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资料共2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分)(2014•大庆)下列选项 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正确的是( ) A.牛顿﹣﹣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点,巧妙的设计了斜面实验 B.卢瑟福﹣﹣发现阴极射线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从而发现了电子 C.法拉第﹣﹣经过 10 年的不懈探索,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差异 考点:物理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伽利略用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 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观点; (2)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 这种粒子就是 电子,它的发现表明原子是可分的; (3)经过 10 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 1831 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 象; (4)量子力学是在 20 世纪初由尼尔斯•玻尔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的.通过量 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见解被革命化地改变. 解答:解: A、伽利略用巧妙的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是一 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观点,故 A 错误; B、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 这种粒子就是 电子,它的发现表明原子是可分的,故 B 错误; C、经过 10 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 1831 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故 C 正确; D、波尔是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发现了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 有很大的差异,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理学史的掌握,属于常识性知识,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2.(2 分)(2014•大庆)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 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 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姜雪峰编辑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 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1)小明的爸爸说自己的车没有动,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
(2)小明观察窗外旁边的汽车,发现自己的车向前移动,是选择旁边向后移动的汽 车为参照物的.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 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2 分)(2014•大庆)下列估计中,与实际偏差较大的是( ) A.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大约为 500N B.人体正常温度约为 50℃ C.将一袋 10kg 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 150J D.人奔跑的速度约为 8m/s 考点: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物体的实际重力、温度、功和速度等逐一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 A、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大约为 500N,所以 A 符合实际情况; B、人体正常温度约为 37℃左右,所以 B 不符合实际情况; C、一袋 10kg 的大米的重力 g=mg=10kg×10N/kg=100N,从地面扛到肩上的高度约为 1.5m,将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 W=Gh=100N×1.5m=150J,所以 C 符合实际情况; D、人奔跑的速度约为 8m/s,所以 D 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属于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4.(2 分)(2014•大庆)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少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劳动时,斧头松了,把手柄的下端撞击树墩,使斧头被套牢 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D.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使灰尘落下 考点:惯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运动和力. 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益 的,我们要学会利用;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要学会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 分析: [来 源:学 科网 ZXXK] 解答:解: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 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惯性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 B、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 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地面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 锤头套紧,是利用惯性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 C、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 影响,符合题意;
D、拍打被子时,被子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再由于重力的 作用而脱离衣服,是利用惯性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有时我们要利用物体的惯性,有时我们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 害.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5.(2 分)(2014•大庆)下列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是利用凹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B. 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 C.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 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菁优网版权所 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A、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f,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与放大镜; B、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规律; C、光的色散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D、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 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了. 解答:解: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制成的,故 A 错误; 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故 B 正确; 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 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 C 正确. D、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 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需要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原理,近 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等物理知识熟练运用,考查全面知识. 6.(2 分)(2014•大庆)分析以下摩擦: ①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③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的摩擦; 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⑤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摩擦力的种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1)对人们有益的摩擦是有益摩擦,有益摩擦要增大; (2)对人们有害摩擦是有害摩擦,有害摩擦要减小.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摩擦,然后与题目的要求相对应从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①人走路时,使人前进的动力是地面对脚的摩擦力,为了防止人走路时摔倒,也 要用到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因此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②骑自行车时,使自行车前进的力是地面对后轮轮胎的摩擦力,因此这个摩擦属于有 益摩擦;对前轮来说,与地面的摩擦阻碍了车子的前进,因此属于有害摩擦. ③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的摩擦是有益的,正因为这个摩擦才能使粉笔字 写在黑板上. ④皮带转动时,主动轮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带动了皮带的转动;同时皮带与被动轮之间 的摩擦带动了被动轮的转动.若这种摩擦力过小,将会出现皮带打滑的现象.因此说 这两者之间的摩擦是有益的摩擦. ⑤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也就是空气阻力,它将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 故属于有害摩擦. 综上所述,属于有益摩擦的是①③④. 故选 D. 点评:将摩擦力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根据实例中所涉及摩擦的具体情况,可分析出摩擦 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 7.(2 分)(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 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 色也就不同; (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 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多次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飞船内有空气,航天员可以直接交流,飞船外没有空气,就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 备交流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 同,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实际上是利用 了超声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学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8.(2 分)(2014•大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信号衰减小等特点; ②风能、水能、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③太阳光在使植物生长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④固定电话的听筒把变化的电流变成声音; ⑤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⑥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光纤通信;半导体的特点;电磁波的传播;能源的分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光纤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在光导纤维中反射,实现信息传输的,它具有传输信息 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和通信质量高等优点. (2)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 (3)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4)电话的听筒是把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信号,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5)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 (6)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它只允许电流从它的正极流向负极,不允许从 负极流向正极;三极管的作用主要是电流放大,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 解答:解:①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信 号衰减小等特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②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太阳光在使植物生长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 ④固定电话的听筒把变化的电流变成声音,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与其频率没有关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⑥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不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三极管可以放大信号,该 选项说法不正确. 综上,说法正确的有①③④. 故选 C. 点评:本题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知
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9.(2 分)(2014•大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 0℃时,冰和水可能共存,但没有水蒸气 B.水在沸腾时温度越来越高 C.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树枝上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液体此时的 沸点. 解答:解: A、温度为 0℃时,冰和水可能共存,固态的冰会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水可以蒸发为 水蒸气,故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所以 A 错误; B、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 B 错误; C、雾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飘散在空中形成的,所以 C 错误; D、“雾凇”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所以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0.(2 分)(2014•大庆)下面所示实验中不是解释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 B. 口吹硬币跳栏杆 用吸管吸饮料 C. D. 向两张纸中间吹气 用 B 管向 A 管管口上方用力吹气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 大.结合实例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饮料进入口中,符 合题意. B、没有吹气时,硬币上方和下方都受到相同的大气压的作用,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 面平行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上方气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气流速度,硬币上方压强小 于下方压强,产生向上的升力,因此硬币就“跳”过了栏杆,不合题意. C、没有吹气时,纸的中间和外侧的压强相等,纸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当向中 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 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 靠拢,不合题意; D、A 管中上端开口处空气流速大,A 管的下端水面上空的空气流速小.由流体压强特 点可知: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所以,管内水会在容器内空气的较大压强的作 用下向上运动,不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掌握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能用流体压强解释有关的问题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与 大气压实例的区别. 11.(2 分)(2014•大庆)在体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和放热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1)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都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2)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3)物体温度升高,可以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它做了功; (4)当物体同时吸热或放热且保持热量平衡时,温度是不变的. 解答:解: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都是吸热,但 温度不变,故 A 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加剧,所以内能增加,故 B 正确; C、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它做了功,故 C 错误; D、物体温度不变,并不能说明就没有吸热和放热,如果物体同时吸热或放热且保持 热量平衡时,温度是可以不变的,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要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同时注意: 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12.(2 分)(2014•大庆)发电机运用的原理是( )
A. B. C. D.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 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3)奥斯特实验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解答:解:A、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不符合题意; B、图示的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 意; C、图示的是闭合电路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 是电磁感应现象,属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是安培定则的演示实验,即说明通电导线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法 有关,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中学生容易混淆的是 B 和 C 两个图,要从有无电源上区分,有电源的是电动机, 无电源的是发电机. 13.(2 分)(2014•大庆)如图甲所示,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力 F1 向右 边慢慢推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 F、 压强 p 和摩擦力 f 的变化情况是( ) A.F 和 f 不变,p 变大 C.F 变小,p 和 f 均变大 B.F 和 p 不变,f 变大 D.F 不变,f 和 p 均变大 考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大小;压强大小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向右缓慢地推木板时受力面积的 变化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判断此过程 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解:∵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 F 不变, ∵p= ,且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 ∴木板对桌面的压强 p 变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