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河南信阳光山县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9 年河南信阳光山县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 ①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然而,随着工业化和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大量消失。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 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实践中也存在传统村落“变味”的尴尬。比如,在搞旅游开发时 出现了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以及过多外迁村民等错误做法。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过程 中,既要积极发展旅游,又要防止过度商业开发,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 ②保护历史文化价值就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未来。历史文化价值是传统村落的根基,也是 传统村落的未来。保护传统村落,重在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有学者认为保护传统村落比保 护文物还要困难。这是因为,传统村落保护不仅涉及建筑、文化、经济、社会、观念等方方 面面,而且需要进行活态保护。正如《马丘比丘宣言》中所强调的,“古村文化保护是为了 使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和谐适应的建设过程,而不仅是修缮 物质栽体的过程”。因此,通过发展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需要让历史遗存与现实生活共融, 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传统村落以 新的生机活力,让传统村落融入现代文明的风景。目前,一些地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利用不够科学合理,如过度进行旅游开发、滥用传统资源等。这种在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 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关系时取舍失当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和反思。 ③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是一条特殊的现代化路径。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 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果其他条件相差不大,人们更愿意到拥有绿水青山的 地方旅游、工作和生活。传统村落大多位于偏远贫困地区,但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是让它一直 停留在贫穷落后的状态。单纯保护走不出可持续发展之路,消极保护更是难以实现发展。今 天,发展旅游已成为保护传统村落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传统村落现代化的一条特殊路径。 传统村落适度进行旅游开发,既可以增加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收入,使其有更多财力进行道路、 电力、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使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得到修缮和维护,使传统习俗 和传统手工业得到振兴;既能向游客展示和传播其价值,又能避免村落“空心化”,从而守 护其文化、延续其活力,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④保护传统村落应重视村民这一主体。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不仅涉及建筑的改造、 修缮和利用,而且涉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地方政府在 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中起主导作用,适度、可持续的旅游开发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科学规划和 有效引导。同时,应动员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积极投入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强调的是,在传 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中,村民是重要主体,应享有相应的话语权、自治权和经营权。地方 政府应切实改变自上而下、“一刀切”的做法,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努力回应村民诉求,发 挥村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与村民一起探讨科学合理、 因地制宜的方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既有利 于文化传承,又能增进民生福祉。
(选自孙冬《让旅游更好助力传统村落保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逐渐消失,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B.借助发展旅游业保护传统村落,能防止过度开发,使村落保护更科学、有效 C.保护传统村落比保护文物困难,主要因为它涉及建筑、文化、经济、社会、观念 D.发展旅游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有效方式,社会捐助支持旅游发展是一条最佳路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传统村落正在大量消失为立证前提,由此指向了传统村落历史价值保护问题 B.文章首段提出观点,再分析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指明出路,提出建议 C.文章指出传统村落大都位于偏远的地区,是为了表明那里有人们向往的绿水青山 D.文章强调地方政府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并在充分尊重民意等方面提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传统村落的旅游业得到发展,传统文化就能与现实生活共融,与时代精神共鸣 B.只有做好科学规划和有效引导,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适度、可持续发展才能有保障 C.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应该动员民间资本积极投入传统村落保 D.地方政府既要发挥在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民意,回应村民 建议 护 诉求 (二)文学类文本 人在草木间 周晓枫 ①“茶”这个字,拆开笔画就是“人在草木间”。植物的馈赠,看看草与木,从纸、茶、 药,到床、船、屋……我们随时生活在草木之间。我们阅读的书籍,我们穿着的衣裳,我们 弹奏的乐器……茶,是其中日常又慷慨的给予。
②每天的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个是茶,微妙地超越其他。如 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文人喜欢诗、酒、茶:诗是对文字的奢侈,酒是对粮食的奢侈, 茶是对清水的奢侈。正因为茶是高于生存需要的水,所以象征精神的部分。是啊,对生存来 说,精神就是奢侈——可正因有了这些奢侈,我们才不枉此生。说起来,都是动物的生命, 人是其中的奢侈;“茶寿”指一百零八岁,是把“茶”字拆成“二十加八十八”……所以都 是长寿者,“茶寿”是其中的奢侈。 ③茶,并非神话中的灵丹妙药,而是现实中既平凡又堪称伟大的植物。福建安溪,以铁 观音闻名,茶香似乎弥散在这里的空气里……香,是气味的奢侈;铁观音,是茶里的奢侈。 ④传说 1723 年观音托梦所赐的母本茶树,就生长在安溪打石坑的岩缝间。汽车沿山道 攀爬,带领我们去参观这棵神话般的古树。因为铁观音的生长环境,要求一定的海拔高度。 到了山顶,并非终点,还要沿着层级并不规则的细窄土路下行。脚边是枝条参差的植物,耳 畔是从远处传来的水声……水流细巧,介于溪与瀑之间。我们一路小心,相互搀携,才下到 平缓的底部。 ⑤虽然知道铁观音是灌木,树冠不可能盛大;虽然知道越老的铁观音,根系越深,香气 越沉郁……可母株如此瘦小,还是让我意外。它没有得到彻底的伸展,每发新芽,每生新枝, 收取的手就会到来。它的芽叶幼嫩时就被采摘,它的枝条被不停折断用以扦插育苗——就是 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守着承诺般,守着它叶片的独特形貌:紫芽斜尾, 缘齿疏钝,上面有着拇指按压般的神迹印痕。 ⑥并非夸许,茶有近乎神迹之处。折断枝条,插土就能成活——万能地再生。你摧毁, 它报以辽阔的丰收,甚至更为勇敢。母株压条繁育时,伤枝经过扭转和压扁,反而能更好更 多地生根;如果小心呵护的,却事倍功半。一万次酷刑,意味着一万次的繁茂,十万、百万、 千万次的慷慨。茶叶制造的过程也是这样。摇青时,芽叶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茶青反而 分泌香气。每片茶叶,都死于离枝,死于炒制,死于滚水……然后,它们又从中复活,将自 己的清香与甘醇,灌注到每一滴水里。从伤害里汲取成长力量的茶,就这样,涓滴灌溉,帮 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毒。 ⑦茶,看似羸弱,却隐藏柔韧而惊人的力量。站在这株古茶树旁边,我观察它厚实的叶 片,陈旧的花瓣。我安静,和朋友偶尔交流,也尽量低语……我不由自主的态度里,仿佛包 括对时间和沧桑的尊重。 ⑧我以前觉得,交通的便捷,瓶装水的储存,空调系统的温控,使今人很难体会古人曾 经的乡愁。我们可以在全球化的环境里,共享无差别的水土。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 了看法。也许我们能保留自己所适应的饮食习惯、所乐于交流的乡音,以及那蓄意维持的心 理时差。植物,替我们凝结着乡愁:土壤里的酸碱度,空气中的含水量,海拔和温差,云雾 雨雪,都在其中。活着的茶,在冷水里浇着,根系沉默的一切;死了的茶,在滚汤里沏着, 重新活过,在袅袅升腾的丰沛水汽里,还你故乡的云雾缭绕。 ⑨形如铁,色如铁,重如铁……庄重,就在这一盏琥珀色的铁观音茶中。它是由土生长 出的木,经过火上的铁锅炒制,最后水让它复活。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
的五行,尽在其味,尽在不言之中。茶作,是人与植物的灵魂交流,就这样日月天地,就这 样草木山水。 ⑩茶,经历水火,是树叶的前世今生。最初,它被揉搓,被携带,在更久的日子里不死。 茶,折叠自己,它在自己的抱缩里藏好往昔的春秋。最后,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 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它活过的风雨。制茶时,水分被蒸发, 年少青春的饱满汁液消失。茶,是变成老年的树叶,暮色沧桑。的确,茶,是一片树叶的回 忆;但这回忆里,饱含变化。是昨天的自己,又不是昨天的自己;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 天的复活……浸泡缓慢,体会悠长,如是,恍兮惚兮。 此时,在山岭中,周围是高起来的地势,底端是铁观音的茶枝。冷冽的空气浸泡,让我 清醒。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是,我们在更大的天地茶盏里被时空浸泡,散发出一生微苦 里的清香,获得甘醇的安慰。 (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是生活需要,水就够了……茶是对清水的奢侈。”作者认为水是生活的需要, 而茶是生活中的精神需要 B.“但是在这棵茶树面前,我改变了看法。”茶树面前的沉思让作者改变了以往对乡愁 的看法,并在茶凝聚的乡愁里受到了启迪 C.“一盏茶里,汇聚金木水火土……我们人生的五行,尽在其味。”作者认为人生的“五 行”是生命的基本构成体,而茶改变人生的滋味 D.“是昨天的复活,又不是昨天的复活。”茶叶之所以能够“复活”,得益于昨天的磨 砺,而“复活”又是生命的升华与安慰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 分) (1)就是这样一棵被限制、被切割、被剥夺的茶树。 (2)神秘收拢的叶脉打开了,像一个人慢慢摊开手心里的掌纹。铺满刻痕的线条,记载 它活过的风雨。 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茶”对你有哪些人生启示。(6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