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资料共3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题目:《心脏的结构》 内容: 基本要求: (1) 要有适当的板书。 (2) 要有小组合作环节。 (3) 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大家平时喜欢运动吗?运动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感觉到心脏狂跳不止,
呼吸也非常急促。) 教师继续追问: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其意义是什么?这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密不可分,那 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究竟是什么呢?引出课题。 (二)新课展开 (1)心脏在身体的部位。将手按住胸部左侧,大家能感受到心脏在跳动吗?心脏在我们身体内 何处呢?(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跟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 (2)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心脏橡胶模型,并提出要求:前后桌 4 人为一小组,上讲台来观察和 触摸,观察心脏的外形像什么?并触摸心脏壁,来感受它的薄厚。(学生回答,像一个桃子, 像自己平时画的心。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心脏外面有心脏壁,主要是肌肉组织组成。 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内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几个部分。 那左右不相通的几个部分是什么?那么心脏内部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 (2)多媒体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心脏的内部有几个腔?他们分别与哪些血管 相连?(左右心房,心室。上房下室,如何画。—与血管的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 室与肺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 (3)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倒流呢? (左右不通,上下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 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 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4)从心脏解剖图可以看出,心室比心房的心脏壁厚,请大家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 同?(心脏是由肌肉组织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教师进一步总结心脏收缩舒张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 (三)巩固提升 同桌两个说一说心脏的结构都有哪些?具体的位置都在哪里?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课下预习血液循环的途径。 【答辩题目】 1.简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 一、考题回顾 题目:《尿的形成》 内容:
尿的形成和排出 肾脏(kidney)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图 4-44)。每个肾脏包括大约 100 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 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的血管球,由入球 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 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里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 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个“小漏斗”。 3 要求
(1)教学过程中有互动环节; (2)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要有过程性评价。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病人看病,医生有时会要求病人做尿常规化验,同学们知道这项检査能反映人体 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泌尿系统),追问:泌尿系统中肾脏是最重要的器官!尿液在肾脏中 是怎么形成的呢?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提出问题:肾脏中的什么结构起重要作用?请自学感知,探索交流。 (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观察 PPT 上的肾单位结构图,小组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①肾单位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②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在黑板前板画并标注出各部位结构的名称。 2.尿的形成 模拟活动:筛粮食
教师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绿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 你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筛子),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参与活动,动手将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 教师由此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 “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筛出去和捡回来。) 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 引导:“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 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课件展示:血液透析示意图。 师强调:人工肾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依靠体外循环装置净化血液,又称“血液透析”。 2.学以致用:为什么这位病人要做血液透析?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画概念图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课后大家查阅资料关于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哪些物质被过滤出去了?原尿流经肾小管又 有哪些物质被重吸收回来了呢? 【答辩题目】 1.请简述尿的形成过程。 2.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 一、考题回顾 题目:细菌 2.内容: 通过上面的活动可以知道,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 区别是,细菌虽有 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prokaryotes)。此外,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有鞭毛,细菌没有叶绿体,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 中的分解者。 小资料 荚膜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鞭毛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 细菌的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图 5-45)。分裂完的细菌长大 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 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宜环境中,又能萌发成 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3.基本要求: (1)要创设适当的情景; (2)要有互动环节; (3)试讲时间 10 分钟。 答辩题目 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 2.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洗手去,手上的细菌很多,不然 细菌会跑到你的肚子里去。”那时,我想同学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细菌究 竟怎样进行繁殖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导入新课) (二)动手探究,学习新知 知识点一: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上节课学习了细菌的结构,它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等结构。与动植物的区别是什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最主要的区别:细菌虽有 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细胞外有荚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