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福建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福建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剥(bō)皮 剥(bō)削 剥(bāo)蚀 剥(bāo)豆 B.乘(chéng)法 乘(chéng)载 乘(chèng)机 乘(chèng)兴 C.答(dā)腔 答(dā)理 答(dá)应 答(dá)疑 D.兴(xīng)奋 兴(xīng)许 兴(xìng)头 兴(xìng)味 2.以下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摩教学 摩肩接踵 碑帖临摹 心摹手追 B.不辨菽麦 学问思辨 明辩是非 百口莫辩 C.据理力争 龙盘虎据 前倨后恭 倔强倨傲 D.耳濡目染 相濡以沫 儒子可教 风流儒雅 3.以下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我们更需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固步自封,就会落后, 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B.碳排放过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 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C.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取代,很少有人能自始至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梦,因为现实 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D.国产电影中使用方言,虽然符合电影的真实再现原则,但就怕有些演员蹩脚的方言不 能添彩,反而弄巧成拙。 4.以下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严格奉行的准 则。 则。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既要道法自然,更要万法归宗,以尊重、自主、开明为原 D.他如果能够正视过去,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成绩就会大幅提高。 5.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两句诗句用的是拟人、夸张、对比的修辞 手法,展现了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 B.“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 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双关、对偶、比喻的修辞 手法,刻画了刻骨铭心的相思离恨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战士与将领间的矛盾,暗示了战败的原因 6.以下词语结构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乔迁之喜 窃窃私语 晴天霹雳 铁石心肠 B.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雄伟壮丽 聪明美丽 C.敬畏生命 热爱工作 攀登高峰 挑战极限
D.露珠晶莹 春光美好 夜色撩人 暗香疏影 7.以下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一项是()。 A.课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B.应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C.主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D.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8.以下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学段相关要求的一项是()。 A.累计认识 3500 个常用汉字 B.学写规范、通行的正楷字 C.默读一段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D.45 分钟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 9.阅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4 课文《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课后练习题,按要求 回答问题。 【研讨与练习三】 有条件的话,应该找出《哈姆雷特》原著进行阅读,并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以下对案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B.培养学生阅读戏剧的兴趣,从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养分 C.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D.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和专题研究 10.阅读以下教学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案例】 高二某班某次作文讲评课教学过程: ①引发范文,自主评析。 ②小组互动,交流看法。 ③独立发言,串联评价。(串联是指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要在概括评析前面同学发言内 容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④教师总结,点拨提升。 以下对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教师倡导,学生乐于切磋交流、鉴赏评析心得 B.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习惯 C.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文章的能力和负责任地表达看法的能力 D.培养学生探异求新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学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12.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14.不赂者以赂者丧。________________,不能独完。(苏洵《六国论》) 15.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是________________。 16.旧时妇女在农历________晚上乞巧。 17.盛唐时期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诗大量产生。 18.《战争与和平》的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魅力的文学形象 之一。
19.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精读的评价建议,在第四学段侧重考 查理清思路、________________、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第 21~22 小题。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21.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22.同样描写的是渔翁,两首词表法的情感有何不同?(5 分) 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第 23~24 小题。(26 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 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列坐其次 列:顺序 23.文本解读。(11 分) (1)加点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信可乐也 信:实在 C.虽趣舍万殊 趣:趋向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2)翻译以下句子。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 分)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 分) (3)本文语言清新洗练,请以第①段为例,简要赏析。(3 分) 24.缺 (二)阅读下文,回答第 25~26 小题。(26 分)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春呀,去把妈 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 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②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 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 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 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 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 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 像在想什么心事。 ③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 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起了一 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 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 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 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 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④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 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 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 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 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 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 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 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⑤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 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 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 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 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 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⑥母亲当然还有其他好多书。像《花名宝卷》《本草纲目》《绘图列女传》《心经》《弥陀 经》等的经书。她最最恭敬的当然是佛经。每天点了香烛,跪在蒲团上念经。一页一页地翻 过去,有时一卷都念完了,也没看她翻,原来她早已会背了。我坐在经堂左角的书桌边,专 心致志地听她念经,音调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却是每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正正确确。看 她闭目凝神的那份虔诚,我也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念完最后一卷经,她还要再念一段像偈 语那样的几句,最末两句是“四十八愿渡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念完这两句,母亲宁静 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众生,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 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 ⑦《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 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
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文章有删改) 25.文本解读。(11 分) (1)作品以“母亲的书”为线索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进行简要 分析。(4 分) (2)有人评价本文艺术特色是平淡中注入深沉,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简要阐明你的 看法和理由。(7 分) 26.教学设计。(针对九年级学生)(15 分) (1)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建议,就本文第④段,确立两个教学内容(课文内容和表现形 式各一),并结合文本说明确立的依据。(6 分) (2)请你根据文本特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学段阅读 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为本文的课堂教学设计一则主板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9 分) 五、作文(本大题共 50 分) 27.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央视报道,为了在 2022 年世界冬奥会项目上创造佳绩,国家体育总局冰雪运动项目 管理中心近日在南京举行跨界选材活动,200 多位 8~14 岁的小运动员主动报名,接受祖国 的选拔,他们来自江苏、广西、广东、湖南等多个南方省份,现从事体操,蹦床,跳水,武 术等运动项目。 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和含义,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 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 项,“剥皮”的“剥”应读作“bāo”,“剥蚀”的“剥”应读作 “bō”;B 项,“乘机”和“乘兴”的“乘”都应读作“chéng”;C 项,“答应”的“答”应读 作“dā”;D 项全部正确。 2.【答案】A。解析:A 项加点字字形完全正确;B 项“明辩是非”“辩”应改为“辨”; C 项,“龙盘虎据”的“据”应改为“踞”;D 项“儒子可教”的“儒”应改为“孺”。 3.【答案】B。解析:A 项,“固步自封”也作“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符合语境。B 项,“指日可待”是指事情或者理想希望不久就可以实现,暗含褒义色彩,而 选项中表示灾难将近,用该成语不符合语意。C 项,“自始至终”是指从开始到结束,符合 语境。D 项,“弄巧成拙”的意思是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却反而坏了事,符合语境。 4.【答案】C。解析:A 项语序不当,“接受、理解和掌握”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B 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句中的“是否”;C 项句子无语病;D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本句有两 个主语,故“如果”应该在“他”之前。 5.【答案】A。解析:A 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并没有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粉黛”指代千娇百媚的女性。 6.【答案】D。解析:A 项都是偏正短语;B 项都是并列短语;C 项都是动宾短语;D 项, “暗香疏影”是并列短语,其余都是主谓短语。 7.【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基本理念”指出, 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A 项符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
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理念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 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 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 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 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B、D 两项符合题干 要求。C 项,“在教学中”说法错误,应改为“在语文实践中”。 8.【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 容”部分指出,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 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A 项说法正确,B 项说法错误;应“养 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C 项说法正确;“作 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 D 项说法正确。 9.【答案】D。解析:题干“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建议学生在学习戏剧《哈姆雷特》原 文后,查找并阅读原著,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体现了对课堂教学资源、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阅读戏剧作品的兴趣,在贴近生活的学习与跨学科的学习中, 获得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A、B、C 三项在案例中均有体现。D 项,“比较研究和专题 研究”在案例中并未得到体现,说法错误。 10.【答案】D。题干案例中,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倡导并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评析,以 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以串联评价的形式独立发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尊重、认真倾 听他人发言,获得关于写作的心得体会的切磋交流与写作评改能力的提升。A、B、C 三项说 法正确。教师引导学生对范文以及其他学生的发言进行评析,重在锻炼学生的评改文章的能 力以及表达能力,未体现对“探异求新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学风”的培养。D 项说法错 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答案】无案牍之劳形 12.【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 13.【答案】猿猱欲度愁攀援 14.【答案】盖失强援 15.【答案】太学和国子监 16.【答案】七月初七 17.【答案】山水田园 18.【答案】娜塔莎?罗斯托娃 19.【答案】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20.【答案】概括要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21.【参考答案】 这句诗用了用典和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引用了严光不应东汉光武帝的征召,独自 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使感情抒发得更含蓄,意韵更丰富。同时,诗句也将严 光与甘作渔翁的“我”作对比,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只得不求名利,追求平静生活的无奈 之情。 22.【参考答案】 《渔歌子》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隐逸情怀。前两句描摹景物,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
光,后两句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全诗运用“白 鹭”“斜风细雨”等闲适的诗歌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恬淡、闲 适的隐士心境。 陆游作为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这首《鹊桥仙》,虽然同样描写渔翁,但表达的情感却 与前作千差万别。词人借一个弃绝红尘、隐居江湖、不求名利、捕鱼为生的渔翁形象,来表 达自己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无奈。与一般的追求闲情逸致的隐士情怀有所不 同,词中运用严光的典故,虽云自己不同于古人,只是一个“无名渔父”,但实际上这是一 种自我排遣,目的在于消解心中的苦闷,而非表达隐逸淡雅的情怀。 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23.【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列”意为“按顺序排列”,“列坐”意为“排列而坐”。 (2)①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 放纵无羁地生活。 ②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3)本文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语言简洁洗练,清新自 然。开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点明时间、 地点、缘由,简洁明快。“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接着写 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 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 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 之笔,以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怡人的天时,因此,“游目骋怀” “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胸臆。至此,作者把与 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语言清新洗练,毫无斧凿痕迹。 (举例赏析时,选择文中两处进行赏析即可) 24.缺 25.【参考答案】 (1)作品以“母亲的书”为线索叙事写人,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如 “橡皮纸书”把母亲对外婆的想念和对父亲的思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又如母亲喜爱的《十 殿阎王》一书,突出表现了母亲“做好人,行好事”“不要扯谎”的品质。作品以“母亲的 书”为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 (2)本文于平淡中注入深沉,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无所不在的浅愁。如母亲每天燃 烛跪蒲诵佛经,“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有时一卷都念完了,也没看她翻,原来她早已会背了”, 在幼年“我”的眼里,母亲对佛经的态度是“最最恭敬”的了,母亲诵完经“宁静的脸上浮 起的微笑,仿佛已经度了众生,登了彼岸了”,给幼年的“我”的感觉却是“母女二人在空 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于是,母亲的愁绪就在这一动一静中显示出来了。这 是一种无奈的浅愁,母亲把这种莫大的愁绪化解成了博爱,施爱于万事万物,以“佛心”关 爱人生,成了“善”与“忍”的化身。琦君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将母亲的愁绪 与自甘淡泊的无奈,由孩子的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传达出来,既纯朴又亲切自然,率真中隐 含着作者对母亲悲苦一生的体悟与同情,平平淡淡的语言却注入了深沉的情感,读罢怆然泪 下。 26.【参考设计】 (1)教学内容: ①理解文段中母亲喜爱《十殿阎王》图画的原因。 ②欣赏文段中采用的侧面描写人物的手法。
确立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一文段表面上是写母亲喜爱《十 殿阎王》中所描述的场景,相信佛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实则是为了表现了母亲善良的 品格和对世界的美好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作者对话,探究作者如 此安排文章内容的原因,进而钻研文本、分析文本、体悟文本,获得情感的熏陶与思想的升 华。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 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母亲喜爱《十殿阎王》的 原因,还要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运用的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 共同欣赏文段中的侧面描写,体会母亲的善良品质和对世界的美好愿望。 (2)板书设计: 情感内涵 母亲的书 母亲的书 橡皮纸书———————————————————怀念外婆 父亲的信———————————————————思念父亲 《十殿阎王》—————————————————做善良、诚实的人 黄历——————————————————————祈求平安 佛经——————————————————————化愁绪为博爱 《本草纲目》—————————————————记忆力强 博古通今 母心似天空 设计理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 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的板书设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了解母亲所 读之书,以及体验母亲所读的每种书的情感内涵,感悟“母心似天空”的情怀,从而受到情 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五、作文 27.【写作指导】 本题只提供了一个阅读材料,要求阅读材料后写一篇议论文,能够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 思想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段材料的中心思想在于“跨界选材”,可以从此处着手。选拔人才 的固有思路是选择专业相关、背景相符的,而这一次却不同以往,打破专业的限制,从不同 的领域选拔人才。这一点体现了国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育人才的进步之处。 另外,注意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在写作过程中要体现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关键因素。 【参考范文】 打破固有思维 如果有人给我们展示一张有黑点的白纸,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黑点而不是白纸。或许 是我们的本能使然,也或许是习惯作祟,但不管是出于本能还是习惯,其最终反映出的是一 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现今,国家体育总局冰雪项目部的“跨界选材”无疑就是 在打破固有思维,一个人的潜能远远不止他所展现出的那一个点,还有大片空白。轮滑运动 员里不乏短道速滑的高手,曲棍球运动员中也有冰球好手,其他运动项目中一定也存在在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