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湖南长沙芙蓉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
案(部编版)
积累运用(40 分)
1. 读拼音、写词语。
队员们站在山间 tiào wàng(
),惊喜地看到,在长满 tái xiǎn(
)的 xuán yá
(
)上,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江水一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一阵阵激流 pái shān dǎo hǎi(
)般奔流而去,势不可当。这壮观的 jǐng xiàng
(
),是大自然 kāng kǎi(
)地赠予 pān dēng(
)者的礼物。
【答案】
①. 眺望
②. 苔藓
③. 悬崖
④. 汹涌澎湃
⑤. 排山倒海
⑥. 景象
⑦. 慷慨
⑧. 攀登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眺、藓、涌、澎、湃、倒、慷、
慨 、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二、选择,完成 1-5 题。(10 分)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攒.动(zǎn)
参.差(cān)
入场卷
热血沸腾
B. 蒙.古(měng)
闷.雷(mèn)
软绵绵
暴露无遗
殡.(bìn)仪馆
笨拙.(zhuō)
包蕾
槽糕
全神贯注
自做自受
C. 单薄.(bó)
D. 盘踞.(jù)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了汉字读音和错别字。
A.有误,“攒动”的“攒”应读“cuán”,读“zǎn”时指放在一起。“参差”的“参”应
读“cēn”,读“cān”时指加入。入场券:入场的凭证。故“卷”错误,应为“券”。
B.正确。
C.有误,苞蕾:指尚未开放的花。故“包”错误,应为“苞”。
D.有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错事自己承担错误的结果。故“做”错误,应为“作”。
3. 下列各组词语不属于同一类的选项是(
)
A. 笔走龙蛇
行云流水
龙飞凤舞
B. 巧夺天工
栩栩如生
画龙
点睛
C. 字正腔圆
粉墨登场
莺歌燕舞
D. 独具匠心
别具一格
别出
心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分类的能力。
A.都是属于描写书法的词语。
B.都是属于描写工艺的词语。
C.不属于同一类。“字正腔圆、粉墨登场”与戏曲有关。“莺歌燕舞”与戏曲无关。
D.都是属于描写巧妙的构思的词语。
4. 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选项是(
)
A.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B. 倾听是一种享受;倾听是一种收获;倾听是一种乐趣。
C.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D. 这里四季如画:春天花木欣欣向荣,夏天海滩阳光灿烂,深秋数目艳丽多彩,冬日冰雪
晶莹剔透。
【答案】C
【解析】
【 详 解 】 本 题 考 查 修 辞 手 法 的 辨 析 。
选项 A、B、D 都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
句 子 成 串 地 排 列 的 一 种 修 辞 方 法 。
A 都是写的动植物的状态,B 是写的倾听的好处。D 是写的一年四季的特点。C 用的是拟人修
辞 手 法 。 使 丁 香 具 有 了 人 的 状 态 。
5. 以“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为首句,下面四句话排序最恰
当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②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 30
分钟就“叽叽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 15 秒。③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
个 2 小时就要翻动一次。④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 1 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次,
许多当地人把他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②④①③
【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 30 分钟就‘叽叽喳喳’
叫上一阵,误差只有 15 秒”是语段总领句,故排第一;接着介绍非洲“小虫”,“非洲丛
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 1 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次,许多当地人把他们捉回去当‘虫
表’”,故排第二;然后写“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是对前文的
总结,并引出下文,故排第三;最后“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个 2 小时就要
翻动一次”,是接着上文提到的“植物”去写,故排最后。所以排序为:②④①③。故选 D。
6. 下面关于地名或人名的拼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黄兴路 HUANGXING
LU
刘翔 Liu xiang
B. 五一路 WUYI
LU
王小明 Wang
Xiao ming
C. 天心阁 TIANXIN
GE
西门豹 Ximen
Bao
D. 西湖 XI
HU
张红 Zhang
Hong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了拼音拼写规则。
A、C、D 正确。
B.有误,“王小明”的拼写是“Wang Xiaoming”。
三、请根据你的积累,完成 6-8 题。(20 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7. “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
)
8. 鲁迅先生认为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都是中
国的脊梁。(
)
9. 《书戴嵩画牛》一文中说明道理的一句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
10. “五行”指的是:金、银、水、火、土。(
)
11. 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环境描写来体会。
(
)
12.《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本书讲述的都是“成长”为主题的故事。(
)
【答案】7. √
8. √
9. √
10. ×
11. √
12. √
【解析】【7 题详解】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本题说
法
【
正
确
8
题
详
解
。
】
本句出自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
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
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本
【
题
9
说
法
正
确
题
详
解
。
】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揭示
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而此文正是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
明 了 实 践 出 真 知 的 真 理 。 本 题 说 法 正 确 。
【10 题详解】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
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而 不 是 金 、 银 、 水 、 火 、 土 。 本 题 说 法 错 误 。
【11 题详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正面
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当然环境,
事 件 也 能 衬 托 出 人 物 的 形 象 。 本 题 说 法 正 确 。
【12 题详解】《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英
雄雨来》是中国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
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以一个
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渗透着父子之爱、同学之
爱、师生之爱,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爱。都是讲述儿童生活,儿童的成长。本题说法正确。
13. 读句子,在横线上填写表示“说”的词语。
(1)“我在写作业,不能和你们出去玩!”我___________了伙伴们的邀请。
(2)开会时要注意认真听,不能在下面_____________。
(3)挨了妈妈的批评,弟弟也只敢小声地___________几句,怯生生地走开了。
(4)站在杜甫江阁上望湘江两岸的夜景,忍不住_________:“这景色真迷人!”
【答案】
①. 婉言谢绝
②. 议论
③. 嘀咕
④. 赞叹
【解析】
【详解】考查了词语的积累。
结合句子语境,填写表示“说”的词语,注意不要重复使用。
(1)婉言谢绝: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2)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3)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
(4)赞叹:称赞。
14. 请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____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的圆月,下边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__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钠叉,向一匹猹尽力
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来写的。
(3)这个学期,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认识了怀抱建功
立业雄心,“__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的曹植。
(4)用古诗词赞颂四季美景:春天有“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有“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秋
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5)“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
如天。”写出了西湖盛夏时节的奇丽景色。
【答案】 ①. 深蓝
②. 金黄
③. 一望无际
④. 红军不怕远征难
⑤.
万水千山只等闲
清风半夜鸣蝉
⑬. 卷地风来忽吹散
【解析】
⑥. 鞠躬尽瘁
⑦. 捐躯赴国难
⑩. 稻花香里说丰年 ⑪. 停车坐爱枫林晚 ⑫. 黑云翻墨未遮山
⑧.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⑨.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名言警句的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
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1)选自《少年闰土》。课文原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
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七律·长征》的作者是近现代毛泽东。全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
军过后尽开颜。
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
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
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
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
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
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围绕“红军不怕远征
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两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不辞辛劳,贡献自
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两汉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
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
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
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
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
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
“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阅读理解(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厨赫师傅
①年过花甲的赫师傅掌灶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让客人挑(tiāo)眼的事。
②那天,餐厅里客人出奇的多。几个大厨围着灶台,热炖焖溜,煎炒烹炸,忙得不可开
交。
③“芙蓉鸡片一盘!”服务员冲着后厨大声招呼。赫师傅手头正忙,就扭头朝徒弟说:
“志昆,芙蓉鸡片你来,注意火候,马虎不得!”崔志昆应道:“放心吧,手到擒来!”
④只一会儿,就听餐厅里一位食客高声嚷嚷起来:“这芙蓉鸡片味儿不对呀!”赫师傅
脸色一沉,三步并作两步从后厨走出来,瞥了那菜一眼,冲服务员一努嘴:“还愣着干什么?
把菜端回去,重做!”服务员赶紧跟客人道了声“对不起”,把菜端回了厨房。⑤赫师傅觉
得脸有点儿发烧,他克制着自己,走到客人跟前勉强挤出几个笑纹。“对不住,对不住,我
给您重做,回头菜端上来,您再品品。”说着,他快步走回后厨。
⑥走进厨房,他指着那盘莱,眼里冒着火,厉声冲着徒弟吼了一嗓子:“你是怎么炒的!
火候对吗!”“那人也太挑别了……”“胡说!火候不对怨不得人家!”赫师傅的脸涨得通
红,“说了多少遍,什么时候勾芡(qià),什么时候起锅,你都当耳边风了!”崔志昆没想
到师父会发这么大的火儿,大气儿也不敢出。
⑦说者,赫师傅精心挑选出鸡里脊,熟练地别去筋膜,又用刀背砸成泥茸。厨房里闷得
让人难受,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汗水顺着赫
师傅的脸颊往下滴。
⑧看着师父那股子认真劲儿,再看看他手底下的活计,崔志昆脸上浙渐没了怨气。他赶
紧帮着师父打下手,学着师父的样子,小心地磕开鸡蛋,小心地撇出蛋清,感觉蛋清好像有
了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光泽,赫师傅歪头瞧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志昆,做每道莱都讲究
个‘用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好好学,做莱如做人,马虎不得呀!”说着,他接过志
昆手中的婉,一点儿一点儿地往砸好的泥茸上兑(duì)蛋清,又顺一个方向搅匀,接着舀
入温油,上锅滑成鸡片,再用汤汁加白糖、精盐、味精勾芡,上锅颠了几下。“看到了吗,
几下就出锅,这叫火候!你呀,老实学吧!”说着,赫师傅把炒好的莱倒在盘里。崔志昆一
看,心里暗暗叫绝:“这菜相真好,形态雅致,软滑鲜嫩,像件精美的艺术品。唉,和师父
比,我这火候真还差得远哪!”
⑨赫师傅让服务员给客人端过去,那位客人说:“够味儿,地道!是不是刚才那位老师
傅炒的?”“是”服务员说,“他姓赫,是我们这儿的老师傅了。”
⑩“啊,他就是的有名的大厨赫师傅呀!”客人竖起拇指说,“果然名不虚传!”
15.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挑眼:_______________ 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
16.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大厨赫师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起因:赫师傅让徒弟炒芙蓉鸡片,顾客尝了不满意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赫师傅心里会想些什么,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记,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19. 联系上下文,体会对崔志昆的描写,选出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 师父让崔志昆炒芙蓉鸡片,崔志昆说“手到擒来”,表明他对这事儿并不重视。
B. 客人不满意,崔志昆认为是客人挑剔,表明他对批评不服气,不从自身找原因。
C. 写志昆磕鸡蛋撇蛋清时连用两个“小心”,是为表明他做菜时间长,十分辛苦。
D. 志昆感觉蛋清好像有了“美丽的光泽”,表明他已“没了怨气”,态度改变了。
20. 本文的题目是“大厨赫师傅”,你觉得赫师傅称得上“大厨”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请至少从两个角度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故意挑剔毛病
②. 言辞恳切,情谊深长
16.
①. 郝师傅重做徒弟没有做好的“芙蓉鸡片”
②. 客人对郝师傅大加赞赏
17. 赫师傅可能会想:给客人道歉,这可是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不道歉,对不住客人,也
对不住我这份职业。不行,硬着头皮也要去道歉。
18. 厨房里闷得让人难受,壮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
般。作用是:这是对厨房环境的描写,从“火苗比往日的更旺更红”中可看出,这是用“红”
和“旺”来凸显郝师傅的工作热情和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客人高度负责的品质。
19. C
20. 我觉得赫师傅称得上“大厨”。一是他对客人负责,客人花了钱就要吃到满意的菜肴,
不能让客人吃亏;二是对工作负责,郝师傅这么多年从没有让顾客挑眼,说明他是一个对自
己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既然工作中出了问题,就要积极改正,本着认真负责的
态度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