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 2.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 ) A.刘邦 B.诸葛亮 C.刘秀 D.米芾 3.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6.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7.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新文化运动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B.同盟国与轴心国 C.世界贸易组织与欧盟 D.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1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信息技术 第 1页(共 16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6 题,其中 11 题 5 分,12 题 6 分,13 题 7 分,14 题 6 分,15、16 题各 8 分,共 40 分) 11.【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 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 称。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 词文学的繁荣?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 期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12.【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 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 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 年 9 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说出该事件期间中国人民为捍卫 主权喊出的口号。 (3)抗战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 (4)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13.【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伍】 材料一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1927 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 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二 ……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 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 天。 第 2页(共 16页) ﹣﹣节选自《长征组歌》
材料三 1974 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专家告诉我们(与会代表),中国绝无可能养活 10 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 (1)1927 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 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 外,答两条)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决策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中国养活 了十几亿人口直接得益于哪项政策的实施? 14.【革命风暴:新旧势力的利益之争】 材料一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 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1)材料一 中的“俄国革命” 指的是哪一事件?如何理解“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声”?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3)结合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指出法国国内存在的压倒它自身的一块“巨石”。 (4)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 18 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15.【改革浪潮:巨变时代的强国之策】 材料一 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 消,内乱可弥。1861 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 年,对美俄两国来说都是一个不能忘却的时间节点:1861 年 4 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了一个新法令。 材料三 1868 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 第 3页(共 16页)
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 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次改革?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为联邦政府赢得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签署的新法令是什么?材料二中涉及的两个事件的影响有何相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两条日本改革的措施。 (4)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方面,中日两国存在的差异。 16.【大国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落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 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 材料四 2011 年 10 月,西班牙《起义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 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 它们的号令。” (1)材料一中的图 1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伟大发明的雏形?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 2 所示路线的 历史作用。 (2)指出中“公约”的名称。它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1937﹣1944 年” 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格局的角度,请你为西班牙《起义报》的这篇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第 4页(共 16页)
2017 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西晋 【考点】31: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以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秦朝. 故选 B. 2.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 ) A.刘邦 B.诸葛亮 C.刘秀 D.米芾 【考点】39:东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知道建立东汉的刘秀是襄阳人. 【解答】公元 25 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襄阳人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 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 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刘秀. 故选 C. 3.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考点】76: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以“中外友好交往”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解答】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是对外交往的史实.戚继光抗倭属于中外冲突,性质不同. 故选 D. 4.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第 5页(共 16页)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考点】96: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解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 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可以知道, 孙中山先生一生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故选 B.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考点】A2: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 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 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解答】1936 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 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 B. 6.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考点】AE: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原因及意义.1945 年 8 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 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解答】题目材料中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第 6页(共 16页)
谈论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反映的是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所以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重庆. 故选 A. 7.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的意义. 【解答】1956 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 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 D. 8.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新文化运动 【考点】H1: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以在欧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文艺复兴. 【解答】文艺复兴运动是 14﹣17 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提倡人 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它 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肯定人在世界 上价值的和作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 B.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B.同盟国与轴心国 C.世界贸易组织与欧盟 D.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考点】K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 【解答】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 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 第 7页(共 16页)
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故选 A. 10.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信息技术 【考点】P3: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 【分析】本题以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 发明. 【解答】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与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信息技术.A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 命的成就;B 内燃机、C 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6 题,其中 11 题 5 分,12 题 6 分,13 题 7 分,14 题 6 分,15、16 题各 8 分,共 40 分) 11.【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 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 称。 (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 词文学的繁荣? (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 期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考点】2P:百家争鸣;49:北魏孝文帝改革;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1)本题以习近平的话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和汉唐时期盛世局面的知识. (2)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依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 (3)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依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知识. 【解答】(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汉唐时期, 统治者因重视“德治”而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2)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科举制主要考试内容,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也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3)为学习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是: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第 8页(共 16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