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广东深圳罗湖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
答案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默写古诗文。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刘禹锡《秋词》)
(2)遥怜故园菊,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论语•为政》)
(6)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来表达情感,营造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用“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挂念;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_______,
_______”营造了“征人”思乡时凄神寒骨的氛围。
【答案】 ①.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②. 应傍战场开
③. 潮平两岸阔
④. 枯藤老
树昏鸦
⑤. 古道西风瘦马
⑥. 思而不学则殆
⑦.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⑧. 随
君直到夜郎西
⑨. 回乐烽前沙似雪
⑩. 受降城外月如霜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
气里 yùn niàng _______。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yún xiāo _______里去了。
(3)这也真够 huá jī
_______,但是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来。
(4)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qīng pà zhòng 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
挑轻的。
【答案】
①. 酝酿
②. 云霄
③. 滑稽
④. 拈轻怕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专家在凝神细听了他报告的内容后,立即附和..道:“说得不错!”
B. 好朋友热烈欢迎我莅临..他家做客。
C. 父母的爱像一片天空,我们在它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D. 艺术节来临,同学们把教室布置得花枝招展....。
【答案】C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 5G 网络推广运用,使人民生活越来越便利快捷。(“随着……”和“使……”连用,
使句子缺少主语,去掉“使”)
B. 不管气候极端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成功地登上了顶峰。(关联词使用不当,
把“不管”改为“尽管”)
C.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句子逻
辑不当,在“完成”后面加“意识”)
D. 电信诈骗时有发生,公民个体要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句子成份残缺,在“安全防
范”后面加“意识”)
【答案】C
罗湖区下展“阅读吧,罗湖少年”的读书活动,学校响应区里号召积极参加,请你根据要求
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5. 学校向全体家长征集以阅读活动为主题的对联,下面是你的家长应征的对联,他请你带
到学校,可是你不小心将下联弄坏了,请你用已给的词语组合出下联。
读书 显 发奋 风采 罗湖
上联:振兴中华,扬民族文化
下联:
【答案】示例:发奋读书,显罗湖风采。
任务二:
6. 老师给你们推荐了很多书目,并要求完成阅读任务。你回家问爸爸:“老师总要我们多
阅读,可阅读有什么用啊?”爸爸递给你这幅漫画(见图),说:“孩子,漫画中左上方的
那个人说的话,就是你问题的答案。”亲爱的同学们,你猜猜那句话是什么?请写下来。
【答案】示例:看的更远了。
任务三:
7. 如表是你这学期读的名著《西游记》中的内容,请在如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
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
人物
本领
兵器
性格优缺点
典型情节(列
出两个)
七十二般变
优点:勇收机智、
化
敢做敢当
孙悟空
金箍棒
①______
火眼金睛、
筋斗云
缺点:容易冲动、
好炫耀
优点善良醇厚、知
猪八戒
会变身术
能腾云驾雾
②_______
错能改
四圣试禅心
调戏嫦娥
缺点:③______
A.降魔月牙铲
B.九齿钉钯
C.缺乏主见
D.好吃好色 搬弄是非
E.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F.观音访僧 大战红孩儿
【答案】
①. E
②. B
③. D
任务四:
8. 读了名著《朝花夕拾》、同学们发现书中描述了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一个人物形
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的发言,补全其他三位同
学的发言内容。
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乙:《狗·猫·鼠》中有 _______的“我”。
丙:《二十四孝图》中有 _______的“我”。
丁:《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 _______的“我”。
【答案】 ①. 乙: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
②. 丙:一个敢于揭露、批判封
建“孝道”伦理
③. 丁: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爱国
二、阅读(40 分)
【甲】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项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闲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
②及.其家穿井_____
③国人道.之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答案】(1)
①. 浇灌,灌溉;
②. 等到;
③. 谈论。
(2)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乙】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项题。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
著④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⑤曰:“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
奴⑦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剡,shàn 县名;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太
傅:官名,这里指谢安。④著:同“着”。⑤谏(jiàn);规劝。⑥念:怜悯;同情。⑦阿
——《世说新语•德行》
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谢以醇酒罚之._________
②阿奴欲放去.邪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停顿两次)。
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3)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答案】(1)
①. 代词,他;
②. 离开。
(2)谢以醇酒罚之/过醉/而犹未已。
(3)谢安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新京报《为什么诺贝尔没有数学奖》)
材料二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
①诺贝尔奖得主是怎么选出来的呢?如果你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愿望,以下是一些(你可
能用得上的)知识:
②首先,你得获得提名,被推荐为候选人。
③当然了,不是谁都有资格提名别人的,这些人自己必须是行业大佬。比如,他/她本
人就是诺贝尔奖得主,是诺贝尔奖评委会的委员(通常是相关领域的瑞典教授),或者是各
种国际组织的领导者和重要人物等等。不过,你不能自己提名自己。
④除此之外,你得确保自己在得奖时还活着。1974 年,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
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⑤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Ifred Bernhard Nobel)在遗嘱中明确表示,诺贝尔奖应该发
给那些“为全人类最大利益作出贡献的人”。这暗示了,得奖者的成就不仅要影响某个领域,
还得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要么是足够创新,为人类打开新视野;要么是经过了时间验
证之后,真切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⑥诺贝尔的成就够格吗?
⑦在 1867 年,诺贝尔成功研制出了稳定的硝化甘油炸药,并配上自己发明的雷管。这
种新式炸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从此人们开山采矿、建桥铺路时,就能用上安全可
控的炸药了。从这一点来说,诺贝尔发明的炸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⑧1876 年,他又研发了比硝化甘油炸药威力见大的葛里炸药,这种炸药稳定性更好,
更适合进行开矿作业。除了搞发明,诺贝尔也在金属、焊接等理论上作出了贡献。他一生中
总共获得了 355 项专利,还很有经商的头脑,积累了大量财富,这给诺贝尔奖的奖金打下了
基础。
材料三
(摘编自果壳网《诺贝尔能获得由他创立的诺贝尔奖吗?》)
①诺贝尔奖为什么好像总是“慢一拍”?
②相比之下,诺贝尔奖确实往往显得会比其他奖项慢上一拍。诺贝尔奖更愿意去等,让
时间去验证这些科学成果的价值。正如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贡纳尔•冯•海涅(Gunnar von
Heijne)在 2020 年接受本刊采访时所说:“只有在经过科学文献的仔细审查、反复评估和
长时间讨论之后,诺贝尔奖才会颁发。从委员会第一次提出某一话题到最终发展成为(或者
没有成为)一个奖项,通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我们不想仓促做出决定,我们也不认为其他
奖项在诺贝尔奖之前就已经颁发给某位科学家是一个问题。很多时候,当下的重大突破是建
立在几十年前的一项发现的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有所贡献的科学家将会被一起授予诺
贝尔奖。”
③最后到来的,是否就是最好的?究竟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让诺贝尔奖选择进行长久
的等待?可以说,从奖项自身的影响力来看,因为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无需迎合社会热点,
经受得起长时间的等待,反而是一些已经快被遗忘的科学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们的成
就又会被人们重新关注。
④“等得起”,并不等于一定要选择长时间的等待。诺贝尔奖的这种滞后性,其实与阿
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有关。在这份著名的遗嘱中写道:“……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
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那么,该如何
理解“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最好的选择就是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⑤诺贝尔奖是否总是会因为观察和等待而慢上一拍?如果我们仔细检查已经有 100 多
年历史的诺贝尔奖,会发现它其实并非一直如此。诺贝尔奖的反应也有非常迅速的时候。科
学家们未必非要等到白发苍苍才能获得这份荣誉。
⑥与在实际应用层面不同,在理论层面取得突破,加深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理解,这样的
成就一旦得到确认,往往并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在 20 世纪初期的物理学革命之后,另一
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两位华人科学家获奖——时年 35 岁的杨振宁与时年 31 岁的李政
道,在 1957 年因为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时距离华
人女性科学家吴健雄通过实验验证这个猜想仅仅过去一年时间。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诺贝尔奖为什么好像总是“慢一拍”?》)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了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 5 个奖项。
B. 诺贝尔遗产利息为所有诺贝尔奖颁发提供资金。
C. 伟大的诗人李白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 科学家们非要等到白发苍苍才能获得诺贝尔奖。
(2)如果不考虑诺贝尔的逝世,单看他的发明成果,依据材料二的分析,你认为诺贝尔能
获得自己创立的诺贝尔奖吗?
(3)诺贝尔奖“慢一拍”的态度你是否认可?请结合材料三和你个人的学习生活体验说说
你的看法。
【答案】(1)A (2)诺贝尔能获得自己创立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在世界范
围内流行起来,广泛用于开山采矿、建桥铺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3)我认可诺贝尔奖“慢一拍”的态度。“慢一拍”可以让时间去验证这些科学成果的价
值,“慢一拍”可以让一些已经快被遗忘的科学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们的成就又会被
人们重新关注。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项题。
柠檬蝶
曹文轩
①一只柠檬蝶在寻找花田。它的颜色非常鲜艳,飞行的样子也十分漂亮。“我一定要找
到花田!”
②因为它是蝴蝶,对于一只蝴蝶来说,这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色就是花田。一路上,它的
眼前总是闪现着花田的景象:花光灿烂。可是,它现在飞行的地方,是一片景色荒凉的旷野。
③前面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河水滚滚奔流。柠檬蝶望着茫茫的河水,害怕了。它飞出去
一段距离后,又掉头飞了回来。它落在一根枯枝上。大河依然奔流,浪头像一群白鹅拍着翅
膀,在向前飞行。“我一定要找到花田!”柠檬蝶再次起飞,飞向大河。河上风大,它的飞
行变得非常艰难。但它决心不顾一切地飞过大河,也许那边有花田。它听见了隆隆的涛声。
但它也听见了心中的呐喊:“我一定要找到花田!”它终于飞过了大河,但大河那边依然是
景色荒凉的旷野。
④它什么也不想,一心一意地飞着。春天的太阳金灿灿地燃烧着,旋转在天空。它对自
己说,哪怕飞到太阳上,我也要飞!一座光秃秃的大山挡住了它的飞行。它无可奈何地在半
山腰转着圈圈。白云淹没了山头。“我一定要找到花田!”它不住地重复着这句话,开始一
点一点向高处飞去。高处的气流几次要将它打压下去,可它却奋力地穿过气流,一路向上飞
去。
⑤最终,它飞过了大山。
⑥这天它在穿越一片田野时,隐隐约约地闻到了花香。这使它感到无比兴奋,疲倦的翅
膀又有了力量。花香竟然来自田野中央一条大道上的马蹄印。柠檬蝶在马蹄印上嗅着,“多
么醉人的花香啊!”它认定那匹马曾四蹄踏过花田,花田也许就在不远的地方。它不假思索
地沿着马蹄印飞着。
⑦马蹄印,马蹄印,还是马蹄印……
⑧花香,花香,还是花香……
⑨但花香渐渐淡了,柠檬蝶犹疑地围着其中一只马蹄印转着圈圈。它犹犹疑疑地飞着,
直到马蹄印消失,它看到了一匹白马,才终于明白,它循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它已飞不动了,
落在了马的耳朵上。而这时,天正渐渐黑下来。月光下,马告诉它:“是的,那边确实有一
大片花田。”
⑩第二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柠檬蝶告别了白马,沿着马蹄印,朝着与昨天相反的方向
飞去。它飞得很快,马蹄印迅速地闪过。
⑪花香,越来越浓。
⑫按白马所说的,翻过一道矮矮的山梁就可看到那片花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