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资料共3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音频《兵马俑幻想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并思考音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能联想到 什么?学生回答出紧张震撼的感受,联想到千军万马的场景,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以秦始皇 的兵马俑为切入点引出课题《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 活动二:直观感知 1.以谈话法的方式,让学生来说一说对兵马俑的了解。根据课前搜集的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 的知识,学生了解 1974 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发掘了史无前例的惊人宝藏——秦岭 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世界雕塑群之最,是让中华民族引以
为豪的艺术瑰宝和伟大奇迹。 2.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视频中都展现了什么 内容?学生观察回答:视频中呈现了 8000 件整齐紧密排列的兵马俑阵容及生动写实的兵俑、 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体会雕塑群带来的排山倒海气势。 活动三:形式分析 1.教师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内景图,请学生思考,从整体来看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 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教师继续追问:雕塑作品都表现了哪些形象?学生们仔细观察得出有将军俑,还有武士佣, 他们有的身着盔甲,有的身着战袍,一个个披坚执锐、挟弓挎箭,精神抖擞。 3.教师截取秦始皇陵兵马俑局部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小组讨论兵马俑的人物形象有什 么样的特点?并安排小组代表回答:他们颜面表情,尤其是相貌、发型各不相同,人物性格 更是刻画入微,有的沉着勇敢,有的活泼爽朗,有的刚毅勇猛,有的意气昂扬,形象崇尚写 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4.教师组织学生尝试模仿兵马俑的动作和神态,以此加深对兵马俑艺术特色的体会。 活动四:总结领悟 请学生小组讨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陵兵马俑在塑造艺术上采用生动写实的手法,可谓“致广大而尽精 微”。充分体现了 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繁荣昌盛,同时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家的才能和智 慧,是举世罕见的雕塑遗产,是让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和伟大奇迹。1987 年秦始 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 迹”。 活动五:比较鉴赏 教师展示西汉《马踏匈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西汉雕塑作品《马踏匈奴》的 艺术特色,学生派小组代表回答:《马踏匈奴》是西汉时期霍去病墓石刻的代表,石刻雕塑 运用循石造型表现匈奴人手拿弓箭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显得那样渺小、丑陋。石刻作品造型简洁,风格粗狂,气势宏大,形象生动写实,表现出汉 石刻深沉雄大、生动写实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秦汉雕塑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 涵的理解,并巩固鉴赏雕塑的角度和方法。 活动六: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古代 雕塑家的才能和智慧的结晶,是举世罕见的雕塑遗产,也是值得我们每位中华儿女引以为豪 的艺术瑰宝和伟大奇迹。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雕塑其他时期的雕塑特点,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 雕塑作品进行自主鉴赏,感受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魅力,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单介绍一下秦汉雕塑的特点 【参考答案】 秦汉雕塑的总体特点是: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力量将中国雕塑推向了高峰,为中国雕塑的历史 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称为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 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将雕塑艺术视作宣 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 秦代雕塑主要追求写实逼真,主要代表作品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以“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势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汉代雕塑讲究写实生动,主要代表作品为霍去病墓前石刻,以独 特的循石造型表现出汉石刻的深沉雄大。 2.请谈一谈你对雕塑艺术的认识 【参考答案】 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一定的物 质材料制作除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所谓雕塑,就是运用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雕、刻、 塑等手法,创造出各种立体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与塑造两大类, 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包含着雕刻与塑造两种创作的手法。雕是运用金属工具对木、石、骨等硬质材料,由外 及里或雕或刻或凿,是一个减法过程。塑,是用泥或橡皮泥等可塑性材料,从无到有塑造出 立体的造型,采用的是一个加法的方式。总之雕塑是一种可以观赏、触摸的立体造型。 雕塑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三类,雕塑的材料一般分为 可塑性材料和硬质材料。主要的表现材质有泥、石头、青铜、木头、砖、陶瓷等。 雕塑的风格类型:写实雕塑、装饰雕塑、抽象雕塑。 高中美术《方寸之间,意义无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电视剧《齐白石》中齐白石刻苦学习篆刻的片段。请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齐白 石老先生之所以被称为“三百石印富翁”和哪种艺术有关?学生回答出篆刻之后,教师继续 引导发问:古人为什么说篆刻艺术是“方寸之间,意味无穷”呢?带着问题探究,教师揭示 课题。 活动二:直观感知 1.多媒体播放关于篆刻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篆刻是指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字体,一般采 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 2.多媒体继续播放篆刻的纪录片,请学生根据纪录片的讲述概括篆刻的发展历程。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介绍篆刻在奴隶社会是交接凭信的工具,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 着生产的发展和政权的日益膨胀,它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唐代出现文人斋号印,宋元印章与
“文人画”相联系,注重诗书画印相结合,明清时期篆刻与书画并驾齐驱,成为独立的艺术 门类。 活动三:形式分析 1.教师通过播放篆刻的纪录片第二集,请学生思考,印章在历史上都有哪些名称,你能说出 他们的涵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玺:天子专用,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②印:秦汉时期的官方印章。 ③章:两汉官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④印章: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将“印”和“章”连用。⑤ 印信:汉魏的大量私印中有称某某“印信”的,所以印信也被看作印章的一种别称。 2.教师引导学生将多媒体出示的印章和它的名称、朝代相对应,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学生交流回答:皇后之玺——西汉;军曲侯印——东汉;凌江将军章——十六国;王业之印信 ——东汉。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篆刻纪录片的第三集,请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印章在历史 上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①书信的封泥。②记名器物、佩戴、殉葬、烙马等。③用于鉴藏 公私图书字画和作者姓名款识。 活动四:总结领悟 请学生根据播放的篆刻纪录片继续小组讨论篆刻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篆刻与书画作品有着相互映衬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 在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方面,这些印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印章的价值由商、周、秦、汉 的先民手中作为实用凭信工具发展而来,在这方寸之间,蕴涵着汉字造型的无穷变化。 活动五:比较鉴赏 教师展示《封泥》《俊卿之印》等印章,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艺术特点,进一步深化 对篆刻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巩固鉴赏篆刻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活动六: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篆刻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 术形式,它以汉字中的篆书为基本载体,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底蕴,与传统书画并驾齐驱,风 格别具,神采照人。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篆刻大师,找一找他们的篆刻作品,尝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赏析并写一个二百字的短评。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叫“白文”? 【参考答案】 阴刻的字叫白文,就是刻的字是凹进的,刻字时把反写的字挖掉,留下字边上的料,章刻成 后,沾了红印泥后,敲岀来的字显示“白文”就是“白色的文字”的意思。 2.秦以前有篆刻吗?该怎么表明身份? 【参考答案】 秦代以前是有篆刻的。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 称为“玺”或鉨,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 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就形成了帝 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秦代以前的先秦时期,由于篆刻的发展不是很完善,所以并不是表明身份的用具,当时最 常用的表明身份的物件是青铜器中的鼎,在西周的时候就有明确的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
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而随着春秋战国期间的礼崩乐坏,鼎渐渐的退 出了历史舞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篆刻中的印章才渐渐的成为中国人表明身份的用具。 高中美术《造船林》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白桦林》并同时展示列维坦的《白桦丛》,并提出问题:给你什么感受?学生 回答:歌美、画写实。教师继续提问:列维坦属于哪个绘画流派的画家?在部分学生指出是 巡回画派的风景画家后,教师介绍巡回画派并引出画家希施金,由此揭示课题。 活动二:直观感知 1.教师播放希施金简介短片,并提出问题:请简要介绍希施金。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希施金(1832—1898)是 19 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 风景画家之一,也是 19 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
2.教师展示《造船林》,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油画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 受? 学生观察并回答:这是一幅以风景为主题的油画,画面描绘了一棵棵粗壮匀称的大树在阳光 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精神,林边的小溪清澈见底。给人以美的感受。 活动三:形式分析 1.教师继续展示《造船林》,并追问:作品为什么有美的视觉感受?请从构图、色彩、笔触方 面进行分析其艺术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描写希施金故乡爱拉布尼近郊的风景。画面布局丰满、生 动自然,色彩真实亮丽,光线微妙。笔触细腻写实。繁木菁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与神 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该作品在他晚年的作品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世界表现风景的题材中,也是一幅成功之作。 2.教师播放希施金故乡风景视频,设置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结合视频感受作品的情感,作 者通过这样的画面想表达什么情感?除了个人情感外,画面还有哪些意义?讨论结束后,推选 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讨论回答:当面对这幅作品时,森林中的幽静而富有生机的气息好像迎面而来,仿佛走 进了极具诗意的大自然。这一切把人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凝聚着作者对俄罗斯大自 然的热爱与赞美。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教师总结:作品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俄罗斯的富饶和美丽。希施金所描绘的林木,无论 是独株,还是丛林都带有史诗般的特质。他一生为万树传神写照,描绘俄罗斯北方大自然的 宏伟壮丽,探索森林的奥秘,被人们誉为“森林的歌手”。 活动四:总结领悟 1.教师设置自由发言活动: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总结巡回画派。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升华:巡回画派画家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在表现风景题材时,描写简朴、 雄伟的大自然,着意表现自然内在的诗意和美。 2.师生共同总结鉴赏西方油画作品的角度和方法:通过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了解作 品的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特色、情感表达或意义。 活动五:比较鉴赏 教师出示希施金《松树林之晨》,提示学生根据《造船林》的鉴赏方法赏析此画,并请学生 以讲老师的角色为同学们介绍这幅作品,进一步深化对希施金的油画作品的理解。 学生以老师的角色和同学们共同分享:《松树林之晨》描绘了朝雾弥漫,金色的阳光透过朝 雾洒向林间,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熊在母熊的带领下,正在嬉戏玩耍。大片松林虽然布满了整 个画面,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感觉。画面用色清新、明快、储蓄而丰 富,充满了朝气,倾注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六: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升华:通过本课学习感 受到俄罗斯巡回画派中风景画的现实主义艺术魅力,加深我们对世界文化多元性的认识。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巡回画派其他画家及主要代表作品,课下与同学们 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知道的现实主义画家。 【参考答案】 1.卡拉瓦乔是意大利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2.卡拉瓦乔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旨趣是描写亲眼所见的真实,他
不回避丑,也不遵循古典模式,不承认任何既定的法则,而是虔诚地描写生活中平凡的或下 层生活中的普通形象。 3.在手法上,卡拉瓦乔大胆地处理光线,用光作为塑造形象、构图布局、突出戏剧性主题的 重要手段。卡拉瓦乔“把阴暗法带进了明暗对照画法”。其实很久以前画家们就运用了明暗 对照画法,但是卡拉瓦乔真正确立了这种技法,这种画法加深了阴暗部分,用一束眩目的光 刺穿对象。这对 17 世纪欧洲绘画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后面的巴洛克艺术的产生有着深远 的影响,因此有人称他是“推开 l7 世纪大门的人”。 2.请简单分析巡回画派画家列宾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参考答案】 [作品背景]在 19 世纪下半叶革命民主主义进步思潮的影响下,俄国巡回画派兴起。《伏尔加 河上的纤夫》是巡回画派代表画家列宾的成名作。 [画面内容]画面描绘了一队衣着褴褛的纤夫拉纤的场景。纤夫共 11 人,分为三组。大部分 表情肃穆的人物以及目视前方的少年,似乎代表了对困窘的生活麻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艺术特色]画面构图由近及远水平展开。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昏暗迷蒙的背景, 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真实的再现了下层人民的悲苦生活。 [整体评价]这幅作品是批判现实主义油画的杰作,也是巡回展览画派的重要力作。 (第二批) 高中美术《新闻摄影》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 月 18 日上午山东省济南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新闻摄影 2.内容:如何判断新闻摄影的价值 (1)事件的重要程度; (2)和生活的密切程度; (3)题材的新鲜程度; (4)内容的趣味程度。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环节; (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3)按课题需要设计板绘(或纸绘),内容包括:基本表现步骤图示,启发性或说明性图示、 局部示范等(可任选其一); (4)试讲时间为 10 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简单说一下对新闻摄影的了解。 2.如何展开摄影摄像的教学。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新闻摄影,引导学生欣赏猜测这些作品表现了哪几个重要的新闻事 件,并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并揭示课题《新闻摄影》。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提出问题:什么是新闻摄影?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