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阅读白岩松的《家在途中》一文,完成15~19题。(12分)
(二)阅读季羡林的《有为有不为》一文,完成20~24题。(11分)
2014 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 第Ⅰ卷 单选题(30 分) 1. 答卷前,请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按要求填涂在机读卡上。 2. 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请用 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机读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尽.快 (jǐn) A.提.防(dī) B.粗犷.(guǎng) 氛.围(fēn) 勾.当(gōu) C.结.婚 (jié) D.嫉.妒(jí) 着.急(zháo) 潜.能 (qián) 载.人(zài) 夹.缝(jiā) 忌讳.(fèi)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怏.怏不乐 (yàng) 呼天抢.地(qiǎng) 扪.心自问(mén) 量.体裁衣(liàng) A.殒落 B.烦躁 C.吞噬 D.宣泄 湛蓝 旁鹜 布署 汲取 迫不及待 一如既往 诡计多端 墨守陈规 顾名思义 厉行节约 名副其实 眼花缭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年 1 月,俄罗斯部分华人华侨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愤怒申 讨日本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B.在昆明火车站发生的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见报后,立即引起 满城风雨....,一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热门话题。 C.近年,大蒜、白糖、苹果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 你狠”“糖高宗”“苹什么”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MH370 失联后的搜寻工作难度之大前所未有,能够证实的准确信息少之又少,关键 信息的缺失导致飞机去向的判断不明。这怎能不叫人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 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咱两口子的工资加在一起,不足一百多块钱,要维持老少五口人的开支,相当拮据。 (《书刊报·母亲的酒》2012 年 2 月 13 日第 10 版) B.“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成都晚报》2014 年 6 月 4 日 第 3 版) C.“全能神”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邪教组织,已于 1995 年被公安部依法取缔。但依然 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制作大量邪教宣传品,组织人员传播邪教。(《华西都市报》2014
年 6 月 5 日第 10 版) D.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 和价值观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作文素材•汉语,我想对你哭》,2014 年高考版·考 前特刊)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 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像新陈代谢过程 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 2 厘米、直径约.1/7000 纳米的碳纤维 制成,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 物,其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 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 37℃、PH 为 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 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 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 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与踏板相连 的摇杆便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就启动了。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 过辐射传播出去。一个质量为 50 千克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一般约为 2500 千卡。利 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 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 机等供电,自己发电自己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此神奇而且没有污染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 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 地造福于人类。 5.下面列举的“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A.生物能 B.化学能 C.化学能 D.化学能 重力势能 生物能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 热能 热能 热能 生物能 6.对研制人体生物电池所依据的科学原理,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
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B.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 为电能。 C.对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加以利用,可转换成电能。 D.人坐着或站立时持续产生的重力势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加以转换就可变成电 能。 7.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说明了人体自给自足的生物能发电的科学原 理。 B.选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运用了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说明了自给自足的人体生 物能发电的科学原理。 C.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表示概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第④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 势能转换成电能。 三、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 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②敛棺椁③皆所未具。公怃④然,即彻⑤宴席,厚 赒⑥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缞绖(cuīdié)] 丧服。 ②[赗(fènɡ)]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③[椁 (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失意。 ⑤[彻]通“撤”。 ⑥[赒(zhōu)] 通“周”,接济。 8.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B.沙鸥翔集. C.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卒:死 集:鸟停息在树上 坐:通“座”
D.春和景.明 景:景色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何时而乐耶 B.不以.物喜 C.使毕其.事 D.古仁人之.心 公怃然. 徒以.有先生也 其.喜洋洋者矣 公亟令询之. 10.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达胸襟和“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 B.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的语句是:“公怃然,即彻宴席, 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乙文主要运用叙述,两文都表现 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D.甲文通过一悲一喜的写景对比,为下文议论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一种更高的思想境 界;乙文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坚守“先 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第Ⅱ卷 阅读·感悟 (50 分) 温馨提示: 1.答卷前,请务必将座位号和密封线内相关内容按要求填写在规定位置。 2.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得 分 评卷人 四、翻译、感悟,鉴赏与默写(17 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题 2 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译文】 12.拓展探究。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和当前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谈谈你心中的好官形象是怎样的。(3 分) 答: 13.诗歌鉴赏。(5 分) 得乐天书 元 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 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 应是江州司马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州),当年八月,挚 友乐天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 史返洛阳,同时乐天罢苏州刺史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1)两首诗标题中都提到与两位作者交好的“乐天”,他是谁?三位诗人都遭遇贬官的相 同命运,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3 分) 答: (2)《得乐天书》一诗并未叙写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着重写的什么?刘禹锡酬答诗的 颈联现在常被人引用,人们赋予了它什么样的新的含义?(2 分) 答: 14.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忧国忧民的诗人们历来悲天悯人,最是多情!陶渊明弃官归隐,“ , 悠 然 见 南 山 ”, 那 朵 菊 花 温 暖 了 宁 静 深 远 的 峰 峦 ; 韩 退 之 叹 千 里 马 “ 食 不 饱 , 力 不 足, 间, ”,怀才不遇的愤懑溢于言表;杜子美身陷困厄仍思“安得广厦千万 !”也有“ ,帘卷西风”如风中黄花 般憔悴的李易安,更有雄视千古,“ ,还看今朝”的伟人毛润之。 五、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白岩松的《家在途中》一文,完成 15~19 题。(12 分) ①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②童年时,家是一声声呼唤。 ③那时的我似乎比今天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邻 居同学玩得天昏地暗,直到炊烟散去,听见父母“喂,回家了,吃饭了”的呼唤才回家,这 样的声音伴着我慢慢长大,日复一日,至今仍在我的耳旁回响。 ④一转眼,童年过去了,当胡须慢慢从嘴角长出,家又成了一个想逃脱的地方。 ⑤书看多了,世 界也变大了,一张床小了,父母的叮咛也显得多 余了,盼望着什么时 候我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后来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来到了部队,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 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的时候。 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开始“受伤”,开始在人海中翻腾,开始知道,有些疼痛无法对 人说, 甚至知心的朋友。于是,重新开始想家。当受了“重伤”时,幻想着飞到远方的家
中,在推开家门的一瞬,让自己泪流满面。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那种 熟悉的味道,那窗前一成不变的风景…… ⑦远离母亲,在外省生存,工作之余便有无数个周末无处打发,手中的电话本很厚,从 头翻到尾,却没有一个号码是为我此时准备的。这个时候,家又变成了自己要和另外一个人 建立的那一个新的小家。 ⑧从相识、相恋到相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拥有了一个平凡的家。此时,家的概念 又变了,它是深夜回家时那盏为你点起的灯,是傍晚你看看书我看看电视偶尔交谈几句的那 种宁静,是一桌胃口不好时也吃得下的饭菜,是得意忘形时可以呼朋唤友可以张口说粗话的 地方。 ⑨不久前,我成了父亲,我和一个新的生命在家中相逢,一种奇妙的感受充斥我的心, 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想挣脱却又那么愿意沉溺其中,一种用幸福来缚住你的力量。 ⑩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众多的概念中,家有时也 意味着悲伤。比如当年父亲的辞世,便让我知道,世界对你的伤害加在一起有时也不如家中 的变故给你的伤害大。然而在家中,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坚强,比如父亲过世后,柔弱的母亲 开始变得坚强,她带着我们哥儿俩,一步一步地从变故中走出,之后,家又重新“站立”了 起来,又变得祥和,变得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过程中,家又像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⑾生命起步虽久,前路却还遥远。家的概念还会变换,然而我已经知道,家是奔波的意 义,只是这家有时是自己的,有时是芸芸众生的。 (略有改动) 15.作者为什么要以“家在途中”为标题?请用原文作答。(2 分) 答: 16.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2 分) 答: 17.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 小生命开始让我“玩物丧志....”。 答: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家又变成了一封封信笺,每次收到信后,是最想家 的时候”一句。(2 分) 答: 19.家是温馨的港湾,职场的精英、漂泊的游子、海外的同胞,无不思国恋家。请联系 后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三位作者思乡情结的理解。(80 字以上工整书写, 4 分) 80 字 字 字
【链接材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二)阅读季羡林的《有为有不为》一文,完成 20~24 题。(11 分) ①“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 做,这就是“有不为”。 ②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 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 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 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 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 应该做了。 ③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 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 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需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④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 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 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⑤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
祥。他被元军俘虏,( )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 )能活,( )还能有 大官可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吗呀?( ) 他却高唱《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 ⑥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 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 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 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 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 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 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 然而难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选自《季羡林谈人 生》,有改动) 20.填入第⑤段括号内的关联词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2 分) A.只要 C.只要 也就 不但 而且 而且 但是 然而 B.假如 D.如果 也就 不但 而且 而且 然而 然而 2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 分) 答: 2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入手阐述“有为有不为”的道理的?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23.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加以分析。(2 分) 答: 24.仔细阅读选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 有联系的”一句话的理解。(3 分) 【链接材料一】刘志军,19 岁从铁路养路工干起,逐级上位,官至铁道部部长、党组书 记。经查,他在任期间滥用职权帮助邵力平、丁羽心等 11 人在职务晋升、承揽工程、获取 铁路货物运输计划等方面提供帮助,先后非法收受上述人员给予的财物,共折合人民币 6460 多万元,仅丁羽心及其亲属违法所得数额竟达 20 多亿元。2013 年 7 月,刘志军被判死缓,并 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链接材料二】魏鹏远,长期在国家发改委煤炭处工作,后任处长,再升职为国家能源 局煤炭司副司长。近日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据财新记者多方证实,魏被带走时,家中发现上 亿元现金。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调去 16 台点钞机清点,因工作时间较长,当场烧坏 4 台。目前,魏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和处理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