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
1. 在 2018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地位作用做出了全新判断,首
次提出(
)
A.教育事关社会稳定、家庭幸福
B.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
C.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D.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2.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宣烈选项中属于推进教
育现代化基本理念的是(
)
A. 服务国家人民
B.体现前瞻引领
C.注重面向人人
D.突出改革创新
3.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
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具体措施包括(
)
A.突出德育时效、提升德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B.突出德育时效、提升智育水平、开足体育课时、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C.完善德育体系、提升德育水平、开足体育课时、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D.完善德育体系、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
A.社会主义科学性
B.社会主义教育性
C.社会主义方向性
D.社会主义发展性
5.为了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不违背法律限度的前提下,对个别学生的违纪
可以采取的手段是(
)
A.罚款
B.惩戒
C.听课
D.体罚
6.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学生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严加管教,无力管
教的可以(
)
A.将其交给警察管教
B.将其送专门学校矫治或接受教育
C.劝其退学
D.取消学籍
7.教师不仅要在课内校外发挥影响力,还要进行家访,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这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广泛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8.课前学生自学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课堂上师生开展作业答疑、协调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
动,这种教学模式是(
)
A.翻译课常
B.视频教学
C.范例教学
D.程序教学
9.中小学开设的研学放行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分科课程
10.教育要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这句话深
刻提示了教育的(
)
A.经济属性
B.政治属性
C.文化属性
D.科技属性
11.提出强调学生亲自去返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的观点的教育家是
(
)
A.布鲁姆
B.斯金纳
C.布鲁纳
D.斯宾塞
12.学生形成各种操作技能补课缺少的关键环节是(
)
A.示范要领
B.讲解要点
C.反馈信息
D.适当练习
13.下列选项中关于学生奖励和惩罚的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多使用外部奖励不会削弱内部动机
B.惩罚比奖励的效果更好
C.奖励和惩罚不需要考虑个别差异
D.奖励比惩罚的效果更好
14.“我好开心,今天我当值日生,老师表扬了我”这句话反应的是学生自我意识中的
(
)
A.自我认识
B.自我监控
C.自我调节
D.自我体验
15.我们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有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
A.问题表征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高原现象
16.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将眼光俢留在那些优秀的学
生身上,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A.从众效应
B.首因效应
C.期待效应
D.投射效应
17.体育活动中,老师让胆小害怕的学生先看别的同学练习,再让他尝试简单练习,然后进
行难度大的练习,多次练习后学生再面对难度大的练习是也不害怕了,这种消除恐惧心理的
方法是(
)
A.心理放松法
B.系统脱敏发
C.注意转移法
D.意志锻炼法
18.教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划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知觉的(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9.小明解答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无比兴奋、激动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责任感
20.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识字学习时,有的按字音归类识字,有的按偏旁结构
归类识字,这种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选择 A,错误的选择 B。
1.2019 年 4 月召开的河南省教育大会确定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奋
斗目标。(
)
2.《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为了推进国际交流,条
件的义务教育学习可以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
3.对于无故旷课的中小学生,教师和学校要及时与其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取得联系。
(
)
4.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
6.反思有助于教师把经验与理论连接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
7.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职业教育打好基
础。(
)
8.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
)
9.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教师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
)
10.场依存者通常以内在动机为主,对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
)
11.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
12.“笨鸟先行”“勤能补拙”强调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
13.“落叶知秋”说明思维具有直观性。(
)
14.教师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
15.小学生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说明其道德发展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
)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河南省镇平县商丘镇黑虎西小学校长张玉滚,不忘初心,扎根深山 18 年,奋斗在乡
村教育第一线,他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他潜心钻研业务,苦练教学本领,
千方百计上好每一堂课。山区学校寄宿学生多,他学缝衣做饭;学生家庭困难,他慷慨解囊;
山区不通车,他用扁担把学生教材和学习用品挑进大山。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照亮山
区孩子的求学之路。18 年来,他教过 500 多名学生,培养出 16 名大学生,有的还读了研究
生。他先后被誉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时代楷模”“感动中国 2018 年度
人物”。
请结合材料,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注意:下面是答案要点,根据您在考试中的作答,选择您的答案要点
2.小明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不好,特别是数学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考试后,
老师说小刚真笨!他一生气决心,决心下一次一定要考好。于是他加倍努力,终于考了 80
分,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小刚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他的意料,
老师却说:“别人都考了 90 多分,你怎么才考了 80 分?”
结合材料,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进行案例分析。
注意:下面是答案要点,根据您在考试中的作答,选择您的答案要点
3.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蜘蛛爬着爬着就会
掉下来,但它就是不放弃,就这样,蜘蛛一次次掉下来,有一次次地向上爬……这一情景被
两个考试失利的学生看到了,一个学生叹气说,我就像这只蜘蛛一样,总是遭遇挫折和失败,
回天无力呀!另一个学生则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所感动,他承认这正是自己所缺少的,艰
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自己坚强起来,不轻言放弃,就一定会成功!
请结合材料,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注意:下面是答案要点,根据您在考试中的作答,选择您的答案要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1 题,10 分)
请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论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注意:下面是答案要点,根据您在考试中的作答,选择您的答案要点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 1 题,15 分)
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编排了“安全的生活”主题单元,其中一
节是“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主要内容为我们经常与陌生人打交道:走在路上,可能会有
人向我们问路;在公共场所里,有时会有一些不认识的人,主动和我们说话......当我们与
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既热情大方,懂礼貌,又能保护自己,不上当受骗呢?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学生,人数 40 人。
请设计一个体验活动方案,写出活动内容、形式和具体做法。
【内容】贴合“体验性”,具体、详实、可操作。【5 分】
【形式】能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5 分】
【做法】逻辑清晰、各环节衔接流畅。【5 分】
(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了上述特征,但未能说明理由的,酌情扣 2—3 分)
六、作文(40 分)
①要立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
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③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于漪)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及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
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立意点拨】
作文立意:奉献,敬业,奋斗
参考标题:鞠躬尽瘁,播撒希望
参考论点:
奉献是一种崇高的理想;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精神;
奉献是一种恪尽职守的使命。
【立意点拨】
作文立意:奉献,敬业,奋斗。【20 分】
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10 分】
语言准确生动,有文采;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10 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C
3.A
4.C
5.B
6.B
7.A
8.A
9.A
10.B
18.B
11.C
12.D
13.D
14.D
15.C
16.C
17.B
19.A
20.A
二、判断题
1. √ 2.× 3.√
4.×
5.×
6.√
7.×
8.√
9.
√ 10.× 11.√ 12.√
13.×
14.√
15.×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A、张老师扎根深山,奋斗在第一线,对工作高度负责,乐于奉献。千方百计上好每
一堂课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5 分】
B、张教师为学生缝衣做饭,学生困难他慷慨解囊,用无怨无悔的坚守,照亮山区孩子的求
学之路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2.5 分】
C、张教师潜心钻研业务,苦练教学本领,千方百计上好每一堂课,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职业
道德。【2.5 分】
D、张教师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他被誉为“全国师德标兵”“时代楷模”是师范,也
是世界的示范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2.5 分】
2.A、案例中老师违背了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其评价特点为立足过程、促进发展。【3 分】
B、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老师说小刚真笨,老师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小刚,没有看到小刚的
努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 分】
C、评价内容综合化。老师过于注重学生成绩,注重智育,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