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 分)(2015•济宁)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空中传播得越快
B.卫星只能作为传送电视信号的中继站
C.物体间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具有方向性
D.石油、天然气和铀矿属于可再生能源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卫星中继通信;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能源的分类.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为光速,与频率大小无关;
能量在转化中具有方向性,即由电能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能全部转化成电能;能量
的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但不能够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能量的
转移也是有方向性的;
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等.
解答:解:A、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为光速,与频率大小无关,故 A 错误;
B、由于微波的性质更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同时在
传输过程中信号存在衰减等.因此人类用通信卫星作中继站,但卫星并不是只能作为
传送电视信号的中继站,故 B 错误;
C、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是具有方向性,故 C 正确;
D、石油、天然气和铀矿属于非可再生能源,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磁波的传播、卫星中继通信、能量的转化和能源的分类,知识点较多,属
于基础题.
2.(2 分)(2015•济宁)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
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B.
C.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要解决此题,首先明确焦距大小,其次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A、由图可知,u=15cm,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30cm>2f,可以在
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 A 正确.
B、由图可知,u=15cm,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而图中 v=15
<2f,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u=27cm,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而图中 v>2f,
因此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u=7cm,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不可以在光屏上承接.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3.(2 分)(2015•济宁)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
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
B.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
C.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
D.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平衡状态的判断;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A、箱子在水平方向除了受推力作用,还受摩擦力;
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
CD、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解答:解:A、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箱子还受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与推力平衡,合力
为零,并不是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A 错误;
B、箱子静止,是因为小夏对箱子的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B 错误;
C、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但箱子并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推力并没有做功,
C 错误;
D、由丙图知,小夏跌倒后,箱子由于惯性继续滑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小夏对箱子做
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功的概念和判断,难度不大,重
在理解.
4.(2 分)(2015•济宁)如图所示的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B.
光的反射
C.
力 F 的力臂 l
D.
电灯的安装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考点:光的反射;力臂的画法;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A、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力臂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C、安全用电原则:开关接在火线上;
D、根据安培定则分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入射角为 90°﹣50°=40°,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角也为 40°,故 A 正确;
B、力臂是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而图中表示的是力 F 作用线的一部分,不
是力臂,故 B 错误;
C、安全用电原则:开关接在火线上,零线接在灯泡的螺旋套上,符合要求,故 C 正
确;
D、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弯曲方向为电流的绕行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为螺线管 N
极方向,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定律,力臂的画法,安全用电原则,安培定则等多个知识点,是
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5.(2 分)(2015•济宁)生活处处有物理.以下是小夏对几处生活情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投入水中的石块没有漂浮在水面上,说明下沉的物体并不受浮力
B.人远离平面镜常常感到像变小,说明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距有关
C.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D.教室内的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八盏灯,说明这八盏灯是串联的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热传递改
变物体内能;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若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下
沉;
B、平面镜成等大的像,像的大小与物距无关;
C、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叫热传递;
D、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若要一个开关同时控制所有用电器,则需将此开
关安装在干路上.
解答:解:A、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下沉时因为浮力小于重力,A 错误;
B、人远离平面镜常常感到像变小,是因为视角变小造成,平面镜成像大小并未发生
变化,B 错误;
C、冬天用热水袋暖手,热从热水袋传递给手,属于热传递,C 正确;
D、教室内的各个灯时并联的,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八盏灯,是因为开关在干路,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浮力、平面镜成像、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家庭电路的有关连接等基
础知识,难度不大.
6.(2 分)(2015•济宁)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
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考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①1803 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②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③1904 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④1913 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解答:解:1803 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1904 年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1913 年玻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则顺序为③①②.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7.(2 分)(2015•济宁)如图所示是小夏在学习中的一些总结,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物理常识.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对每个选项中的物理规律进行回顾,明确具体的内容,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A、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按照物体运动过程的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
运动和变速运动;按照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此
选项正确;
B、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其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
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此选项错误;
C、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此选项正确;
D、材料按照导电性差异,可以分为超导体、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此选项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选项间基本无联系,考查的是我们对基本规律的熟练程度.
8.(2 分)(2015•济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
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
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
A.
B.
C.
D.
景区喷雾
人造雪景
撒盐融雪
人工降雨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
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
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
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
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 A 符合题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 B 不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
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 C 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
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 D 不符合题
意.
故选 A.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
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9.(2 分)(2015•济宁)将 2 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
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
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
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
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
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
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
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
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
故选 B.
点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本实验中要注意将密度大的气体放在下
面.
10.(2 分)(2015•济宁)小夏将 n 个“3V 0.3W”的小灯泡,按照甲、乙两种连接方式分别
接入电压为 U 的电路中(如图所示),通过分别调节滑动变阻器 R1 和 R2,使所有灯泡均正常
发光.则甲、乙两电路中的总电流与总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
A.I 甲=I 乙
B.
I 甲= I 乙
C.P 甲=nP 乙
D.P 甲=n2P 乙
考点: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专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n 盏完全相同的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相等,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甲乙
电路的电流,再根据 P=UI 求出两者的总功率关系.
解答:解:n 盏完全相同的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相等,
图甲中灯泡并联,图乙中灯泡串联,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两电路的电流之比:
I 甲=nI 乙,
因为甲乙电源的电压 U 相等,
所以根据 P=UI 可知,两电路的总功率关系:
P 甲=nP 乙.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电路的串并联结合灯泡相同的电流得出总
电流的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1.(2 分)(2015•济宁)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
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
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
变了声音的 响度 .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
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
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
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
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
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2.(2 分)(2015•济宁)“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通过两根软管给“海口”号导弹驱逐舰补
给燃油、淡水时,两舰保持同向同速航行.在补给过程中,“微山湖”舰所受浮力 变小 ,
如果以“海口”舰为参照物,“微山湖”舰是 静止 的.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浮力.
分析:(1)在补给过程中,“微山湖”舰船的总重变小,因为船仍漂浮,根据物体的漂浮条
件判断受浮力变化.
(2)看被研究的物体驱、护舰与所选的参照物补给舰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
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1)由于“微山湖”舰处于漂浮,则 F 浮=G,
在补给过程中,“微山湖”舰船的总重变小,则受浮力变小;
(2)由两舰保持同向同速航行可知,“微山湖”舰与“海口”驱逐舰运动方向相同,
速度相同,
也就是说“微山湖”舰与“海口”驱逐舰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如果以“海口”舰为参照物,“微山湖”舰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变小,静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漂浮条件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掌握和运用,知道在补给
过程中,船仍漂浮是本题的关键.
13.(2 分)(2015•济宁)小夏用柱形图表示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如图所示),依据图中信
息,你有哪些发现?写出其中的两条:
(1)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
(2)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
同;少数不同物质密度相同.
解答:解:由柱形图表可以看出:
(1)绝大部分物质的密度都不相同;
(2)水和冰虽然是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3)煤油和酒精虽然是不同物质,但密度相同;
(4)水银是液体,但密度大于铅、铜、铝等固体.
故答案为:
(1)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密度物理意义的理解.以图象、图表、表格的形式反映物理规律,
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14.(2 分)(2015•济宁)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
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利用 大气压 .由于针
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袋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 1.3m 的高度,由此
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1.3×104 Pa.(ρ药液=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