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 6 页,有四个大题,21 个小题。满分为 150 分,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
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 上。
一、书写(5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 (30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困难的时候,它是 kuī (1) 甲;nì (2) 水的时候,
它是小舟。从爱中走来,我们总是 xù (3) 满力量。我们能迎着风笑,对着水笑,含着
泪笑。在爱中,我们用笑声 pǔ (4) 写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1)
▲
(2)
▲
(3)
▲
(4)
▲
[来
源:Z&xx&k.Com]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选择无处不在。面对陋室,刘禹锡选择坦然:斯是陋室,(1) ▲ ;面对名利,陆
游选择淡然:无意苦争春,(2) ▲ ;无长兄的木兰选择担当,奔赴战场:(3) ▲ ,
关山度若飞;博学的孔子选择虚心地向他人学习:(4) ▲ ,其不善者而改之;面对书
房和战场,杨炯弃笔从戎:(5) ▲ , ▲ ;面对官场,陶渊明选择归隐赏菊:(6)
▲ , ▲ 。选择有时意味着奉献和牺牲:(7) ▲ , ▲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 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苟.富贵,无相忘。 ▲[来源:Zxxk.Com]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名著阅读。(6 分)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两项,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或谈谈阅读感悟。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B.尼摩船长血搏章鱼(《海底两万里》)
C.周进哭贡院(《儒林外史》)
D.秃鹤演伪军连长(《草房子》)
(1)我选 ▲ , ▲
(2)我选 ▲ , ▲
5.根据要求,完成任务。(6 分 )
爸爸买了智能手机,他听说用 WiFi 上网会有风险。请你根据知识卡片提供的相关信息,
告诉爸爸在公共场合使用 WiFi 的注意事项,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要求表达合理、得体,
字数在 80 字以内。
黑客在公共场合搭建一个
如果手机 WiFi 开关处于打
无需密码登陆的 WiFi 网络,取
开状态,手机往往会自动搜索并
一个与知名 WiFi 热点相近的网
连接到黑客搭建的 WiFi 网络;
络名。等用户登录后,便可以监
如果手机 WiFi 开关处于关闭状
视、扫描和记录用户在网上的操
态,直接使用 3G、4G 数据流量,
三、阅读理解(55 分)
(一)满足的人的衬衫(18 分)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
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
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
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
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
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
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
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
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
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
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
兔一瘸一拐地 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
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 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
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
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
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
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童话·故事
6.“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5 分)
我认为这个故事很简单,不断重复,就是
一次次去寻找满足的人的衬衫。在寻找中,找
到的三个人依次是(1)
▲
才不是这样简单的重复呢!我发现每一次寻
找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2)
▲
◆童话·语言
7.本文的开头有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
(3 分)
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
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
阳台上,看着远处。
◆童话·形象
8.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
类人。(4 分)
▲
◆童话·意义
9.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
(二)该不该让家长陪读(14 分)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
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
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
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这个
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
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
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
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
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
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
激发孩子学习动力。(1)
▲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
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
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
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
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己
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
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
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
保护自己的孩子吗?(2)
▲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
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
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
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
休日,不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就像
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母心里踏实。(3) ▲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0.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3 分)
A.所以,家长陪读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重心放在约
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
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
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1)
▲
(2)
▲
(3)
▲
11.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 )(2 分)
A.解释陪读的现象。
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说明陪读的方法。
D.倡导陪读的风气。
12.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到的。(4 分)
▲
1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5 分)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
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
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 的发言作出分析。
——(上海)李女士
▲
(三)(18 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
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
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
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
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来源:学。科。网 Z。X。X。K]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
▲
的结论;孙伏
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
▲
。(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
分)
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四)(5 分)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
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
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 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
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 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 年),作者 落职闲居
家乡。
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
通过
▲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 分)
20.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 分)
▲
[来源:学。科。网 Z。X。X。K]
四、写作(60 分)
21.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亮”的释义如下:①光线强。②发光。③(声音)强;响亮。④
使声音响亮。⑤(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⑥显露;显示。
请以“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 500 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来源:学。科。网 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