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个小题,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 l 小题~第 10 小题,每小 题 1 分;第 11 小题~第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 1.(1 分)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酒精 D.天然气 2.(1 分)下列变化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成酒 B.水果榨成汁 C.铁水铸成锅 D.蔗糖溶于水 3.(1 分)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 A.KNO3 B.K2SO4 C.CO(NH2)2 D.Ca(H2PO4)2 4.(1 分)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C. B. D. 5.(1 分)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可燃性 C.都是黑色固体 B.都有导电性 D.都有滑腻感 6.(1 分)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关停重污染企业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D.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7.(1 分)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H=7 的溶液呈中性 B.pH>7 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pH<7 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酸溶液的 pH 越小酸性越强 8.(1 分)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应应严禁烟火 C.室内起火应迅速开所有门窗通风 D.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9.(1 分)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 B.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 C.用亚硝酸钠腌制咸菜 D.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10.(1 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滴加液体 C. 连接仪器 D. 加热液体 11.(2 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错选的是( ) A.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B.羊毛线和涤纶线﹣﹣灼烧闻气味 C.氯酸钾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 D.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12.(2 分)下列物质的性质相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铜具有良好的导它性,可制作导线
B.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多种用途电光源 D.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13.(2 分)利用 98%的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 D.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会使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4.(2 分)以下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15.(2 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 A B C D 氯化钠(氯化镁)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硝酸钠溶液(硫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氧气(氮气) 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6.(4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氩原子 。 (2)汞元素 。 (3)3 个二氧化硫分子 。 (4)醋酸 。
17.(4 分)如图中 A 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B 是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碘离子的符号为 。 (2)B~E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 18.(4 分)消毒与清洁对公共场所和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1)二氧化氯(ClO2)可作水处理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洁则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 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 =NaCl+X↑+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3)用炉具清洁剂(含有 NaOH )清洗炉具时,应避免接触皮肤,其原因是 。 (4)使用洗洁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 作用。 19.(6 分)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及溶液的相关知识。 (1)生活中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下花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①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NaCl 与 KNO3 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填字母 )之间。 A.10℃﹣20℃B.20℃﹣30℃C.30℃﹣40℃ ②若 NaCl 中混有少量的 KNO3,提纯 NaCl 的方法是 。 ③某同学取 NaCl、KNO3 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 ,W 的值为 g。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 16 分) 20.(5 分)如图是某品牌的风味酸牛奶及每 100g 酸牛奶中主要营养成分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钠 钙 质量 3.2g 3.6g 11.9g 60mg 80mg (1)人体必需的六大类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表中没有标示的营养素是 。 (2)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 种。 (3)该酸牛奶的外包装是一种塑料制品,随意丢齐会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可采取的 措施是 (答一点)。 (4)酸牛奶中的蔗糖,在胃肠内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6 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 A.瓷碗 B.玻璃瓶 C.一元硬币 D.硬铝门窗 (2)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 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向 Al(NO3)3、Cu(NO3)2、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 加入稀盐酸。 ①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
②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 22.(5 分)A﹣F 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 A、B、C、D、E 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 为大理石 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 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 (2)D→E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B→A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F 的化学式可能是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 18 分) 23.(4 分)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图是 。 该 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 B 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是 。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 NH4NO3,可观案到 U 形管内左侧 液面 (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24.(7 分)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图 E 装置收集氧 气,当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 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木炭燃烧的实验(如图 F 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 (4)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 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得甲烷气体。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 选用 。 25.(7 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却至室温,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 A 和溶液 B,并对固体 A 和溶液 B 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CaO+H2O=Ca(OH)2 ② (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 1:固体 A 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雨猜想是 CaCO3;小亮猜想是 CaCO3 和 Ca(OH)2 小亮猜想含有 Ca(OH)2 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 1.小雨取少量固体 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小亮取少量固体 A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 , 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 A 的成分,理出是 。结合两位同学
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 A 的成分。 探究活动Ⅱ:溶液 B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 Na2CO3 猜想三:NaOH Ca(OH)2 [讨论交流]结合对固体 A 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 [实验验证]取少量溶液 B 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8 分) 26.(2 分)香叶醛(化学式为 C10H16O)存在于柠檬油中,具有柠檬、柑橘果香,广泛应用于肥皂、花露水 的加香剂中。请计算。 (1)一个香叶醛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2)15.2g 香叶醛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g。 27.(6 分)取 6.5g 锌粉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硫酸 154.7g。请计算反 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