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贵州安顺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制成冰雕
C.泥土烧成瓷器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冰块制成冰雕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泥土烧成瓷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分)(2015•安顺)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C.
蒸发结晶
B.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滴管用毕即插回
测定溶液的 pH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
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
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
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 分)(2015•安顺)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
)
A.食盐、食醋
C.氧气、二氧化碳
B.青铜器、空气
D.水、铜丝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特点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食醋属于混合物,食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 A 错误;
B、青铜器是合金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
C、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属于化合物,故 C 正确;
D、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铜丝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
于单质;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面的知识,根据物质分类的标准能够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
类.
4.(2 分)(2015•安顺)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
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CH3OH+12O2+6NH3═3N2+5X+19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A.NO
D.CO
)
B.CO2
C.H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5CH3OH+12O2+6NH3=3N2+5X+19H2O,据方程式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
应前有 6 个 N 原子、5 个 C 原子、38 个 H 原子、29 个 O 原子,反应后有 38 个 H 原子子、
6 个 N 原子、19 个 O 原子,所以上述反应中 5X 含有 5 个碳和 10 个氧,故 X 物质的化学
式为 CO2;答案:B.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并能够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
数目不变,可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
5.(2 分)(2015•安顺)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白色污染与防治;棉纤维、羊毛纤维
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与环境保护;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可结合电池的成份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B、根据羊毛中含有蛋白质解答;
C、根据“低碳生活”是指少排放二氧化碳解答;
D、根据可结合白色污染的防治方法作答.
解答:解:
A、电池中含有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所以应该回收减少污染,同时又可以节
约资源,所以正确.
B、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点燃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棉花和羊毛,
所以正确.
C、“低碳生活”是指少排放二氧化碳,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错误.
D、减少白色污染可从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回收各种
塑料、提高技术生产可降解性塑料等方法.所以正确.
答案:C
点评:化学与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化学知识去了解人的健康与化学物质的关系,
用化学知识与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6.(2 分)(2015•安顺)下列说法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NaOH 溶液(Na2SO4)
CaO(CaCO3)
CO(CO2)
CuSO4 溶液(H2SO4)
除去杂质的方法
加入适量的 Ba(OH)2 溶液、过滤
加水溶解、过滤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加足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
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SO4 能与适量的 Ba(OH)2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进行过滤,
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干燥,能
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H2SO4 能与足量氧化铜粉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 5 个小题,共 28 分)
7.(4 分)(2015•安顺)物质 A 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与稀
盐酸反应得到物质 B 的水溶液,请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A 物质的化学式 Al2O3 、相对分子质量 102 ;
B 物质的化学式 AlCl3 、相对分子质量 133.5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为氧化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显+3 价,氯显﹣1 价,氯化铝的化学式为 AlCl3.
Al2O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2+16×3=102;
AlCl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35.5×3=133.5.
故答案为:Al2O3;102;
AlCl3;133.5.
点评:本题主要对一些化学常用知识的考查,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
素,知道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8.(6 分)(2015•安顺)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①CO、②NaHCO3、③KNO3、④CH4、⑤N2、⑥CaO
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最简单的有机物 ④ ;
(2)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① ;
(3)属于复合肥的是 ③ ;
(4)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② ;
(5)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⑥ ;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⑤ .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一氧化碳的
毒性;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①CO 具有还原性,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煤气中毒;②NaHCO3 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③KNO3 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④甲烷分子只含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最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⑤空气的成分按体
积分数计算,氮气大约占 78%,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N2;⑥CaO 能与水生成氢
氧化钙,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无毒,可用作食品的干燥剂.
解答:解:(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2)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是 CO;
(3)属于复合肥的是 KNO3;
(4)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的物质是 NaHCO3;
(5)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CaO;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N2;
故答案为:(1)④;(2)①;(3)③;(4)②;(5)⑥;(6)⑤.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用途,要求同学们平时要加强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记
忆,即可顺利解答.
9.(6 分)(2015•安顺)(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 个氢原子 2H ;
②4 个铵根离子 4NH4
+ ;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O .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丙>乙>甲 .
②t2℃时,将 50g 固体甲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3.3% .
③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应用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法提纯.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
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
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
此类题目.
(2)①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②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及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解答;
③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
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2 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
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
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
+.
合价为+2 价,故可表示为: O;
(2)①从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丙>乙>甲(或甲<乙<丙);
②t2℃时甲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将 50g 固体加入到 50g 水中最多溶解 25g,所以充分
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3.3%;
③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
乙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提纯;
故答案为:(1)①2H;②4NH4
+;③ O;(2)①丙>乙>甲;②33.3%;③降温结晶或
冷却热饱和溶液;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
解度大小的比较,并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10.(6 分)(2015•安顺)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
的是 维生素 .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
要的 钙 元素.
(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 煮沸 .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隔绝空气 .
(6)据 2015 年 3 月 20 日《黔中早报》报道,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湖公园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
推进了虹山湖打造 4A 级景区的步伐.为将虹山湖公园打造成为安顺美丽的“会客厅”,在防
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 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人体的
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根据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解
答;灭火的原理,据此解答.
解答:解:(1)用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
病作用的是维生素.
(3)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
人体需要的钙元素.
(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
(6)在防治虹山湖水体污染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故答案为:(1)乳化(2)维生素(3)钙(4)煮沸(5)隔绝空气(6)生活污水处理
达标后再排放.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6 分)(2015•安顺)A、B、C、D、E、F、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 B、E、G 属于单质,反
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 A 的化学式是 CuO ;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2Fe+3CO2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 E 的化学方程式: Fe+CuCl2=FeCl2+Cu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框图和提供的信息,其突破口为 E 是红色固体单质,则 E 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
的 A 是氧化铜,A 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 X 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
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B 能与
X 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浅绿色溶液 F,则 B 是铁,C 是二氧化碳,F 是氯化亚铁,G 是氢气,
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 B、E、G 属于单质,E 为红色固体,可判断 E 为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 A 是氧
化铜,A 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 X 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反应②
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B 能与 X 溶液
反应生成铜和浅绿色溶液 F,则 B 是铁,C 是二氧化碳,F 是氯化亚铁,G 是氢气,代入
框图,推断正确;
故答案为:
(1)CuO;化合反应;
(2)3CO+Fe2O3
2Fe+3CO2;
(3)Fe+CuCl2=FeCl2+Cu.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先根据所提供信息,找出突破口,再根据熟悉的现象进行有
依据性的猜测,再进行验证.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 2 个小题,共 14 分)
12.(6 分)(2015•安顺)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
(2)写出一个实验室用装置 B 制取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
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A
(填装置序号);如果用 E 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b (填“a”或“b”)端管口
通入.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
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掌握各种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根据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解答;
(3)根据 A 装置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解答.
解答:解:
(1)①是试管.故填:试管.②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
排空气法收集.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电石与水反应时,如果不控制反应物的量,有可能引起发生装置炸裂,A 装置能
够很好地控制水的量,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故填:A.
气体从 b 进入时,能够把水从 a 中排出.故填:b.
答案:
(1)①试管 ②集气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
(3)A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气体的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
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3.(8 分)(2015•安顺)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
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图 1 所示.(A 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 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
2=CaCO3↓+H2O ,E 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 A、B 装置间,再增加一个 C 装置,目的是 检验二氧化碳已除尽 .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请你设计解
决的方法 在 a 处用气囊收集或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