我们一般根据各类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将 特殊儿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残疾儿童;第二类是问题儿童。 20.【ABCDE】解析: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教师在工作中应具有下 面五种角色: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辅导员;班集体活动的领导 者;教育科研人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1.自我效能感:效能期待,亦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 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断。 2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自我概念是个 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 方面的认识。 23.控制源:所谓控制源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24.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布鲁纳提出的。有观点认为,学习的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 能;第二种观点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许多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方 法和学习的调节和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2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 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6.【×】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称为正迁移。 27.【×】解析:一个人的智力年龄是 12,实际年龄为 10,那么这个人的智商大约是 120。 IQ (智商)=MA(心理年龄)/CA(实足年龄)×10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