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江西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7 年江西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l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4 页,共 150 分. 考生注意: 第Ⅰ卷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 上 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 写作 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P(A+B)=P(A)+P(B) 如果事件 A、B 相互独立,那么 P(A·B)=P(A)·P(B)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S=4πR2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球的体积公式 V= 4 πR3 3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次的概率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Pn(k)=Ck n Pk (1 一 P) kn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简  的结果是 42 i 2) 1( i  2. 2 A.2+i 3 x x lim 1  x 1 x A.等于 0   B.-2+i C.2-i D.-2-i B.等于 l C.等于 3 D.不存在 3.若 tan(  4 )   3 ,则 cot α等于 A.-2 4.已知( x + 3 x 3 B. 1 2 C. 1 2 D.2 )n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与其各项二项式系数的和之比为 64,则 n 等于 A.4 B.5 C.6 D.7 5.若 0<x<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2
3 A.sin x< x  3 B.sin x> x  C.sin x< 6.若集合 M  },2,1,0{ N  ,{( yx |) x  2 y 01  且 x  4 x 2  2 y 2 D.sin x> 4 x 2  2 ,01  , Myx  },则 N中元素 的个数为 A.9 B.6 C.4 D.2 7.如图,正方体 AC1 的棱长为 1,过点 A作平面 A1BD的垂线,垂 足为点 H.则以下命题中,错误..的命题是 A.点 H是△A1BD的垂心 B.AH垂直平面 CB1D1 C.AH的延长线经过点 C1 D.直线 AH和 BB1 所成角为 45° 8.四位好朋友在一次聚会上,他们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了形状不同、内空高度相等、杯口 半径相等的圆口酒杯,如图所示.盛满酒后他们约定:先各自饮杯中酒的一半.设剩余酒 的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为 h1,h2,h3,h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h2>h1>h4 B.h1>h2>h3 C.h3>h2>h4 D.h2>h4>h1 9.设椭圆 2 2 x a  2 2 y b  (1 a >>b )0 的离心率为 e= 1 2 ,右焦点为 F(c,0),方程 ax2+bx-c= 0 的两个实根分别为 x1 和 x2,则点 P(x1,x2) A.必在圆 x2+y2=2 内 B.必在圆 x2+y2=2 上 C.必在圆 x2+y2=2 外 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10.将一个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A. 1 9 B. 1 12 C. 1 15 D. 1 18 11.设函数 f(x)是 R 上以 5 为周期的可导偶函数,则曲线 y=f(x)在 x=5 处的切线的斜率 为 A.- 12.设 的 1 5 : )( xfp B.0 C. 1 5 D.5  x e  ln x  2 2 x  mx  1 在(0,+∞)内单调递增, mq : 5 ,则 p是 q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注意事项: 第Ⅱ卷 第Ⅱ卷 2 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设函数 y=4+log2(x-1)(x≥3),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 1 9 14.已知数列{an}对于任意 p,q ∈N*,有 ap+aq=ap+q,若 a1= ,则 a36= . 15.如图,在△ABC中,点 O是 BC的中点,过点 O的直线分别交直线 AB、AC于不同的两点 M、N,若 AB  AMm , AC  ANn ,则 m+n的值 为 . 16.设有一组圆 Ck (: x  k )1 2  ( y  )3 k 2  2 k 4 ( Nk  * ) .下列四个 命题: A.存在一条定直线与所有的圆均相切 B.存在一条定直线与所有的圆均相交 C.存在一条定直线与所有的圆均不.相交 D.所有的圆均不.经过原点 其中真命题的代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代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f ( x )      cx  2  x 2 c 1  k 0( << x c ) ( c  x < )1 在区间(0,1)内连续,且 ( 2  cf ) 9 8 . (1)求实数 k 和 c 的值; (2)解不等式 )( >xf 2 8 1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函数 y  2 cos(   x )( x  R 0,    的  2 ) 图象与 y 轴交于点(0, 3 ),且在该点处切线的斜 率为一 2. (1)求θ和ω的值; (2)已知点 A(  2 ,0),点 P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点 Q(x0,y0)是 PA的中点,当 y0= 3 , 2 x0∈[  2 ,π]时,求 x0 的值.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陶瓷厂准备烧制甲、乙、丙三件不同的工艺品,制作过程必须先后经过两次烧制,当 第一次烧制合格后方可进入第二次烧制,两次烧制过程相互独立.根据该厂现有的技术 水平,经过第一次烧制后,甲、乙、丙三件产品合格的概率依次为 0.5, 0.6, 0.4.经 过第二次烧制后,甲、乙、丙三件产品合格的概率依次为 0.6,0.5,0.75. (1)求第一次烧制后恰有一件产品合格的概率; (2)经过前后两次烧制后,合格工艺品的个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期望.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右图是一个直三棱柱(以 A1B1C1 为底面)被一平面所截得到 的几何体,截面为 ABC.已知 A1B1=B1C1=l,∠AlBlC1=90°, AAl=4,BBl=2,CCl=3. (1)设点 O是 AB的中点,证明:OC∥平面 A1B1C1; (2)求二面角 B—AC—A1 的大小; (3)求此几何体的体积.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动点 P到点 A(-l,0)和 B(1,0)的距离分别为 d1 和 d2, ∠APB=2θ,且存在常数λ(0<λ<1=,使得 d1d2 sin2θ=λ. (1)证明:动点 P的轨迹 C为双曲线,并求出 C的方程; (2)过点 B作直线交双曲线 C的右支于 M、N两 点,试确定λ的范围,使OM ·ON =0,其中点 O 为坐标原点. 22.(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正整数数列{an}满足:a2=4,且对于任何 n∈N*,有 2  1 a n 1  < n a 1 n 1 a  n 1  n  1  1 (1)求 a1,a3; (2)求数列{ an }的通项 an . 2 <  1 a n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6.C 11.B 二、填空题 2.B 7.D 12.B 3.A 8.A 4.C 9.A 5.D 10.B 13.[5 ), ∞ 14. 4 15. 2 16. B D, 三、解答题 17.解:(1)因为 0 1c  ,所以 2c c , 由 2 f c  ,即 3 ( c   , ) 91 8 c  . 1 2 9 8 又因为 ( ) f x        1 2 x   1      k 1 2  4 x 2  ≤ x  1 0   x 1 2       在 x  处连续, 1 2 所以 f    1 2      2 2   k (2)由(1)得: ( ) f x        5 4 1 2 ,即 1k  . 0   x 1 2 x   1      1 2  4 x 2  1 ≤ x  1 由 ( ) f x  2 8 1  得,当 0 当 1 2 x ≤ 1 时,解得 1 2 x ≤ 1 2 5 8 , x  时,解得       2 4 x  . 1 2 所以 ( ) f x  2 8 1  的解集为 x      2 4   x 5 8      . 18.解:(1)将 0 x  , y  代入函数 2cos(  3 y ) x   得 cos  , 3 2 因为 0 ≤ ≤ ,所以   .    2 6 ) 2 sin( x    , 又因为 y     xy  0   , 2   ,所以  6 2 ,  因此 2cos 2    y x   6    .
(2)因为点 A   2     ( 0 Q x , , 0 y, 是 PA 的中点, 0 y  , ) 0 3 2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02 x      2 , . 3     又因为点 P 在 2cos 2    y x   6    的图象上,所以  cos 4   x 0  5  6     3 2 . 因为 ≤ ≤ ,所以  x 0 ≤  2 ≤ , 19  6 7  6 4 4 x 0 5  6 5  6 13  6  x 或 0   .  5  6 x  或 0 4 x 从而得 0 2  3 x 即 0 11  6 3  4  . 19.解:分别记甲、乙、丙经第一次烧制后合格为事件 1A , 2A , 3A , (1)设 E 表示第一次烧制后恰好有一件合格,则  1  ( ( ) AAAp EP 3 0.5 0.4 0.6 0.5 0.6 0.6 0.5 0.4 0.4 0.38    ( AAAP 3   ) ( AAA 3 1   2      )      2 1 2 ) . (2)解法一:因为每件工艺品经过两次烧制后合格的概率均为 p  , 0.3 所以 ~ (3 0.3) B , , 故 E np   3 0.3 0.9  . 解法二:分别记甲、乙、丙经过两次烧制后合格为事件 A B C, , ,则 ) ( P A ) 0.3  , ( P B ( P C   ) 所以 ( P  0)   (1 0.3) 3  0.343 , ( P  1) 3 (1 0.3)    2  0.3 0.441  , ( P  2) 3 0.3   2  0.7  0.189 , ( P  3) 0.3  3  0.027 . 于是, ( ) 1 0.441 2 0.189 3 0.027 E        20.解法一: (1)证明:作 OD AA∥ 交 1 1A B 于 D ,连 1C D . 1 则 OD BB 1 ∥ ∥ . CC 1  . 0.9 A 2A O 1A D C 2C 1C H B 1B
因为O 是 AB 的中点, AA BB 1 OD 所以   1 1 ( 2 ) 3   CC 1 . 则 1ODC C 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 OC C D∥ . 1 1C D  平面 1 1 1 C B A 且OC  平面 1 1 1 C B A , 则OC ∥面 1 1 A B C . 1 (2)如图,过 B 作截面 2 BA C ∥面 1 1 A B C ,分别交 1AA , 1CC 于 2A , 2C . 2 1 作 BH A C 2 2 于 H ,连CH . 因为 1CC  面 2 BA C ,所以 1CC 2 BH ,则 BH  平面 1AC . 又因为 AB  , 所以 BC AC 角. 因为 BH  2 2 2 BC  , 5 AB ,根据三垂线定理知CH AC   AC BC AC ,所以 BCH∠ 3   2 2 2 . 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 ,所以 sin ∠ BCH  BH BC  1 2 ,故 ∠ BCH   30 , 即: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30 . (3)因为 BH  2 2 ,所以 V B  CCAA 2 2  V BCACBA 111  2 2 1 3  S CCAA 2 2  BH S  CBA 111  BB 1  2  2 2  1 2 . )21(  1 1  3 2 1 12  2 所求几何体体积为 B AA C C  2 2  V A B C A BC 1 1 1  2  . 3 2 2 V V  解法二: (1)如图,以 1B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0 1 4) A ,, , (0 0 2) B ,, , (1 0 3) C ,, ,因为O 是 AB 的中点,所以 O    A O 10 , , , 2    3  OC  1   , , .  1 2    0 y 1A C x 1C z B 1B
 n  易知, (0 0 1) ,, 是平面 1 1 A B C 的一个法向量. 1 (2) (0 1   , , , 2) 因为  AB   ( m x 设  0 nOC ,OC  平面 1 1 A B C ,所以OC ∥平面 1 1 A B C . 1 1  BC  (1 0 1) ,, , , , 是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则 y z ) 则 mAB   ,0 mBC   0 得: 0 y 2 z        0 x z  取 x z   , 1  m  (1 2 ,, . 1)   l  显然, (11 0) ,, 为平面 1 AAC C 的一个法向量. 1 则 cos  , lm  lm  | | lm  | |  021  2 6   3 2 , 结合图形可知所求二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 B AC A 1  的大小是 30 .  (3)同解法一. 21.解法一:(1)在 PAB△ 中, AB  ,即 2 2 2  2 d 1  d 2 2  2 d d 1 2 cos 2  , 4 (  d 1  d 2 2 )  4 d d 1 2 2 sin  ,即 d 1  d 2  4 4  d d 1 2 sin 2   2 1 点 P 的轨迹C 是以 A B, 为焦点,实轴长 2 a  2 1  的双曲线.    (常数),  2 方程为: 1 x  2 2 y     1 . (2)设 ( M x y, , 1 ) 1 ( N x y, 2 2 ) ①当 MN 垂直于 x 轴时, MN 的方程为 1x  , (11)M , , (1 1) N , 在双曲线上. 即 1 1     1           1 0 1 2 5 1   2 ,因为 0 1  ,所以   5 1  2 . ②当 MN 不垂直于 x 轴时,设 MN 的方程为 y  ( k x 1)  . 由  2  x  1    y  2  y   ( 1) k x  1 得:    (1   2 )  k   2 x  2(1  )  2 k x (1   )(  k 2   ) 0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