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8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C 】
A.惬.意 qiè
B.乘.势 chng
静谧.bì
戏谑.xuè
伊甸.园 diàn
惊鸿一瞥.piě
可塑.性 suò
跬.步千里 kuǐ
C.佳肴.yáo
苋.菜 xiàn
瞭.望哨 liào
独辟蹊.径 xī
D.篆.刻 zhuàn
黝.黑 yǒu
口头禅.chán
力能扛.鼎 k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D 】
A.扮靓
B.辐员
C.联袂
D.寒暄
商贾
魁梧
眈误
遴选
关怀倍至
余音绕梁
天花乱坠
彪炳千秋
沧海一粟
插科打诨
克勤克俭
针锋相对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B 】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
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
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
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
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
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
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
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
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
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
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
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
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
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
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
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
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
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
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
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B.乃投.毦而答曰
C.将军自度.何如也
D.则非亮先诣.备
次:驻军
投:扔掉
度:估计
诣:谒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A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
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B 】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C 】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
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
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
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
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
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 分)
译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4 分)
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
法吧!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 分)
译文: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 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 。
(1 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 分)
答: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
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 分)
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
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12.古诗文默写。(8 分,每空 1 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氓》)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 (贾谊《过秦论》)
(3)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在整个殖民时期,不论是对欧洲殖民者,还是对被他们压迫的非洲奴隶及本土的印第安人来
说,烈酒都是艰难岁月中的一种慰藉。
对于印第安人为什么如此喜欢烈酒,人们众说纷纭。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印第安人认为烈酒
就像当地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而饮用者只有让自己完全喝醉才能产生这
种幻觉。一位 17 世纪的法国研究者在介绍印第安部落时说道“他们非常喜欢酒精浓度高的饮品。
但如果手边的饮品不足以让人一醉方休,他们往往不屑一饮。”如果手边的酒不足以让一大群人
全部喝醉,那么这些酒就给一小部分人喝,其他人则在一旁看着。印第安人有“要喝必醉”的习
惯,因此,当看到欧洲人有时选择喝葡萄酒时,他们感到非常纳闷。
我们且不说印第安人到底为什么对烈酒如此着迷,单说欧洲人,他们着实充分利用了印第安
人的这一习惯,在与印第安人进行土地和货物贸易时,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烈酒(如朗姆酒、白兰
地等)。法国毛皮商人给加拿大提供了大量的白兰地,对此,一位法国的传教士大加批评:“罪恶
的白兰地交易让这些地区的印第安人变得残忍、暴躁和逆来顺受,我们在深表愤慨的同时,更要
阻止这种罪恶交易,因为它回让人变得麻木和放荡。”然而,当地的法国军队不但不阻止这种交
易,反而把保证白兰地的供应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因为这些酒一部分要卖给印第安人,另一部
分要留着自己喝。
在墨西哥,自从西班牙人引进了蒸馏术后,麦斯卡尔酒得到了发展。它是墨西哥和中美洲人
的日常饮料,经当地的阿兹台克人发酵制作的一种酒精浓度较低的龙舌兰酒蒸馏而成。后来殖民
者使阿兹台克人和其他的当地印第安人爱上了麦斯卡尔酒,并逐渐离不开这种高浓度烈酒。1786
年,墨西哥总督认为,既然印第安人如此喜欢烈酒,而这种喜好又能很好地帮助殖民者巩固统治,
那么这种以酒治人的方法也完全可以用来对付北方阿帕奇人。他建议“这样,我们就能让他们有
一种新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必须依靠我们。”
在火器、枪炮、疾病、瘟疫和蒸馏饮品的帮助下,老牌帝国的殖民者成了新世界的统治者,
烈酒帮助殖民者对成百万的人进行奴役和驱逐,帮助他们建立新国家,并帮助他们侵略异国文化,
今天,烈酒不再与奴役和剥削联系在一起,但它仍然被人所用:由于它长时间不变质,飞机上的
乘客总喜欢在行李中放上一瓶免费的烈酒;另外为了逃避消费税,消费者总是购买免征赋税的烈
酒,这种行为不正是对朗姆酒经营者和威士忌爱好者传统的一种继承吗?
12.文章以“烈酒”为话题,先分析印第安人喜欢烈酒的缘由,再叙述殖民者以酒治人的行为,
最后指出烈酒在今天仍然被人所用的情况。(4 分)
13.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D 】
A.烈酒与印第安人
B.烈酒里的精神慰藉
C.酒瓶与异国文化
D.酒瓶里的殖民主义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A.印第安人之所以对烈酒着迷,是因为它像某些能让人产生幻觉的植物一样具有超自然能力。
B.印第安人如果不能一醉方休就谦让旁观的饮酒现象,表明民族传统习俗中精华与糟粕并存。
C.法国传教士对“罪恶的白兰地交易”的批评,是源于法国的毛皮商和军队在加拿大的行为。
D.麦斯卡尔酒的发展和被利用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引进外国技术的时候,应警惕其负面影响。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未婚妻
(法) 奥 杜
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
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
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子把头伸在篮子外面。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
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来把它们从这里拿开。” 当我把放在农民膝
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
我坐下以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否他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
不是的。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
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们表达他自己的快乐。
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似乎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人的座
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
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
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
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
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
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样办?”
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
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
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
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
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
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
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唉!真是这样的话,我
们将非常高兴。”
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
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
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
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使我非常喜欢。假使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
么高兴。”
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
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后,对农民夫妇
说:
“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
妻。’”
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往凳子里边一坐,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
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便拿出一块
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
我不知怎样辞谢才好,只得采用夸大的方法,把伤风说成发烧,她才把这块煎饼放进篮子的
底层。
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
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
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只想爱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
憾。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
谁都对我漠不关心。
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
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
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时,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
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
他们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
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
外面,天几乎全黑了。我撑起大衣的领子。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这时,他
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
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时,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
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
“是啊!假如我早知道……”
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着人群走了。”
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
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
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
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
(选自《世界名人散文精选》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0 年版,有删改)
15.“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分)
答: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的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
情节发展; 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
联系起来。
16.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5 分)
答: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
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②“我”与未出场
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17.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
作品主题有何意义?(6 分)
答:①这两处描写表现了农民夫妇纯朴、善良、慷慨的性格特点;②后一处文字在描写农民夫妇
误以为“我”是儿媳时表现出的亲情的基础上,写误会消除后仍表现出对“我”的关爱,由表现
家庭亲情向表现人间温情拓展,深化了作品主题。
18.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①“我”从农民夫妇对“我”父母般的关爱中感到了温暖,同时产生了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
伤感之情;②看到农民夫妇一家的恩爱、和谐,“我”产生了羡慕之情;③“未婚妻”的幸福,
引发了“我”对亲情、爱情的期待和渴望。
六、选做题(12 分。19、20 题任选做一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
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
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