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 把该项的序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涂.) 1.(3 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看到物质的许多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电灯发光 B. 湿衣服晾干 C.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D. 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电灯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 C、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是因为水分蒸发,氯化钠溶解不了,析出晶体,没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 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 变化. 2.(3 分)在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地方都标有图标或字样.下列图标中,禁止烟火的图标 是( ) A. B. C. D .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3 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氯气 D. 氮气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回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 较多且性质不活泼”.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 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3 分)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不同质量数不同,即质子数、中子数的和 不同,所以原子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 故选 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注意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种 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 5.(3 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①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二氧化硫 ⑤高锰酸钾 ⑥铁粉 ⑦甲烷 ⑧氧化 铁. A. ①②③ B. ③④⑧ C. ⑤⑥⑦ D. ①②⑧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 元素. 解答: 解:①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②氧气是由一种元 素组成,属于单质;③水蒸气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④二氧化硫由硫元素 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⑤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⑥铁粉由铁元素 组成,属于单质;⑦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⑧氧化铁由氧 元素和铁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故选 B. 点评: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 备. 6.(3 分)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物
B. 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1:8 D. 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2:1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质量比 的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计算判断. D、根据醋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醋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 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故选项说法 正确. D、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一个醋酸分子是由 2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则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有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与 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3 分)已知某钾盐可发生如下反应:4K2Cr2O7 4K2CrO4+2X+3O2↑,则生成物 X 的化 学式是( ) A. CrO2 B. CrO3 C. Cr2O5 D. Cr2O3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
不变;从宏观上元素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根据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在反应前后不变可 以判断:生成物 X 中有两个 Cr 原子、三个氧原子,Cr 元素是正价,氧元素是负价;注意“正 前负后”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A、应该有两个 Cr 原子、三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B、缺少一个 Cr 原子,故选项错误; C、多了两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D、生成物 X 中有两个 Cr 原子、三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考点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还 要注意按照“正前负后”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8.(3 分)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体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 B.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C.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D. 冬季使用融雪剂清雪,虽然能减少交通事故,但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考点: 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 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根据含磷洗衣粉的危害考虑;B、根据废弃塑料焚烧的污染情况考虑;C、根据 乙醇燃烧的产物考虑;D、根据融雪剂的特点考虑. 解答: 解:A、含磷洗衣粉能污染水体形成赤潮和水华现象,故 A 错; B、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 B 错;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为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使用乙醇汽油 不能减少温室效应,故 C 错; D、采用大量撒工业盐或各类含有氯化物成分的融雪剂进行快速除雪,积雪融化后,便捷了
交通,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污染和危害,对土壤造成了污染.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含磷洗衣粉对环境的污染,塑料焚烧处理的污染,融雪剂 的危害. 二、化学填空题(本题包括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9.(1 分)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自来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 化处理的,主要的净化过程是: 加明矾→沉淀→过滤→通氯气 . 考点: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自然界的水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以及含有细菌等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自然界的水一般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沉降,再 进行沉淀,使颗粒大的先沉淀,然后过滤,将不溶物除去,最后通入氯气进行消毒杀菌. 故答案为:加明矾→沉淀→过滤→通氯气. 点评: 在解水的净化题时,主要从水中含有的杂质分析除杂的步骤,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 和方法除去杂质即可. 10.(3 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为: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在 20℃时将 31.6g 硝酸钾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搅拌,此时溶液为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 饱和);如将该溶液降温到 0℃,应看到的现象是 析出晶体 ;再将该溶液升温到 40℃, 溶液应是 不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解答. 解答: 解:固体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 的质量,因为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故在 20℃时将 31.6g 硝酸钾放入 100g 水中
正好饱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 20℃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0℃ 会析出晶体;再升高温度到 40℃,此时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63.9,溶液将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饱和;析出晶体;不饱和. 点评: 此题考查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有一定帮助. 11.(6 分)为了判断 Fe、Cu、Zn、Ag 的金属活动性,圆梦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请 将相应的内容填写: (1)将四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内,有气体产生的是 Fe、Zn ,其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任意写一个);将能与盐酸反应并且有气体生成的金属分别放入 FeCl2 溶液和 ZnCl2 溶液中,在金属表面有物质析出,该金属是 Zn ,其化学方程式为 Zn+FeCl2=Fe+ZnCl2 . (2)将没有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分别放入 AgNO3 溶液和 CuCl2 溶液中,在金属表面有物质析 出,该金属是 Cu ,从而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Zn>Fe>Cu>Ag .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 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反应均为置换反应,根据反 应物和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 解答: 解:(1)Fe、Zn 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的前面,放入稀盐酸内,有气体产 生,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Zn+2HCl=H2↑+ZnCl2;Zn 在铁的前面,能把铁从 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其化学方程式为:Zn+FeCl2=Fe+ZnCl2; (2)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Cu 在银的前面,能把银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从而得出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Ag 故答案为:(1)Fe、Zn;Fe+2HCl=FeCl2+H2↑;Zn;Zn+FeCl2=Fe+ZnCl2; (2)Cu;Zn>Fe>Cu>Ag. 点评: 掌握好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4 分)实验室有三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硝酸铵、碳酸钾和稀盐酸,现在只 给 NaOH 和盐酸两种试剂.为了鉴别,小军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相应内容:
将三种溶液分别取少量置于三支试管,分别加入 NaOH 溶液,有刺激性气体放出的一定是 硝 酸铵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NH4NO3=NaNO3+NH3↑+H2O ;将其余二种溶液分别取 少量置于试管,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的一定是 碳酸钾 ,另一种则是 稀盐酸 .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硝酸钠;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钾、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 解: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NH4NO3=NaNO3+NH3↑+H2O;碳酸钾和氢氧化钠不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无现象; 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硝酸铵;NaOH+NH4NO3=NaNO3+NH3 ↑+H2O;碳酸钾;稀盐酸. 点评: 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 三、化学实验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3.(8 分)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如图),其中装置 C 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木炭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请回答: (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装置 B 的作用是 吸收 CO2 气体中的水分(或干燥 CO2 气体) ; (3)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玻璃管内的实验现 象为 红棕色固体变黑 ; (4)装置 E 中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5)酒精灯 F 的作用是 点燃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