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真题及答案 1.我国推行垃圾分类很久,未见成效,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 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但我国垃圾分类多年,却未见成效。并不是政 府完全不作为,我们还是看到了一系列口号以及文件——但垃圾分类还要靠大量、细致的工 作。 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不到位,而且分类设施以及设备的不完善和不齐全,是群众普遍缺 乏认识其重要性的原因,而且垃圾分类收集又混装混运的状况不仅使前期分类工作前功尽 弃,也严重打击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所以要采取以下措施将有所改善: 第一、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消费者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同时教会消费者垃圾分类的知识,使消费者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第二、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段或建立几 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 第三、改善目前的垃圾储运形式。对一些体积大的垃圾,应该压缩后进行储运。另 外,建立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伍,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道回收,引入价格和服 务的竞争机制,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第五、大力开发垃圾回收利用的科学研究。如电池、塑料等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 究。积极扶植垃圾回收利用的下游产业,消化和充分利用垃圾资源,为社会造福,减少 二次污染。 总之,垃圾分类的主力应是人民本身。发挥我国人口大国的优势,动员广大人民积极 参与自家垃圾的分类工作,并且建立垃圾分类储运的运作机制和回收利用垃圾的下游产业, 就完全可以让垃圾变废为宝,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2.你小区推行网络服务,微博,论坛等方式效果不大,你作为小区这项工作负责人,你怎 么改进。 3.你在接待一个群众时,他的问题很刁难,你态度很差的回答了。之后他在网上发了篇 语言很刻薄的博客,你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 原谅自己的错误是对自己的放纵。网上的博客不仅会对我不利,还会导致群众们对单位 以及公务员的队伍产生不良印象,所以我要想办法弥补这件事给大家带来的损失。 首先,我会向领导与同事们承认错误,对于由于我给单位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歉意并进 行自我批评,同时表明我会尽快联系到这名群众并向其承认错误,尽力将这件事化解。 其次,我会立即联系这名群众。态度诚恳地在他的博客上感谢他对我的批评,并且承认 那天是态度不好,请求他的原谅。如果有可能,我会当面对他进行道歉,并且向他说明我已 经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他不会因为我个人的一次错误而对整个公务员的队伍产生 偏见。我相信在我诚恳的努力下,会取得这名群众的谅解。 最后,在取得这名群众的原谅后,我会进行深刻的反省,并且将自己的反思以及对自己 的要求总结出来,发表在我的博客上,请人民群众监督我。 最能评价政府工作的是群众,我应该正视群众对我的批评,努力提升自己。在以后的工 作中,我会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 造无愧于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1、谈谈你对国家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及从基层选拔干部等政策的看法。 【参考答案】 国家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及从基层选拔干部等政策,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政府执政 能力,构建服务型、阳光型和责任型政府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作风强、素质硬的领导干部 队伍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第一,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可以有效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 业观”,能够为基层建设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将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特长运用到基层实践中, 从源头上改善基层人才的匮乏,促进基层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鼓励大学生下基层能够促进当代青年到基层一线去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现在的 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主意识不足,吃苦耐劳的品质还比较欠缺,而基层正是大学生磨炼 意志、汲取力量的广阔天地。大学生在基层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 务国家、服务社会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开拓创业创造了契机。 第三,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建立来自基层一线 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可以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
人才到基层去,让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的重任,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 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才能深刻地了解群众、对群众有 深厚感情,成长为一名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因此,领导机关的干部需要从基层来。 为更好地保证大学生下基层及从基层选拔干部等政策的实施,我认为我们应该着重做好 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通过舆论引导到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明确自身人民公仆的定位,牢固树立“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一切向群众服务的观点。呼吁大学生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密切与群众的密切关系,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努力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权为民 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 第二,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到基层服务的大学生的工资、津贴等及时发放,另外国 家进一步采取税收、就业等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在基层服务的后顾之忧,鼓励大学生毕业 时走向农村、走向基层;同时,国家应采取鼓励措施激励大学生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自己,提 高自己与基层群众交往的能力。 第三,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从 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制度,探索从基层选拔人才的长效机制,畅通基层人才的成才 通道,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到基层去的内生动力。领导机关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 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总之,新形势下,每一位国家公务人员都应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坚持群众观点和 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情 真意切为民服务、脚踏实地为民做实事。 谈谈你对公共场所禁烟令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中国政府自 2003 年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为实现公共场所禁 烟的目标,我国一些省市陆续采取了相应举措,政府和民众正在付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截 止到目前,尽管政府在控烟和禁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控烟形势依然严峻。作为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控烟之路困难重重,禁烟成效却微乎其微。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评估报告中称,烟草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 型产业。目前我国吸烟人数超过 3 亿,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 5.4 亿,其中 15 岁以 下少年儿童有 1.8 亿,每年约有 100 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由吸烟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和 吸烟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正在逐年增加,而且增幅持续扩大。烟草将使全社会面临沉重的疾病 负担,对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禁烟之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敬烟是一种社会习俗。在我国的社会交往中,一直存在着“互敬香烟”的习惯, 而公共场所是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从社会习俗的角度讲,公共场所要彻底禁烟尚存 在一定的困难。 第二,在我国,公共场所禁烟一直都只是行政法规,并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及可操作 的实施细则,因而造成执法无依据、监管难度大。 第三,公共场所禁烟所在单位或部门缺乏自律,几无监管。特别是一些餐饮业,对于禁 烟,更是困难重重。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在餐厅内实行禁烟,无疑是营业额的“一剂毒药”。 从这个角度而言,从主动性上,禁烟的激励不够。 第四,执法主体不明确,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及监督检查机构,很难对违反规定的机构 及个人作出相关惩罚。至今为止,禁烟的执法主体是谁的问题还不明确。即使民众有举报意 识,也不知道该向谁举报。造成“禁烟”成为一句空口号。 第五,禁烟规定的宣传力度不够。市民对禁烟的意义认识不足,对禁烟法规了解不够, 对违反禁烟法规的单位或个人的态度比较宽容。某些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毫无顾忌地吸烟,而 非吸烟者缺乏劝阻吸烟的意识,没有形成控烟的社会环境压力。 因此,公共场所禁烟,政府方面应提高对公共场所禁烟的重视。 一是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补充规定,提高“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可操 作性、强化监督力度、加强宣传、培养公民的投诉意识。 二是广泛开展禁烟宣传。对个人行为应以“教育、劝导”为主,对有关责任单位要制定 目标责任。 三是政府率先垂范。各级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起带头作用,这样 才能上行下效,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相信,在政府及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公共场所禁烟将不再成为一句空话,我国也将逐步 达到公共场所禁烟的国际标准,从而进一步减少国内吸烟总人数的目标,共同营造一个健康、 清新的家园。 几个城市都在争论自己是李白的故里,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2010 年 5 月 14 日上午广东 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答案】 近年来各地的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几个城市都在争论自己是李白的故里,将名人与 本地联系对于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发展旅游业及相关文化产业确实是非常有效 的,但这也反映了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
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这种现象,应该客观的看待名人效应,特别是古人的名人效应。 第一,以地方政府来看,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以名人带动经济发展,提高本地知名度 有其积极的意义。 第二,将历史文化名人与本地联系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文化 氛围。 但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 第一,打着传承文化名人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竞相争夺经济利益,对于文化遗产经济 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 第二,如果地方政府把工作的重心都放在这方面,会导致几个地区为了争名人不惜妄加 联系甚至篡改历史,则会如正龙拍虎一般,满城风雨过后,落得尴尬的收场,从某种程度上 来说,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不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想要招商引资的效果往往也 适得其反。 第三,过度的商业利益驱动,会导致一些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 和文艺形象,如山东等地的西门庆故里之争,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对于历史文化的合理传承和开发利用,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名人故里之争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能为了打好名人牌, 而歪曲历史,可以请相关专家开展学术研究,科学甄别认定。对有争议未经认定的,不宜命 名或宣传。 第二,利用名人效应开发旅游资源只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作为地方政府,应当多管 齐下,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禀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准本地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引导 旅游经济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相关部门除了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当加强政策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健 康文化氛围。 希望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 决,一些不良现象能够得到及时制止,使我们的文化经济、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健康发展。 4、组织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你怎么组织?重点注意什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