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6 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 BAP  )  ) ( AP  ( BP ) 球是表面积公式 4 R S  2 如果事件 A、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 BAP  )  ( ( BPAP )  )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那么 球的体积公式 4 R V  3 3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 kP n  k PC k n 1(  P ) kn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 ,集合  6 0 x 2 x 1   ,则集合 A B   3 2 5  x (1)已知集合 A  (A) (C) x 2 x  x 2 x  x x   3  3  B  (B) (D) x 2 x  x 1    x  3  3 (2)函数  f x   ln  x    1 , x  的反函数是 1  (A)  f 1  (C)  f 1  x   e 1x   x R   x   x 10  1  x  1  (B)  f 1  (D)  f 1  x   10 1x   x R   x   x e  1  x   1 (3)曲线 y  4 x 3  在点 x 1, 3   处的切线方程是  (A) 7 x y  4 (C) y x  4 (B) 7 x y  2 (D) y x  2 (4)如图,已知正六边形 1 2 3 4 5 6 PP P P P P ,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中最大的是   PP PP 1 3   PP PP 1 5 (A) 1 2 (C) 1 2   PP PP 1 4   PP PP 1 6 (B) 1 2 (D) 1 2 (5)甲校有 3600 名学生,乙校有5400 名学生,丙校有1800 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 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 90 人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 学生
(A)30 人,30 人,30 人 (C) 20 人,30 人,10 人 (B)30 人, 45 人,15 人 (D)30 人,50 人,10 人 (6)下列函数中,图象的一部分如右图所示的是 (A) sin  y   x   6    (B) sin 2    y x     6   (C) cos 4    y x     3   (D) cos 2    y x     6  (7) 已知二面角 l   的大小为 060 , ,m n 为异面直线,且 m  的角为 n   ,则 ,m n 所成 , (A) 030 (B) 060 (C) 090 (D) 0 120 (8) 已知两定点  A   2,0 , B  1,0  ,如果动点 P 满足 PA  2 PB ,则点 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A)9 (B)8 (9) 如图,正四棱锥 P ABCD  (C) 4 (D) , , 底面的四个顶点 , A B C D 在球O 的同一 个大圆上,点 P 在球面上,如果  ,则球O 的表面积是 16 V  P ABCD 3 (C)12 (D)16 (A) 4 (B)8 x  与抛物线 2 y 3 (10) 直线 y x 交于 ,A B 两点,过 ,A B 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 4 垂足分别为 ,P Q ,则梯形 APQB 的面积为 (A)36 (11)设 , (B) 48 ,a b c 分别是 ABC (C)56 的三个内角 , (D) 64 ,A B C 所对的边,则 2a   b b c  是  2A B 的 (A)充要条件 (C)必要而充分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2)从 0 到9 这10 个数字中任取3 个数字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这个数不能被 3 整除的概率为 (A) 41 60 (B) 38 54 (D) 19 54 (C) 35 54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 展开式中的 3x 系数为 (用数字作答) 1 2x 10
(14)设 ,x y 满足约束条件:      y x 1  1 2 y    x 10 2 x ,则 2  z x  的最 y 小值为 ; (15)如图,把椭圆 2 2 y x 25 16  的长轴 AB 分成8 等份,过每个 1 分点作 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 1 点, 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      P F 2 P F 3 PF 1 P F 4 P F 5 P F 6  P F 7  ; P P P P P P P 七个 , , , , , , 2 3 7 4 5 6 (16) ,m n 是空间两条不同直线, ,是两个不同平面,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 m     n // // , ,   m n ② m n  ,      m // , n //  ③ m n  ,    m // // ,   n  ④ m  ,  // m n ,   //   n 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大题满分 12 分) 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记为 , S a 1 n  1, a n 1   2 S n  1  n  1  (Ⅰ)求 n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 nb 的各项为正,其前 n 项和为 nT ,且 3 15 T  ,又 1 a  , b a 1 2  , b a 2 3  b 3 成等比数列,求 nT (18)(本大题满分 12 分) 已知 , ,A B C 是三角 形 ABC 三内角 ,向量  m     1, 3 ,  n   cos ,sin A A  ,且   m n  1 (Ⅰ)求角 A ; 1 sin 2 B  2 2 sin B (Ⅱ)若 cos    3 ,求 tan B B
(19)(本大题满分 12 分) 某课程考核分理论与实验两部分进行,每部分考核成绩只记“合格”与“不合格”, 两部分考核都是“合格”则该课程考核“合格”,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核中合格的概率 分别为 0.9,0.8,0.7 ;在实验考核中合格的概率分别为 0.8,0.7,0.9 ,所有考核是否合格相互 之间没有影响 (Ⅰ)求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核中至少有两人合格的概率; (Ⅱ)求这三人该课程考核都合格的概率。(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20)(本大题满分 12 分) 如 图 , 在 长 方 体 ABCD A B C D 1 1 1  1 中 , ,E P 分 别 是 ,BC A D 的 中 点 , ,M N 分 别 是 1 1 ,AE CD 的 中 点 , 1 AD AA a AB   , 1  2 a (Ⅰ)求证: //MN 面 ADD A ; 1 1 (Ⅱ)求二面角 P AE D  的大小。  (21)(本大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 f x   x 3 3  ax  1,  g x    f x   ax  ,其中   5 'f x 是的导函数 (Ⅰ)对满足 1    的一切 a 的值,都有  1a g x  ,求实数 x 的取值范围;  0 (Ⅱ)设 a m  ,当实数 m 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函数 2 y   f x  的图象与直线 3 y  只 有一个公共点 (22)(本大题满分 14 分)  已知两定点  F 1 1  与曲线 E 交于 ,A B 两点  2,0 , kx 2,0 F 2   y 线 E ,直线  PF ,满足条件 2  PF 1  2 的点 P 的轨迹是曲 (Ⅰ)求 k 的取值范围; (Ⅱ)如果 AB  6 3 的面积 S  ,且曲线 E 上存在点C ,使OA OB mOC     ,求 m 的值和 ABC 2006 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题 号 答 案 1 C 2 A 3 D 4 A 5 B 6 D 7 B 8 C 9 D 10 11 12 B A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 展开式中的 3x 系数为 960 (用数字作答) 1 2x 10      (14)设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小值为 6 ; y x 1  1 2 y    x 10 2 x ,则 2  z x  的最 y (15)如图,把椭圆 2 2 x y 25 16  的长轴 AB 分成8 等份,过每个 1 分点作 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 1 P P P P P P P 七个点, F 是椭圆的一个焦 , , , , , , 2 3 4 5 6 7 点,则 PF 1  P F 2  P F 3  P F 4  P F 5  P F 6  P F 7  35 ; (16) ,m n 是空间两条不同直线, ,是两个不同平面,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 m     n // // , ,   m n ② m n  ,      m // , n //  ③ m n  ,    m // // ,   n  ④ m  ,  // m n ,   //   n 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①,②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大题满分 12 分) 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记为 , S a 1 n  1, a n 1   2 S n  1  n  1  (Ⅰ)求 n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 nb 的各项为正,其前 n 项和为 nT ,且 3 15 T  ,又 1 a  , b a 1 2  , b a 2 3  b 3 成等比数列,求 nT 本小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以及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满分 12
分。 解:(Ⅰ)由 1 n a   2 S n 1  可得 a n  2 S n 1   1  n  ,两式相减得 2  a n 1   a n  2 , a a n n 1    3 a n n  2  a 又 2 12 S 1 3 a   ∴ 2 13 a 故 na 是首项为1,公比为 3 得等比数列 ∴ na 13n  (Ⅱ)设 nb 的公比为 d 由 3 15 T  得,可得 1 b  b 2  b 3 15  ,可得 2 b  5 b 故可设 1   5 , d b 3   5 d a 又 1  1, a 2  3, a 3  9 由题意可得 5   d  1 5   d 9    5 3  2 d 解得 1 22, d  10 ∵等差数列 nb 的各项为正,∴ d  0 ∴ d  2 ∴ T n  3 n   1  n n  2   2 n 2  2 n (18)(本大题满分 12 分) 已知 , ,A B C 是三角 形 ABC 三内角 ,向量  m     1, 3 ,  n   cos ,sin A A  ,且   m n  1 (Ⅰ)求角 A ; 1 sin 2 B  2 2 sin B (Ⅱ)若 cos    3 ,求 tan B B 本小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公 式以及倍角公式,考察应用、分析和计算能力。满分 12 分。 解:(Ⅰ)∵   m n  1 ∴  1, 3    cos ,sin A A   1 即 3 sin A  cos A  1
 2 sin    A  3 2  cos A  1 2      1 sin    A     6    6   6 6  3  1 2   A 5   6 6  ∵ 0 ,  A ∴ A  ∴ (Ⅱ)由题知 2 sin B  A 1 2sin cos B  2 sin cos  sin cos B  B B 2   B B 2cos  3 ,整理得 2 B  0 ∴cos ∴ tan 0B  ∴ 2 tan 2B  或 tan tan  1 B   B B   2 0 而 tan B   使 2 cos 1 B  sin 2 B  ,舍去 0 ∴ tan 2B  (19)(本大题满分 12 分) 某课程考核分理论与实验两部分进行,每部分考核成绩只记“合格”与“不合格”, 两部分考核都是“合格”则该课程考核“合格”,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核中合格的概率 分别为 0.9,0.8,0.7 ;在实验考核中合格的概率分别为 0.8,0.7,0.9 ,所有考核是否合格相互 之间没有影响 (Ⅰ)求甲、乙、丙三人在理论考核中至少有两人合格的概率; (Ⅱ)求这三人该课程考核都合格的概率。(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本小题主要考察相互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概率的计算方法,考察应用 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 12 分。 解:记“甲理论考核合格”为事件 1A ,“乙理论考核合格”为事件 2A ,“丙理论考核合格” 为事件 3A , 记 iA 为 iA 的对立事件, 1,2,3 i  ;记“甲实验考核合格”为事件 1B ,“乙实 验考核合格”为事件 2B ,“丙实验考核合格”为事件 3B , (Ⅰ)记“理论考核中至少有两人合格”为事件C ,记C 为C 的对立事件 解法 1:  P C      2 1 2 A A A 1 3  P A A A 3  P A A A 3 0.9 0.8 0.3 0.9 0.2 0.7 0.1 0.8 0.7 0.9 0.8 0.7    P A A A 3   A A A 1 3   A A A 1 3   P A A A 3 P A A A 3   2  1    1     1 2    2 2 2 1 2  
解法 2:  P C   0.902  1 P C     1 P A A A 3 1 2     2 2  A A A 1 3  P A A A 3 A A A 1 3  A A A 1 3   P A A A 3  2 2   1   1      2 1   P A A A 3 0.1 0.2 0.3 0.9 0.2 0.3 0.1 0.8 0.3 0.1 0.2 0.7  P A A A 3                1 2 1 1 2  1 0.098   0.902  所以,理论考核中至少有两人合格的概率为 0.902 (Ⅱ)记“三人该课程考核都合格” 为事件 D   P D P A B 1 A B 2            1 2 A B 3 3        P A P B 3    3        P A B P A B 2      1 1 2    P A B 3  3  1      1         P A P B P A P B 2 2 0.9 0.8 0.8 0.8 0.7 0.9    0.254016 0.254 所以,这三人该课程考核都合格的概率为 0.254 (20)(本大题满分 12 分) 如 图 , 在 长 方 体 ABCD A B C D 1 1 1  1 中 , ,E P 分 别 是 ,BC A D 的 中 点 , ,M N 分 别 是 1 1 ,AE CD 的 中 点 , 1 AD AA a AB   , 1  2 a (Ⅰ)求证: //MN 面 ADD A ; 1 1 (Ⅱ)求二面角 P AE D  的大小。  本小题主要考察长方体的概念、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 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满分 12 分 解法一: (Ⅰ)证明:取CD 的中点 K ,连结 ,MK NK ∵ , ,M N K 分别为 AK CD CD 的中点 , , 1 ∵ MK AD NK DD 1 // // , ∴ //MK 面 ADD A , 1 1 //NK 面 ADD A 1 1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