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S—32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0 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唾液把瓶粘住了 C.瓶外气压增大了 B.瓶内气压减小了 D.瓶子质量减小了 2.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如图。这瓶试剂中的溶质可能是( ) A.单质 B.氧化物 C.碱 D.盐 5.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三价铬对人体有益,但六价铬对人体是有毒的, 下列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的是( A.K2CrO7 B.Cr(OH)3 C.Cr2(SO4)3 D.Cr2O3 ) 8.如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b 物质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C.t1℃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的物质,b 比 a 多 10.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干燥氢气 C.③检验 X 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 2- B.②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④验证 Zn、Fe、Cu 的活动性强弱 11.如图,将经过暗处理的银边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上下遮光,再经光照、脱色及碘液处 ) 理,结果叶片边缘和遮光部分不变蓝。经过该试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照是植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淀粉 C.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片的绿色部分 D.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1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大约 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集气瓶中 B 集气瓶中 C D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导管伸入到 集气瓶 灌 1/4 的水 灌 3/4 的水 体积的 1/4 处 体积的 3/4 处 14.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构建概念图时要特别注意概念 ) 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下列各项中的概念,能分别代表图片中①②③的是(
A.机械能、动能、势能 C.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分子、原子、离子 D.生物、植物、动物 19.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ZnCl2 ②Zn(OH)2→ZnCl2 ③ZnCO3→ZnCl2。则(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C.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 ) 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进行 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二、简答题(本题有 9 小题,20 空格,每空 3 分,共 60 分) 24.氢气被看成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但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成本高。据报道科学家制 出了一种氮化镓 卷 Ⅱ —锑合金,利用它能更好地促进水在太阳光下分解获得氢气, 且可重复使用。 ⑴如图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 (用图中 字母表示) ⑵氮化镓—锑合金在利用太阳光分解水的反应中起 ______ 作用 25.一讲到眼泪,你也许就会想到伤心或激动,其实我们的眼球经常被眼泪覆盖着。 ⑴据研究,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会导致眼睛疲劳,这与眼球的干湿度有一定关系。因为仰 视画面时,眼睑向上抬起,眼泪蒸发 _____________ ;而看书时大多会向下看,相 对而言就不容易疲劳。 ⑵一旦眼球表面干燥时,就会眨眼以湿润眼球,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它 是通过 _____________ 完成的。 26.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微型滴管内 装稀硫酸。 ⑴实验时应先挤压微型滴管,还是先点燃微型酒精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写出 CuO 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溶液:H2SO4 溶液、NaOH 溶液和 KNO3 溶液,要求只用无色 酚酞一种试剂鉴别它们。请完成如下实验: ⑴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加到 A、B、C 三支试管中,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 A 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则 A 试管中的是 _____________ 溶液。 ⑵任取剩余两种溶液中的一种,滴入上述试验后的 A 试管中,若观察到 A 试管中的溶液 ____ ,则滴入的是 _____________ 溶液。示数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5 小题,15 空格,每空 2 分,共 30 分) 32.如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 碳的装置,但小组的另外三 位同学对此装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A 同学:此装置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B 同学:此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铜,但需要太多的稀盐酸,浪费很大; C 同学:此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但应在漏斗下端套上一支小试管(如图乙)。 你认为 A 同学说此装置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C 同学改 进的装置能解决 A、B 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 _____________ 。 33.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 的科学素养。
⑴甲图是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若在右盘中再加入一个较小的砝 码,小车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 ___________ 。 ⑵乙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 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重新塞上橡皮塞,此 时 会 发 现 天 平 仍 然 平 衡 。 你 认 为 出 现 这 种 现 象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 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⑶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使用条件 34.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老师做了下面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 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管中的液面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 U 型管(装有 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⑴实验二中若观察到 U 型管左端的液面 _____________ (填“升 高”或 “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⑵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 ____________ 对实验的干 扰。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 4 小题,35 题 5 分,36 题 6 分,37 题 11 分,38 题 8 分,共 30 分) 35.很多人喜欢吃腌制的梭子蟹,某人想用 2400 克水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食盐水来 腌制。 ⑴食盐水是一种溶液,其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⑵若每包食盐的质量为 500 克,根据他的想法,至少需要购买几包食盐? 37.从 2012 年 3 月 25 日起,嘉兴、舟山等 6 个环杭州玩城市正式公布大气 PM2.5 的监测 数据。PM2.5 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与较大的颗粒物相比,不易沉降, 且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影响更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下图是某城市一天的 PM2.5 动态监测数据折线图。
这一天中 PM2.5 的最高值出现在时 _____________ 左右,出现这一峰值可能 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⑵PM2.5 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物。6 月 1 日起北京市车用汽柴油开始执行 地方新标准,油品硫含量指标限值由每千克 50 毫克降低为每千克 10 毫克。按照北京市 现有机动车每年消耗汽柴油 5.4×109 千克计算,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可减少多少千克? (假设油品中的硫燃烧后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 ⑶利用太阳能也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某小区路灯利用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的蓄电池 作电源,其电压为 12V、容量为 24A﹒h(表示安﹒小时)。若路灯的规格为“12V、24W”, 则正常工作时通过路灯的电流是 _____________ 安培,充足电的蓄电池可供路灯使 用 _____________ 小时。
参考答案 6 16 7 17 10 D 20 2 D 12 4 14 A 9 19 C 8 C 18 5 A 15 3 13 B 一、选择题 1 题号 答案 B 11 题号 答案 D 二、简答题(本题有 11 小题 20 空格,每空格 3 分,共 60 分) 24.(1)乙 甲 丙 (2)催化 25.(1)加快 (2)反射弧 26.(1)先挤压微型滴管 (2)CuO+H2 28.(1)NaOH (2)红色消失 H2SO4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 15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30 分) 32.生成的二氧化碳都跑到空气中去了 能 33.(1)存在摩擦力 (2)跑出的白烟质量恰好等于进入吸滤瓶中的空气质量 (3)C 34.(1)升高 (2)水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 4 小题,第 36、39 题各 7 分,第 37、38 题各 8 分,共 30 分) 35.(1)NaCl (2)2 37.(1)18 略 (2)1.08×105 (或红色不消失,KNO3) 加热 Cu+H2O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