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11 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60 小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
1、需要采集有关自变量和因变量资料的调查研究是(A)。
A.因果关系调研
B.描述性调研
C.预测性调研
D.探索性调研
2、属于书面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C)。
A.调研的时间进度
B.调研的内部因素
C.调研的方式方法
D.调研的外部因素
3、目前我国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是(C)。
A.确保质量
B.降低成本
C.双向选择
D.德才兼备
4、信息具有滞后性的原因是(B)。
A.信息流总落后于资金流
B.信息流总落后于物流
C.物流总落后于信息流
D.资金流总落后于信息流
5、信息的准确性的另一个含义是(A)。
A.同一信息具有统一性或唯一性
B.同一信息具有完整性或唯一性
C.同一信息具有唯一性或连贯性
D.同一信息具有完整性或连贯性
6、企业管理体制中的“制”指的是(A)。
A.企业组织的无形部分
B.中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C.不同管理单元的沟通
D.决策层对整个企业的控制力
7、企业组织的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管理幅度越大,管理的层次(B)。
A.越多
B.越少
C.可能多可能少
D.不变
8、在工作丰富化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有(A)。
A.多样化和任务的整体性
B.多样化和任务的协调性
C.任务的整体性和任务的趣味性
D.多样化和任务的趣味性
9、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C)。
A.因人设岗
B.因制设岗
C.因事设岗
D.因利设岗
10、企业各部门对员工的补充需求量主要包括(A)。
A.由于实际发展所必须增加的人员和由于“自然减员”所需补充的人员
B.由于企业经济性裁员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员和由于“自然减员”所需补充的人员
C.由于实际发展所必须增加的人员和由于企业经济性裁员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员
D.由于劳动力价格下降所增加的人员和由于企业经济性裁员后所需要增加的人员
11、人员招聘的最终目的是(D)。
A.保证组织有足够的人力需求
B.选择素质高、质量好的人才
C.招聘到最优的人才
D.达到组织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12、人员配置的根本目的是(A)。
A.使得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B.为任何人找到和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
C.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形成整体优势
D.保持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
13、招聘一般专业技术人员通常采取的(B)途径
A.猎头公司
B.人才交流中心
C.熟人推荐
D.大学校园
14、以下关于推荐法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C)。
A.使用推荐法招聘成功的概率较大
B.使用推荐法招聘对候选人的情况比较了解
C.使用推荐法招聘成本较高
D.使用推荐法招聘人员素质高,可靠性强
15、与简历相比,单位设计的申请表往往(D)。
A.没有统一的标准
B.没有简历有效
C.增加预选的时间
D.有利于准确了解候选人的信息
16、面试开始时应从应聘者(A)开始发问。
A.可以预料到的问题
B.最预想不到的问题
C.最难于回答的问题
D.简历中有疑问的地方
17、在应聘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为了在短时间内筛选一部分人员最好采用(B)。
A.面试
B.笔试
C.情景模拟
D.心里测试
18、一般来说,(D)不适于采用情景模拟测试方法进行挑选。
A.服务人员
B.事务性工作人员
C.管理人员
D.技术操作人员
19、心理测试的结果是对应聘者的(D)的一种评定。
A.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
B.智力特征和发展潜力
C.能力特征和个性差异
D.能力特征和发展潜力
20、通过计算(B)可以分析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
A.招聘单价
B.应聘比例
C.招聘完成比例(超额完成)
D.录用比例(素质高)
21、在考察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时,最好根据(C)。
A.应聘职位要求进行假设式提问
B.应聘职位要求进行清单式提问
C.应聘者过去工作行为进行举例式提问
D.应聘者过去工作行为进行开放式提问
22、招聘会的组织能力如何,社会影响力有多大,指的是(A)。
A.招聘会的档次
B.招聘会面对的对象
C.招聘会的组织者
D.招聘会的宣传
23、确定员工发展目标时应把其(A)作为重点考虑。
A.个性
B.共性
C.可塑性
D.成长性
24、检测受训者对培训的参与热情和持久性,可了解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B)。
A.接受程度
B.认知程度
C.抵触程度
D.把握程度
25、在公司大规模投入资源前可通过(A)的培训,评价一小部分受训者所获得的收益。
A.实验性
B.操作性
C.技术性
D.练习性
26、对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进行分类,要求各类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有(A)。
A.类似性
B.一致性
C.多样性
D.特殊性
27、(B)用来评价技术或运动技能以及行为方式的水平。
A.认知成果
B.技能成果
C.绩效成果
D.情感成果
28、(B)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调查工具之一,其优点在于培训者与培训对象
亲自接触,对他们的工作有直接的了解。
A.问卷法
B.观察法
C.访问法
D.记录法
29、为了保证培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对培训进行(D)监控和评估。
A.部分
B.整体
C.阶段
D.全程
30、通过(C)获得的信息可以帮助负责培训的人员安排各项训练活动的先后次序。202
页
A.问卷调查法
B.集体访问法
C.工作盘点法
D.绩效分析法
31、当由咨询人员或其他的外部供应商来提供培训服务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
培训项目是针对本企业的(B)。
A.一般需要
B.特定需要
C.个别需要
D.普遍需要
32、在制定绩效管理方案时,应根据绩效管理的(A)合理地进行方案设计。
A.目标和要求
B.指标和要求
C.目标和内容
D.指示和内容
33、绩效管理制度作为绩效管理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拟定起草时,一定要从企业(D)
出发。
A.生产规模和管理工作水平
B.实际生产状况和计划达到的生产要求
C.生产规模和企业现实生产技术组织形式
D.现实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
34、在起草绩效管理制度时应体现(C),这是绩效管理的多维性带来的要求。
A.明确性与具体性
B.相关性与有效性
C.全面性与完整性
D.可操作性与精确性
35、绩效管理的实施主要是(D)的职责。
A.企业高层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