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七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七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60 分) 1.(2020 七上·仙居期末)要测量 1 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 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 1 个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10 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多次测 1 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测出 10 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 【答案】 D 【解析】1 元硬币的厚度太小,直接测量无法很大,可以使用“累积法”测量,即:用刻 度尺测出 10 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 10,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故选 D。 2.(2020 七上·仙居期末)2020 年全球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科同学在晨检时,发现 自己体温偏高,于是到医院去检查,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 直接目的是为了( ) A. 建立假设 B. 获取事实与证据 C. 制定计划 D. 提出问题 【答案】 B 【解析】小科同学量体温、化验血液都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故 B 正确; 故答案为:B。 3.(2020 七上·仙居期末)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 5 次测量同一物体的 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8.42cm、8.43cm、8.64cm、8.42cm、8.44cm。则这个物体的测 量值应取( ) A. 8.47cm B. 8.428cm C. 8.43cm D. 8.4275cm 【答案】 C 【解析】比较可知,9.64cm 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 故选 C。 4.(2020 七上·诸暨期末)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1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 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做出解释 【答案】 B 【解析】科学提出的观点是根据现象建立的一种猜想和假设;故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5.(2020 七上·诸暨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 计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0 厘米 B.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 200 立方分米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 50 千克 D.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 40℃ 【答案】 B 【解析】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10 厘米,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教室长、宽和高,大约为 10m、6m 和 3m,那么里面空气的体积约为:V=10m×6m× 3m=180m3 , 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 50 千克,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 40℃,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6.(2020 七上·吴兴期末)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3 吨=3×1000=3000 千 克 B. 20 毫米=20 毫米× 米=0.02 米 C. 0.05 米=0.05×106 纳米=5× 104 厘米 3=1.9×104 厘米 【答案】 D 【解析】A.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 A 错误; D. 19 升=19×1000
B.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 B 错误; C.换算结果没有单位,故 C 错误; D.升化立方厘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1000,且单位立方厘米写在进率的后 面,故 D 正确。 故选 D。 7.(2020 七上·江北期末)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 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 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 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 为( ) A. 甲的读数是 36.5℃,乙的读数是 38.8℃ B. 甲的读数是 37.2℃,乙的读数是 38.8℃ C. 甲的读数是 36.5℃,乙的读数是 36.6℃ D. 以上读数都不对 【答案】 B 【解析】甲的体温 36.5℃<37.2℃,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保持不变,还是 37.2℃;乙的体温 38.8℃>37.2℃,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会上升,显示为 38.8℃,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8.(2020 七上·柯桥月考).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 好科学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宇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 A. 体重大约有 50Kg C. 体温大约为 37℃ 【答案】 B B.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 1mm D. 身体的体积大约是 50dm3 【解析】A.体重大约有 50kg ,在正常范围内,故 A 合理不合题意; B.手指甲的宽度约为 1cm,故 B 不合理符合题意; C.体温大约为 37℃,故 C 合理不合题意; D.人的密度与水相似,那么身体的体积大约:
9.(2020 七上·新昌月考)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 , 故 D 合理不合题意。 故选 B。 实验记录如下表: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 组 B 组 河水 500mL 23℃ 30 个 28 只 蒸馏水 500mL 10℃ 30 个 9 只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 多 高 【答案】 A C. 水温太 D. 水中没有水草 【解析】该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探究,但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 还有水温不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0 七上·余杭月考)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 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a 毫升。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读数为 b 毫升。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等于(a-b)毫升 B. 大于(a-b)毫 升 升 【答案】 B C. 小于(a-b)毫 D. 无法判断 【解析】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a 毫升,那么读出的示 数偏小,而实际体积大于 a 毫升;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b 毫升,那么读出的体积偏大,即剩余的液体体积小于 b 毫升。根据 V=V1-V2 可知,这位 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大于(a-b)毫升。 故选 B。 11.(2020 七上·嵊州期中)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 的是( )
A. B. C. 【答案】 B D. 【解析】使用组合法测圆柱体的直径时,可以用桌面和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圆柱体, 这个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要与测量长度的刻度尺重合。此时桌面和上面三角板直角边之 间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直径。 A.上面的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重合,故 A 错误; B.操作符合实验要求,故 B 正确; C.上面的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重合,故 C 错误; D.下面的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对齐,故 D 错误。 故选 B。 12.(2020 七上·余杭期中)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 图所示的方法,其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 A. 只有 ① ③ 有 ③ ② 【答案】 B B. ① C. 只 D. ① 【解析】将铁块用细线悬挂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 V1;将石蜡捆绑在细绳上,
下挂铁块,让它们完全浸没水中,记下量筒的示数 V2 , 那么石蜡的体积:V=V2-V1 , 因 此多余的步骤是①③。 故选 B。 13.(2020 七上·温岭期中)某同学探究“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实验设 计如表,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 统一用稻草浸出 液 B. 营养液温度统一为 25℃ C. 草履虫数量改为 20 只 【答案】 A D. 可设置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是探究 “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 ,所以在 设置对照实验时,需要控制营养液种类不同,而使其他条件都相同。由此可知,统一用稻 草浸出液的建议不合理,A 选项正确。营养液温度、草履虫数量、需要控制相同,B、C 建议合理,故 B、C 错误。表格中的甲组和乙都是实验组,可用清水作培养液的对照组,D 建议合理,D 错误。 故选 A 14.(2020 七上·金华期中)学好科学,需认真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是小科同 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同学们你帮她判断一下,认为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 偏大 B 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 偏小 C 测量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除沸水后读数 偏大 D 测量液体体积时,以俯视角度读取量筒刻度的数值 偏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解析】A.拉长后刻度之间间距变大,导致最后所测得的数据偏小,故 A 错误; B.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导致总长度偏大,故 B 错误; C.移出沸水后读数会导致温度计液面下降,最后结果偏小,故 C 错误; D.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俯视量筒液面读数偏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15.(2020 七上·金华期中)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 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 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 A. 甲 【答案】 D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科学发现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假设,积极求证,认真探讨,努力思 考得到的,并非偶然得到的,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2020 七上·金华期中)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 行探索、质疑和研究的过程.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 A. 琴纳对天花和牛痘的研 究 小嘉探究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B. C. 小嘉探究使凹陷乒乓球复原的方法和原理 D. 科学家发 现雅鲁藏布大峡谷 【答案】 D
【解析】A、B、C 都是对一些事物的探究,而 D 是去发现一处地形,并没有探究的过程,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2020 七上·浙江期末)某同学为研究水温与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 其中属于“作出假设”的是( ) 序号 探究过程 ① ② ③ 水的温度对鱼受精卵孵化率有怎样的影响?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推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的受精卵才能孵化 在不同温度放入等量的鱼受精卵,并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 间后,观察并计算鱼受精卵的孵化率 ④ 根据观察现象,得出“鱼的受精卵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孵化”的结论 A. ① 【答案】 B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A、①是提出的问题,A 错误; B、②是一种推测,是属于“作出假设”,B 正确; C、③是观察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C 错误; D、④是检验与评价,D 错误。 故选 B 18.(2020 七上·杭州期中)一只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位置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一标准大 气压的沸水中,读数是 90℃;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是 6℃.用这只温度计去测量 某物体的温度,当它的示数为 27℃时,该物体的真实温度是( ) A. 21℃ B. 25℃ C. 26℃ D. 29℃ 【答案】 B 【解析】由题中信息“把它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读数是 90℃;把它放在冰水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