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上半年湖南教师资格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种皮呈红色而得名。从分类学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2.关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放式骨盆,产羊膜卵
B.骨轻便、坚固,有些骨中空
C.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D.体表覆盖羽毛,身体呈流线型
3.“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和“孔雀开屏”所描述的动物行为分别是(
)。
A.防御行为、筑巢行为、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求偶行为、攻击行为
C.育雏行为、防御行为、求偶行为
D.育雏行为、筑巢行为、求偶行为
4.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蛋白质的合成均需 mRNA 与 tRNA 提供模板
C.蛋白质均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多个肽键
D.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均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5.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分子有机物需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出细胞
B.大多数离子在逆浓度梯度下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C.葡萄糖分子在顺浓度梯度下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无关
6.图 1 是在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曲线 A 表示有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B.E 表示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该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 ATP 的合成
D.该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7.关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不同
B.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途径和场所不同
C.还原型辅酶 1 消耗的途径和场所不同
D.相同质量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 ATP 的量不同
8.蓝藻细胞内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
A.[H]的氧化
B.染色体变异
C.CO2 的固定
D.DNA 的复制
9.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乙烯利处理凤梨促进果实成熟
B.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幼苗促进细胞分裂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诱导α-淀粉酶产生
D.用萘乙酸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西瓜
10.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分泌细胞可通过激素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问连丝传递信息
C.遗传信息可从 DNA 流向 RNA 再流向蛋白质
D.生态系统中信息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传递至高营养级
11.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利用菌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和泡菜用到的菌种都是细菌
B.制作腐乳和泡菜用到的菌种都是真菌
C.制作果醋和泡菜用到的菌种都是细菌
D.制作果醋和腐乳用到的菌种都是真菌
12.图 2 是棉田中棉蚜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棉田中瓢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800 头/百株
B.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
C.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D.由于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人工防治
13.山坡上的丛林因山崩全部毁坏,一段时间后,经历草本、灌木和乔木等阶段逐步发育出
一片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坡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竞争不会改变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
C.森林阶段相对稳定,群落不再发生演替
D.上述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14.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等血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表达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形成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一般是可逆的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理论上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D.红细胞因细胞衰老导致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
15.静息电位的形成和兴奋的产生,均是以细胞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将神经
细胞浸浴在无 Na+的等渗溶液中,则该神经细胞(
)。
A.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B.表现为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C.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可产生兴奋
D.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刺激后不产生兴奋
16.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父母色觉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 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异常的配子不会来自父亲
B.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异常的配子不会来自母亲
C.若孩子不患红绿色盲,则出现异常的配子不会来自父亲
D.若孩子不患红绿色盲,则出现异常的配子不会来自母亲
17.编码 CFTR 蛋白基因的模板链上缺失 AAA 或 AAG 三个碱基,导致 CFTR 蛋白缺少一个苯丙
氨酸,引发囊性纤维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 TTT 或 TTC
B.编码 CFTR 蛋白基因中发生碱基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C.细胞中合成 CFFR 蛋白需要 tRNA、mRNA 和 rRNA 参与
D.CFTR 蛋白基因缺失碱基后转录形成的 mRNA 中嘧啶比例降低
18.图 3 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②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细胞①和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C.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
D.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之比为 1:2:2
19.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
D.地理隔离阻碍了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
20.图 4 是 4 个 DNA 分子的末端示意图,由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来的一组黏性末端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1.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资源,并和组内同伴进行讨论。该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概念图
B.合作学习
C.STS 教育
D.探究式学习
22.针对教师提出的“双链 DNA 中 G-C 含量越高,DNA 的热稳定性越强”,有学生提出了疑
问:“为什么?难道 A-T 含量高,DNA 的热稳定性就不强了吗?”这种疑问主要反映了学生具
有的能力是(
)。
A.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B.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C.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D.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3.在“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中,某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属于能力目标的是(
)。
A.制作“自由水和结合水相互转化”的物理模型
B.探究“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C.阅读“西瓜中的水”相关资料,归纳出水的功能特点
D.分析“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所占比例”的图表数据,得出水的含量特征
24.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遗传物质能够控制生物
性状,而性状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遗传物质与蛋白质的关系是什么?”此提问属于(
)。
A.知识性提问
B.评价性提问
C.应用性提问
D.分析性提问
25.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直接评判,
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这样教学的优点有(
)。
①节省教学时间
②促进学生思考
③建立宽松氛围
④简化教学过程
⑤利于过程陛评价
⑥利于树立教师权威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参考解析:
1.【答案】B。解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
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是
裸露的,不能形成果实。红豆杉的种子外的假种皮不是果皮,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裸
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以种子进行繁殖的,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以孢子进行繁殖。
2.【答案】A。解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主要
包括以下几点:前肢特化为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
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
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A 项是鸟类适应陆地生活的特
征,B、C、D 三项都属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故本题选 A。
3.【答案】D。解析:鸟的繁殖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述的是母鸟哺育雏鸟的现象,属
于育雏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家燕在屋檐下筑巢的现象,属
于筑巢行为。“孔雀开屏”是指雄孔雀通过展开尾屏,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来吸引雌
孔雀与之进行交配,属于求偶行为。故本题选 D。
4.【答案】A。解析:蛋白质中含有肽键,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主要是检测蛋白质
中的肽键。故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 项正确。蛋白质合成过程以 mRNA
为模板,tRNA 的功能是运输氨基酸,不是提供模板,B 项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 R
基上可能有氨基或羧基,蛋白质也可能包含有多条肽链,所以蛋白质不一定只有一个氨基、
一个羧基,C 项错误。分泌蛋白的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但并不是所有蛋白质
都需要,D 项错误。
5.【答案】C。解析:大分子有机物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胞吞和胞吐,A 项错误。离子在
逆浓度梯度下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 项错误。葡萄糖分子在顺浓
度梯度下进出细胞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 项正确。水分子进出细胞属于
渗透作用,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有关。一般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越大,水分子的运输速
率越快,D 项错误。
6.【答案】B。解析:曲线 A 表示的化学反应消耗的能量多,反应不容易发生;曲线 B 表示
的化学反应消耗的能量少,反应较容易发生。所以,曲线 A 表示无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曲线
B 表示有酶催化的化学反应,A 项错误。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E 表示 A、B 两
个化学反应消耗能量的差值,即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项正确。通过图示可知该反
应的进行需要消耗能量,是一个吸能反应,需要水解 ATP,C 项错误。该结果只能说明酶能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D 项错误。
7.【答案】A。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在真核
细胞中完全相同,A 项错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最终氧化分解形成 CO2 和 H2O,场
所是线粒体;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场所是细胞
质基质,B 项正确。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还原型辅酶Ⅰ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
体内膜;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还原型辅酶Ⅰ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
项正确。1 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呼吸过程可产生 32 个 ATP(旧时说法为 38 个 ATP),经无氧
呼吸产生 2 个 ATP,D 项正确。
8.【答案】B。鹪析:蓝藻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呼吸,所以可以进行[H](还原态氢)的氧化,A
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不存在染色体,所以不会发生染色体
变异,B 项错误。蓝藻细胞内有光合色素及相关的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能进行 CO2 的
固定,C 项正确。蓝藻细胞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可以进行 DNA 的复制,D 项正确。
9.【答案】D。解析:乙烯利是优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
项正确。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并促进其生长,B 项正确。
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C 项正确。萘乙酸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落花
落果和形成无子果实,还能增强植物的抗旱涝、抗盐碱、抗倒伏能力。所以,用萘乙酸处理
西瓜幼苗可以得到无子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西瓜,D 项错
误。
10.【答案】D。解析: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递,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
A 项正确。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并连接两个原生质体的胞质丝,
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B 项正确。根据中心法则,DNA 可以
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 RNA,RNA 经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C 项正确。在生态
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在一条食物链中,被捕食者能感知捕食者的气味做出应对
策略,同样捕食者也能感知被捕食者的信息以进行捕杀,D 项错误。
11.【答案】C。解析: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为酵母菌(单细胞真
菌)、醋酸杆菌(细菌)、毛霉(多细胞真菌)和乳酸菌(厌氧型细菌)。所以,在制作果酒和腐
乳时用到的菌种都是真菌,制作果醋和泡菜时用到的菌种都是细菌。C 项正确,A、B、D 三
项错误。
12.【答案】A。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
的种群最大数量。图中所示数据不是连续的,不能确定瓢虫的环境容纳量,A 项错误。样方
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虫卵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 项正确。棉
蚜与瓢虫是捕食关系,据曲线可知,棉蚜与瓢虫种群数量相互影响,瓢虫的存在可以抑制棉
蚜数量的增长,属于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C 项正确。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等瓢虫
数量增长时,棉蚜数量已经较多,故应在棉蚜发生初期及时进行人工防治以减小棉蚜对棉花
的危害,D 项正确。
13.【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
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