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物理常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2 分)下面列举了四位科学家和他们的重要成果,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 托里拆利﹣﹣最先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C. 牛顿﹣﹣牛顿第一定律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B. 沈括﹣﹣最早记述了磁偏角 D. 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 根据对物理规律及科学家主要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其他综合题. ) 解: A、托里拆利最先测定大气压的数值,故 A 正确; B、沈括最早记述了磁偏角,故 B 正确; C、牛顿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故 C 正确;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发现的,故 D 错误. 故选 D.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C. 不变 ) D. 不能确定 B. 变小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点 评: 2.<2 分)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变大 考 点: 分 析: 解 答: 声音的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三者当中,在固体中传播相对要快,这个规 律要记牢. 解: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而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快,所以 A 正 确. 故选 A 本题是对基本物理规律的考查,对这样的知识内容,同学们只要记牢即可轻松得出 正确结论. 点 评: 3.<2 分)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 A 属于力改变物 体的形状;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D. 用力把铅球推出 力的作用效果. 定性思想. )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 B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 C 属于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 所以选项 D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 A. 点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评: 4.<2 分)< 2018•郴州)如图,F 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 D. B. C. )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点 评: 透镜的光路图. 图像综合题.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 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 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 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 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 A 错 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 B 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 C 正确. D、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 D 错误. 故选 C. 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射向另一个焦点的; 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 的.关于这三条特殊光线的考查一般是告诉入射光线让画出出射光线或者告诉出射 光线让画出入射光线.解这种题目时,把握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特点的对应是解 决此题的关键. 5.<2 分)小辉在晚会上表演了一个节目,如图所示.他一只手握住胶管的中部,保持下半部分不动,另 一只手抓住管的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转动,这时下管口附近的碎纸屑被吸进管中,并“天女散花”般 地从上管口飞了出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b5E2RGbCAP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A. 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大于上管口的压强 B. 下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下管口的压强小于上管口的压强 C. 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大于下管口的压强 D. 上管口空气流速大,导致上管口的压强小于下管口的压强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比较管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强是本题 的关键. 解:由于在空中快速转动上半部,上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下面的空气流 动速度小,压强大,纸片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空中出现天女散花. 故选 D. 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能利用流体压强知识表演有趣的节目. 点 评:
B . 动能 势能的影响因素. 6.<2 分)从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减小的物理量是< A. 重力势能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控制变量法. C. 重力 ) D. 质量 <1)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 大. <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4)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解:A、救灾物资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符合题意. B、救灾物资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不符合题意. C、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质量不变,重力不变.不符合题意.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位置变化,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2)掌握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掌握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解 答: 点 评: ) 电流和电路. B. 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D. 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7.<2 分)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1EanqFDPw A. 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 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知: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带电情 况: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一个带负电,一个不带 电;两个物体相互排斥,则都带同种电荷.由此入手分析即可确定甲乙丙三者的带 电情况. 解: A、若甲带正电,则乙带正电,丙有可能带负电,也有可能不带电.故 A 错误. B、甲球排斥乙球,一定都带同种电荷;但丙有两种可能,带有与甲乙不同种的电 荷,或者不带电,故 B 正确; CD、甲乙小球一定带电,但 C 有两种可能:带负电或者不带电.故 CD 错误. 故选 B. 在根据物体间的作用规律判定物体带电情况时,要注意两者相互吸引有两种可能: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考虑问题要全面. 解 答: 点 评: 8.<2 分)某同学为了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增加通电螺线管的匝数 C. 增大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磁现象、电生磁. ) B. 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 D. 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影响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线圈中有无铁 芯.并且,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在电流与匝数相同的情况下,加入铁 芯的磁性要比不加入铁芯时的磁性要强.因此要增强螺线管的磁性,就要从以上三 个因素入手考虑.
解 答: 解: A、在相同条件下,增加螺线管的匝数,磁性增强,A 做法正确; B、在相同条件下,插入铁芯,磁性增强,B 做法正确; C、在相同条件下,增大电流,磁性增强,C 做法正确; D、改变电流的方向,只能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磁极,D 做法错误. 故选 D. 本题考查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在明确影响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基础 上,再结合对应的措施来确定答案. 点 评: 9.<2 分)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 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观点 正方 )DXDiTa9E3d 反方 ①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③力的产生至少涉及两个物体 ⑤力的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⑤ 力的概念;力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力. A. ⑥②④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解:<1)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本书, 尽管相互接触,但没有力的作用,因此①错误,②正确.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 一个是受力物体,因此③正确,④错误. <3)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因 为它具有惯性,因此⑤错误,⑥正确.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B. 1kW•h=3.6×106J C. 1km/h=3.6m/s 点 评: 10.<2 分)学习物理需要特别细心,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你认为下列等量关系正确的是< RTCrpUDGiT A. 1kg=9.8N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解: A、kg 是质量的单位,N 是力的单位,不同物理量的单位不能换算.此选项错误; B、1kW•h=1kW×1h=1000W×3600s=3.6×106J.此选项正确; 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D. 1kg/m3=1g/cm3 其他综合题. C、1km/h=1× = m/s.此选项错误; D、1kg/m3=1× =10﹣3g/cm3.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 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点 评:
B. 0﹣80Ω C. 0﹣50Ω D. 0﹣30Ω 电压和电阻. 电阻的串联. )5PCzVD7HxA 11.<2 分)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1.5A 50Ω”的字样,当它与一个阻值为 30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 整个电路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 A. 30﹣80Ω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00Ω,50A”的字样,表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化范围以 及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结合串联电路电阻特点:串联电路中总得电阻等于各部分 电阻之和. 解: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1.5A”,即表示这个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化范围是 0~50Ω;由于与一个阻值为 30Ω电阻串联,则整个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范围为 30Ω﹣80Ω. 故选:A. 对于滑动变阻器,要知道它的铭牌的电阻和电流的含义,结合串联求出整个电路中 电阻大小. 点 评: 12.<2 分)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咱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解 答: ) jLBHrnAILg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 50℃ C.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 D. 该物质在第 15 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图像综合题.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虽然继续吸热. 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熔点是 80℃,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该物质在 15 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点 评: 13.<2 分)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 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xHAQX74J0X A. B. C. D.
考 点: 分 析: 解 答: 解 答: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决此题要知道当物体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 像. 解:因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所以在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缩 小的实像,分析各选项可知,只有 B 选项中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 B. 解决此题要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 点 评: 14.<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B. 电磁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D. 中央电视台和郴州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频率相同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其他综合题. 能源的分类;电磁波的传播;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1)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 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4)不同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频率是不同的. 解: A、煤、石油在短期内自然界无法得到补充的,故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 A 错误; 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所以 B 错误; 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所以 C 正确; D、为了避免相互干扰,不同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频率是不同的,所以 D 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的传播等问题,是一道基础 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点 评: 15.<2 分)小英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秤的示数 F1、F2、F3、F4,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LDAYtRyKfE B. F 浮=F4﹣F3 C. F 浮=F2﹣F1 D. F 浮=F2﹣F4 阿基 M 德原理. A. F 浮=F2﹣F3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浮力. 根据阿基 M 德原理进行判断: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大小等 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同时,根据称重法,浮力等于物体在浸入液体之后的 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
解 答: 解:根据称重法可知,浮力等于物体在浸入液体之后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所以 F 浮=F2﹣F3; 根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 力.所以 F 浮=F4﹣F1. 对照选项可知,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对称重法求浮力和阿基 M 德原理的理解与运用,难度不大,但要对弹簧 测力计在不同情况下的示数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点 评: 16.<2 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 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端 b 滑动的过程中,正确的 是< )Zzz6ZB2Ltk B.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灯 L 变暗 D.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 L 变暗 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A.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电灯 L 变亮 C. 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灯 L 变亮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 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电路中总电阻的变 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 P=UI 可知灯 泡实际功率的变化,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确定灯泡大的亮暗变 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 示数的变化. 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 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端 b 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 总电阻增大, 由 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 C 不正确; 由 U=IR 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减小,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 P=UI 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灯泡变暗,故 A 不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故 B 正确,D 不正确. 故选 B.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知 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点 评: 17.<2 分)如图所示,电磁铁左侧的甲为条形磁铁,右侧的乙为软铁棒,A 端是电源的正极.下列判断中 正确的是< )dvzfvkwMI1 A. 甲、乙都被吸引 C. 甲、乙都被排斥 考 点: 专 电和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B. 甲被吸引,乙被排斥 D. 甲被排斥,乙被吸引
题: 分 析: 解 答: <1)根据电源正负极,结合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磁铁的 NS 极. <2)根据磁性的特点,可以确定软铁棒乙始终被吸引,根据确定的电磁铁的 NS 极, 利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以确定条形磁体甲与电磁铁的相互作用情况. 解: 电源 A 端为正极,则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结合线圈绕向,利用安 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左端为 S 极,右端为 N 极.电磁铁的 S 极与条形磁体甲的 S 极靠近,则甲被排斥; 当电磁铁中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有磁性,软铁棒乙始终被吸引,不会被排斥; 由此可以确定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此题考查了磁性、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安培定则;根据安培定则,利用电源的正负 极和线圈绕向来确定螺线管的 NS 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点 评: 18.<2 分)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 平,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的压强分别是 P 甲、P 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 F 甲、F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rqyn14ZNXI A. P 甲>P 乙,F 甲 B. P 甲=P 乙,F 甲> C. P 甲<P 乙,F 甲 D. P 甲=P 乙,F 甲< =F 乙 F 乙 =F 乙 F 乙 压强大小比较;浮力的利用. 压强和浮力. 考 点: 专 题: 分 析: 解 答: 放入液体的物体完全相同,由浮沉条件可知两物体所受浮力相等,由浮力公式 F 浮 =ρ液 gV 排,可知两液体的密度,由压强公式 p=ρ液 gh 可知对底部的压强. 解:两木块完全相同,它们在液体内都是静止的,故受力平衡,即浮力都等于物体 的重力; ∴F 甲=F 乙, 由于物体在甲中浸入液面的体积比乙中的小,故由 F 浮=ρ液 gV 排得:ρ甲>ρ 乙, ∵p=ρ液 gh 得,由于液面高度相同, ∴p 甲>p 乙.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 M 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 根据提供情景灵活选用公式分析判断是本题的关键. 点 评: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9.<4 分)质量为 0.3kg 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是 3 中时,排开 3N 的水,该物块在水中将 下沉 <选填“上浮”或“下沉”或“悬浮”,g 取 10N/kg).EmxvxOtOco 考 阿基 M 德原理. 点: 专 题: 分 析: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求出木块的重力即可得出浮力的 大小;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水的重力,比较自身重力与浮力的 大小,根据浮沉条件可判断物体是浮,还是沉. 浮力. N.另一质量为 0.5kg 的物块浸没在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