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何在?当然来自于边区革命者的奋斗生活,也来自斯诺真实而 【甲】的笔触。他写的是重大的历史,是 kān 称民族脊梁的伟大人物,大气而有味,如同《史 记》,我相信这本书会传流下去。《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却长期以 来在西方拥有众多的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现在收进了新编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 年级上册,是作为纪实类作品收录的,主要想引导学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去感受中国共产党 人的理想信念与 xiōng jīn 气度,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乙】还希望学生们通过对这本书 的学习,掌握新闻类纪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事物,抓住特点,duàn 炼眼力和 提升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 在当今信息【丙】的时代,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选择,是非常必要的。 (节选自温儒敏 《〈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何在》)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填入【甲】【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密集 【丙】通畅 B. 【甲】细致 【丙】爆炸 C. 【甲】细致 【丙】通畅 D. 【甲】密集 【丙】爆炸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脊梁”是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明“伟大人物”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中坚力 量。 B.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兼具史学和文学价值,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以传承与弘扬革命传统”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当改为“以弘扬与传承革命传统”。 D. 【乙】处前后两部分内容阐述了编者收录此书的不同目的,它们是并列分句,之间须用 分号。
【答案】1. 堪;胸襟;锻。 2. B 3. C 4.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______。 ④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⑤人生路上,牵挂满怀。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奇特想象表达了对朋友的牵念;崔颢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的满腔愁绪表达了对家乡的记挂。 【答案】 ①.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③.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 贫贱不能移 ⑤.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⑥.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⑦. 日暮乡关何处 是 ⑧. 烟波江上使人愁 5. 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敬老爱己,从心做起”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班级安排了“亮主张、广宣扬、抒感想”等 系列活动。 图一 图二 (1)【亮主张】班委会设计了“图一”作为活动标识,请结合活动主题解析其主张。 (2)【广宣扬】在“祥泰之州”广场宣传时,几位老奶奶不明白“图二”中“把它放冰箱 里”的意思,请你向她们做解说。 (3)【抒感想】活动总结时,一位受邀家长用《傅雷家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交流发言的 结束语,请结合其内容和活动主题写一段 60 字左右的感想。 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绝不至于大惊小怪……慢慢地你 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 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 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答案】(1)标识中的心是爱心,十字寓意呵护与爱,标识呼吁人们在 5.20 至 5.25 活动 时间里积极敬老爱己,关爱他人,传播心中的爱。 (2)“放进冰箱里”其实指的是换一种方式去理解处理压力,把它变成动力,达到心理减 压的目的。 (3)“爱己”要爱护自己的心灵,慢慢适应并改变精神消沉、受挫无力、悲观失望的境况。 能够做到客观理智地去观察事物,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才能悦纳自己,变得坚强。 二、阅读理解(共 66 分) (一) 阅读张琰①的《出塞曲》,完成小题。 腰间插雄剑,中夜②龙虎吼。 平明登前途,万里□□□。 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③。 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 【注】①张琰,南宋广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 6. 请将“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 7.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 【答案】6. “不”、“回”、“首” 7. 全诗体现出诗人的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 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 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 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 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 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11.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2. 【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 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8. ①. 曾经 ②. 这 ③. 大 ④. 使……劳累 9. D 10. 故/亦欲绝/而弗食 11. (1)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2)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2.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 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 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三) 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 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 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A 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懂。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 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 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 热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 幽默。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他总是在前 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语段二】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老儿答道:“老汉姓金,排行第二。孩儿小字翠莲……”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子两个告道: “若是能勾得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 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 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 你。”……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 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节选自《水浒传》) 【语段三】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 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 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 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 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又吩咐沙 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即“多言多语”),途中更要 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 师父。” 13. 结合上面三个语段,完成下面三小题。 (1)写出人物 A 的姓名。 (节选自《西游记》) (2)鲁达于第二天清晨发付金家“父子”之后,又是如何对付“郑大官人”的?
(3)依据八戒在本次风波中的表现,简析悟空对其“詀言詀语....”的评价是否公平恰当。 14. 在正直、果敢、善战等英雄特质之外,A、鲁达和孙悟空三位人物身上还有什么共同特 点,请结合语段分析。 【答案】13. (1)朱德。(2) 鲁达送走了金氏父女,就去找镇关西。他故意向镇关西买肉, 先消遣他,再动手。不小心把镇关西打死了,就假说镇关西装死,然后逃走。(3)孙悟空 每次打跑白骨精后,八戒都在旁边多言多语,挑拨是非,让唐僧念紧箍咒,最后赶走悟空。 由八戒的表现来看,悟空对其“詀言詀语”的评价是公平恰当的。 14. 语段一中 A 指的是朱德,该段中“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仔细订出读书计 划”,说明朱德负责、细心;语段二中鲁达听了金氏父女的遭遇,决心帮助他们逃离虎口, 考虑到他们没有钱,他资助他们钱财让他们做盘缠,嘱咐他们收拾行李,怕人阻拦他们,就 说“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表现了鲁达做事情负责、细心的特点;语段三中,悟 空被唐僧赶走,临走前还嘱咐沙僧要注意的事项,说明他做事负责、细心。所以三位人物身 上还有做事负责、细心的共同点。 15. 下面是某同学读书笔记中的相关内容,其中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人物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在朱赫来 的成长过程中,保尔经常帮他排忧解难,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B. 阅读联想:《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民族志士,他想办法搜集海底金银财宝 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其行为颇有中国古代的侠士之风。 C. 归因探究:《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经过三起三落,从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 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他的悲剧结局主要是由自己的不坚强,不觉醒造成的。 D. 匠心感悟:《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题由凡人俗称与典雅的先秦古 籍名称组成,产生了奇妙幽默的意味,较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E. 特色鉴赏:《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现实 与浪漫相交织,但就反映真实生活而言,它称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答案】AC (四) 阅读陈志宏的《界外功夫》,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画多年,成一代画匠,也许并非难事,要做一代画师,却实非易事。匠者学技,师 者求艺。 ②技在笔锋墨彩里藏,如林中阳光、草尖露水,只要花足够多的时间,遍地皆可寻见。
艺在广阔天地间、万事万物里,像轻拂而过的凉风,可感可触,却难觅芳踪。艺立于技的基 础之上,却自有其独特的生态。 ③求艺,仅凭业内功夫还不够。宋人彭乘在《墨客挥犀》中说:“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 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①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 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慕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短短数行,切中要害, 值得细品。 ④画花画猫非难事,画出花与猫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独特神韵,却不是光在画界下苦功夫 所能达成的。此艺非技,须在画界之外求得。在界内苦学再久,用功再深,也难得艺上身。 ⑤苏轼曾在一篇文章中讲僧维真画人像,道理也一样 .....。僧维真画曾鲁公,起初不得要领, 画的人像怎么看都没感觉。然而,只在画中人额上添上三道皱纹,作抬头仰视状,便极为相 似。若是找不到“眉后三纹”,再怎么使劲,都难绘出曾鲁公的神韵。捕获到这“三纹”, 不是画技,而是观察之功。 ⑥画龙,点其睛,龙就活过来了;画人,捉其神,人就跃然纸上。人的神韵在何处?画 谱里找不着,古画里也寻不见,一切皆在画界之外。 ⑦真正的画师,成竹在心,不会老惦记画谱,拘泥于画法。只有画匠在画技上斤斤计较, 原地打转,转不出大气场和大格局。 ⑧诗家有云:功夫在诗外。画亦如是,功夫在界外。推而广之,哪行哪业不是这样呢? ⑨界内学技,成一匠之功,依法依规,有理有据,但终难成趣;只有在广阔的界外,摸 爬滚打,下足功夫,方能攀登艺之高峰。 ⑩何为界外?眼光、气度、感情、品性和德行等,诸如此类,是一根根无形的线,牵引 着艺人朝着光明而去。 【注】①披哆:张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 1 期,有删改) 16. 下列关于“界外功夫”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指画谱画法之外的各种功夫。 B. 是指绘画技术之外的观察功夫。 C. 是指各行各业立于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D. 是指画师所具备的技之上的诸如眼光、气度、感情等方面的功夫。 17. 作者既然说第⑤段中的故事与第③段中的故事“道理也一样”,为什么还要再写呢?
18. 结合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你对文中“技”和“艺”关系的理解。 法布尔被默忒林克赞为“昆虫的荷马”,其所著《昆虫记》被作家雨果称为“昆虫的史 诗”。这些赞誉首先源于法布尔科学娴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当然,不仅仅如此,还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自然万物的欣赏与赞美等因素的加持, 这些都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了灵魂和生气。 【答案】16. C 17. 二者论述的道理虽然一样,但是一个画猫,一个是画人,事例更加 充分,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18. 文中的“技”可以理解为法布尔的高超的写作技巧。此艺非技,须在界之外求得,“艺” 可理解为法布尔在运用高超技艺的同时给严谨的学术著作《昆虫记》注入的灵魂和生气。 (五) 阅读陈绍龙的《胎记》,完成下面小题。 ①“胎记在腰,骑马挎刀。” ②儿时,我妈在给我洗过澡之后,常常会拍一下我的屁股说这话。我妈喜悦满格....。我自 然跟着屁颠屁颠,努力把头扭向腰部。纵是我把自己都拧麻花状,在原地转了圈,也没看到 自己腰上的胎记。后来,我自己照镜子发现,我妈讲的胎记只是一颗并不清晰的痣,甚至连 痣都不算,只是一个小黑点,而且,这个黑点“在腰”也很牵强,是长在屁股上方。这个发 现几乎对我是一个打击,好像“骑马挎刀”的前景一下子暗淡了许多。“胎记在腰,骑马挎 刀。”我奶奶也是喜悦满格。她们不断地说“胎记在腰”,我也便跟着自信起来。“屁股上 方”也是腰,而且,奶奶还能隔着我的衣服,准确地摸到那个黑点的位置,我近乎惊讶。更 让我惊讶的是,我妈也能准确地找到那个点,我父亲也能。 ③奇了,怪了!这个困惑纠缠了我整个的童年。 ④我常常独自去摸自己的腰,去找屁股上的那个黑点。“硬硬的,还在。”就这感觉。 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一直纠缠着我不放。想着逝去的奶奶和父亲,想着年已古稀的我妈;在 我近些日写“乡愁绘本”的时候,我去摸这颗痣,却无厘头地想着去寻找故乡的胎记,去摸 故乡的腰。反复地摩挲,我真的一下子就摸到那颗痣了,是一颗一点也不模糊的“毛痣”。 ⑤一片竹林。 ⑥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一方竹林让故乡 雅致..起来。 ⑦以竹当简,我哪里是穿越那么远呢。不过,我们会在竹上写字,把竹都当成写字版。 在竹上写字一般都用套被针,就是缝被子的针。大,我妈说叫“一号针”,在我妈的针线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