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山东青岛崂山教师招聘考试真题.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8 年山东青岛崂山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2、教育系统培养多少劳动力以及培养多少简单劳动力,多少复杂劳动力的决定因素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文化环境 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 教育制度 3、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说明下列哪种 质量指标高( ) 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4、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的教育家是( ) A 赞科夫 B 马卡连柯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加里宁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 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 C 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D 以上都是 6、“别忘了在教室里放上几盆鲜花,有了美丽的鲜花,学生会主动打扫墙角的蜘蛛”下列哪 一项最能解释这句话?( ) A 学生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较大 B 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约束行为 C 过差的物质环境将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D 过于偏重物质环境易导致教育脱离正常轨道 7、教师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主要是因为( ) A、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B、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C、教师劳动的细致性 D、教师劳动的反复性 8、贯彻知行统一德育原则要注意( ) A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B 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C 扬长避短 D 争取家长配合
9、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 A 教学 B 培养人 C 再生产科学技术 D 以上都是 10、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形成五阶段中的最后阶段是( ) A 活动的定向阶段 B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D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二、多项选择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是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献。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说明( ) A 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B 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影响没有直接关系 C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D 教师的成长是教师个人的事 E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 2、师生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 A 教学关系 B 社会关系 C 人际关系 D 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E 整体关系 3、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要求是( ) A 确立班风目标 B 强化行为训练 C 班主任以身作则 D 榜样示范 E 使用班级上课制 4、对优等生的教育措施主要有( ) A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B 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 C 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D 提高其 抗挫折能力 E 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 A 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具有团队精 神 E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句话 所包含的教育学原理是( ) A 教学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 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
C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D 传授知识要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E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7、课外活动有以下特点( ) A 自愿性 B 强迫性 C 灵活性 D 实践性 E 理论性 8、奥苏贝尔提出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 A 意义学习 B 总括关系 C 组合学习 D 下位学习 E 发现学习 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 A 认知失调 B 社会风气 C 道德认知 D 同伴群体 E 态度定势 10、“为迁移而教”是当前教育界流行的口号,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 A 学习者的心向 B 定势 C 相似性 D 原有认知结构 E 学习者的态度 三、判断 1、教师上每一节课,都必须抓住五个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 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一个环节都不能缺。( ) 2、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 ) 3、建构主义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 4、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可以大量使用。( 5、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 ) 6、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体现了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 ) 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明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8、是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9、元认知就是个体对最初学习的认知。( ) 10、柯尔伯格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基本阶段。( ) 四、简答题: 1、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突然看见教室后排左边的学生赵阳正与同桌小声说话,不禁生 气道:“赵阳,站起来回答问题!” 赵阳自然答不上来,于是一阵暴风骤雨向赵阳劈头盖脸 袭来。 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把这种方法作为治理课堂说话的“绝招”传给青年教师,虽然起到
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请你指出用提问来惩罚学生的弊端。 2、作为一名教师,上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请问应了解学生的哪些内容? 3、一年级老师提问小福:“你们家几口人?”小福说:“我们家没有人了。”老师大惊:“这 是怎么回事?”小福说:“我爸爸妈妈上班了,我来上学了,家里就没有人了。” 小福为什么会这么说?请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简要分析。 五、案例分析题: 1、自习课时王老师宣布了放假时间,学生李磊嫌假期时间短,以为其他学校假期时间长, 于是轻声说:“我要转到另一所学校上学。”旁边的王明听见了就说:“你在哪里读都考不上 高中!”于是李磊就冲到王明面前要动手,老师喝止后,李磊才回到座位上去。课后王老师 找他谈话,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不应该上课讲话,并且不应该打人,可李磊不承认自己有 过错,说王明不应该这样讲话,他很生气,一定要揍他,还说是为自己争气。老师怎么说服 也起不了作用。 王老师的做法为什么不起作用?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张老师班里有几个同学,思维很灵活,上课特别喜欢插嘴,而且屡教不改。对这个问题, 张老师总是从思想品德方面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明白上课插嘴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且影响 了其他同学,但教育效果不好。 你怎样看待学生上课插嘴这一现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3、多年前,一位德国大学校长在大学新生的开学典礼上讲了这样一番话:“学自然科学的学 生们,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是这个时代的列车。学人文科学的学生们,我也为你们
感到自豪,因为你们是这个时代列车的司机。” 你对这番话有何感想?试运用有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六、作文 1、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以下造句: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加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了“×”号,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读了以上案例你有何启发,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