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山东枣庄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
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春江水暖
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移走蒸发皿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
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A 正确;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B 正确;
C、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己或别人。C 正确;
1
3
,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管口不能对着自
D、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为防止手烫伤,应用坩埚钳移走蒸发皿,放在陶土网上。D 不正
确。
综上所述:选择 D。
3. 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
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 紫色石蕊试液
B. 镁条
C. 氧化铜
D. 硫酸钠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变红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
意;
B、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固体溶解、有气泡,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
明显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
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 D。
4. 近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
氢气在无机催化剂(ZnO- 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 反应前后催化剂 ZnO-ZrO2 的化学性质不变
D. 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
的转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因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
误;
B.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ZnO- ZrO
2
CH3OH+H2O,则生成
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1:1,此选项正确;
C. 反应前后催化剂 ZnO-ZrO2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正确;
D. CO2 和 H2 是无机物,CH3OH 是有机物,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此选项正
确。
故选 A。
5. “宏观拼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B
C
D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一滴水中约含 1021 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带有酒香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说明分子
在不断地运动,解释正确;
B、一滴水宏观上很小,但其中约含 1021 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解释正确;
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说明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解释错误;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解释正确;
故选:C。
6. 学习科学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
B. 室内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D. 电线着火,先断电再灭火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油锅着火,用水浇会使油滴飞溅,引发事故,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符合题意;
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有毒、
有害气体受热膨胀在室内上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吸入,做法符合安
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含有易燃物,需要严禁烟火,做法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D、电线着火,先断电再灭火,能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做法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 工业上氢氧化钙制取步骤为:煅烧石灰石得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氧化钙和水反
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溶液质量不变
B. 1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至 40℃,溶液变浑浊
C. 2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可表示为:
0.165g 100%
100g
D. 5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低温度至 20℃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
到原温度,溶剂水参与反应损失一部分、造成溶质也会析出,故最终溶液质量减少,不符合
题意;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 1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至 40℃,
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质析出,溶液变浑浊,符合题意;
C、20℃氢氧化钙溶解度为 0.165g,即 100g 水最多可溶解 0.165g 氢氧化钙,故此时饱和氢
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可表示为:
0.165g
100g+0.165g
100%=
0.165g
100.165g
100%
,
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5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低温度至 20℃时,
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稀盐酸加水稀释
B. 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
C. 向一定量的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D. 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稀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溶液始终显酸性,pH 不可能
大于或等于 7,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
少,但不会减少到 0,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
断增加,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D、红磷燃烧放热,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氧气消耗、温度冷却到室温,气压减小至小于原
气压,故选项图像不正确。
故选 C。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 5 个小题,共 29 分)
非选择题部分
9.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减缓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
(2)如果人体内缺少______元素,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3)已知大豆生长最适宜 pH 为 6.5-7.5。经测定,某农田土壤溶液的 pH 为 6,可向该土壤
中加入_______ (填“酸性”或“碱性”)物质改良 以适宜大豆种植。
(4)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答案】(1)涂油
(2)碘
(3)碱性
(4)乳化
【解析】
【小问 1 详解】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刷漆、涂油、电镀等;
【小问 2 详解】
人体内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小问 3 详解】
改良酸性土壤应该向土壤中加入碱性物质改良;
【小问 4 详解】
洗涤剂除油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汽油也可以除油,是利用了溶解原理。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侯氏制碱法原理,探究利用 CaCl2、NH3、H2O、CO2 制备氯化铵(NH4Cl)。
已知:NH3 极易溶于水得到氨水,通入 CO2 时发生如下反应:2NH3+H2O+CO2=(NH4)2CO3。其具体
流程设计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程最终产物可作为肥料的是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_____ (任写一种)等。
(3)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氯化铵##
4NH Cl
(2)
(3)
①. 过滤
①.
4
2
②. 玻璃棒##烧杯
NH CO CaCl
2
3
CaCO
3
2
NH Cl
4
②.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据流程图可知,该流程最终产物可作为肥料的是氯化铵。
【小问 2 详解】
过滤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如用过滤
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所以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等。
【小问 3 详解】
第③步反应是(NH4)2CO3 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化学方程式
NH CO CaCl
2
CaCO
3
NH Cl
2
。
4
2
3
4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1. 天然气不仅是优质的能量来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天然气的
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方法一:煤气化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甲烷化催化剂”的作用下,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其中“甲烷化催化剂”在这两个化学反应过程
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开发煤层气。煤层气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物质,俗称“瓦斯”,
是与煤伴生、共生的气体资源。
方法三:开发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
度范围如图所示。可燃冰一旦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
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所以可燃冰的开采困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中提到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转化为甲烷的关键反应条件是使用_________。
(2)方法一中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可以表示为:CO+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4+H2O,则二氧
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原理为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3)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方法二中的煤层气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根据方法三,判断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在 15℃和 100 atm 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
B. 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
(5)“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填“CO”或“CO2”)。我国政府提出在 2060 年前实
现“碳中和”,下列做法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_____
A. 植树造林
B. 焚烧秸秆
C. 节能减排
D. 燃放烟
花
【答案】(1)甲烷化催化剂
(2) 2
CO +4H
2
高温、高压
甲烷化催化剂
(3)混合物
CH +2H O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