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福建华侨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真题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目(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无谓损失就是()。
A、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B、生产者剩余的减少
C、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不到的部分
D、生产者剩余的增加
2.若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但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则消费可能性曲线()。
A、不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句左下方移动
D、绕着某一点转动
3.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
A.正常商品
B、周期性商品
C、任何商品
D、吉芬商品
4.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0.8,其供给弹性=0.5,则销售税()。
A、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B、主要由生产者负担
C、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均等地负担
D、生产者负担
5.当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增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A.、左端
B、右端
C、最低点
D、无法确定
5.采取()时,消费者剩余最小。
A.、一级差别价格
B、二级差别价格
C、三级差别价格
D、无差别价格
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0.8,则这种商品是()。
A、低档商品
B、一般的正常商品
C、奢侈品
D、必需品
8.当企业增加产出主要是依赖生产要素 Y 而非 X 时,其扩展路线是()。
A.、上凹型
B、下凹型
C、线性
D、无法确定
9.在以下关于单位贡献利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单位贡献利润就是商品价格减平均成本
B、单位贡献利润就是总收益减总成本
C、单位贡献利润就是商品价格减平均可变成本
D、单位贡献利润就是商品价格减平均固定成本
10.面临突点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
A.、降价销售
B、产量增加
C、利润不变
D、利润增加
11.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充分就业
C.尽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政府预算盈余
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
1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13.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由过度需求引起
B.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14.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 1000 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为 950 亿美元,增加 20 亿美
元的投资(MPC=0.8),经济将发生()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B.达到充分就业状况
C.需求不足的失业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5.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永久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16.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影响是指()。
A.造成收入结构的变化
B.使收入普遍上升
C.使债权人收入上升
D.使收入普片下降
17.二战后,国际贸易限制大幅度减少的来要原因是()。
A.联合国的建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美日之间的自愿出口限制协定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
18.当两国之间存在国际贸易时,()。
A.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B.生产与消费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
C.生产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但消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
D.生产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但消费仍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19.如消费函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为()
A.递减;递减
B.递减;不变
C.不变;不变
D.不变;递减
20.当一国经济面临过热时,下列政府调控措施中力度最大的是()。
A.增税
B.减少转移支付
C.减税
D.减少政府购买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简述价格变化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2.如何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累进所得税"问题?这种解释存在什么缺点?3.举例说明
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的有效性而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灵。
4.简述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联系和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借助于 IS-LM 图形分析政府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2.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四、计算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IS 曲线;(4 分)
(2)LM 曲线;(4 分)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4 分)
(4)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值。(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