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安徽大学行政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重塑政府理论
2.首长负责制
3.行政理论
4.政府预算
5.行政程序
6.司法监督
二、问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简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行政沟通的类型
3.人事行政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简述会议的作用及其局限
5.简述行政许可的含义和特征
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1.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当前在我国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
2.试述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
3.试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题(第一题 10 分,第二题 15 分)
案例一:
2006 年 4 月 6 日 22 时 24 分,湖南省冷水江市毛易镇东塘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已造成 6 人死亡,3 人失踪。事故发生时有 14 人在井下作业,其中有 6 名女工。事故后有 5
人逃生,其中有 2 名女工。死亡与失踪的 9 名矿工中,共有 4 名女工。冷水江市政府有关负
责人说,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还没正式发下来,就被发现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而被暂扣。
当地监管部门曾多次到矿上检查,东塘煤矿却在夜间偷偷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法规有明确条款禁止女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当地煤矿安
全监管部门称,东塘煤矿下井作业的这些女工包含有煤矿相关负责人的亲属,此前监管部门
未曾发现女工下井问题,煤矿曾称女工们从事的都是地面工作。而根据当地一些群众的反映,
冷水江市毛易镇不止一个矿在违法使用女工,当地使用女工的历史至少在 4 年以上。
请用行政职能、行政监督以及其他行政管理学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发生的原因,并请
谈谈应该如何杜绝这类惨剧的重复出现?
案例二:
《半月谈内部版》2005 年第 12 期刊登记者刘军、徐寿松专稿披露了一个在地方经济发展中
令人瞩目的“乌海现象”。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此地矿产资源丰富,2000 年之
前,煤矿、电力是乌海市最重要的产业。2002 年,国内经济转热,为了加快地方发展,该
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突出环境容量大、配套矿产资源丰富、电价低等特点,辅之以
无偿用地、5 年内返还所有增值税和地方留成部分所得税等诱人的优惠政策,并作出招商引
资“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先上车,后买票”等承诺。结果,招招制胜,乌海
市固定资产投资迎来历史上最快的增长时期。到了 2003 年,乌海市批准上马焦化、高载能
项目达到高峰,2 年内仅新的焦化厂就有 51 家。
2004 年,就在乌海电力、硅铁、焦化项目建设最为火爆,高载能企业缺电高达 2/3 的时候,
相关方面信息已经在发出预警:国内高载能产品价格开始下跌、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焦碳及高
载能产品出口、更为严格的产业限制政策正在酝酿、业内人士日纷纷表示担忧…….2005 年
下半年以来,由于市场变化,政策调控等因素,乌海市大量高载能矿热炉就在刚刚建成、因
为缺电未入网时,九匆匆完成了项目的“使命”,高载能产业链条断裂。一纸关停令横扫数
十家焦化企业,绝大多数焦化厂根本来不及回收成本,有的高炉在点火的第二天就收到勒令
关闭的通知。
投资泡沫破裂,导致乌海市经济下滑。在高载能、焦化产业集中的乌海市海南区,财政收入
锐减一半以上,与这些产业相关的失业人口增加约 2 万人,当地一些企业老板甚至说“乌海
的经济至少倒退 5 年”。请结合行政决策理论、行政领导者素质理论以及行政学其他相关理
论,分析上述案例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请谈谈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现象的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