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通州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3 分) 学习完小说单元,班级开展“走近古典小说”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在“我最喜欢的古典名著”主题宣传活动中,宣传组要求同学们从下面的电视剧片头题字中选择自己最 喜欢的一幅,并结合字体特点和名著内容说出理由。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小说人物大家谈”主题活动中,一位同学准备了下面的文段内容,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 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 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 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 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
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琢。” (1)有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还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应读“zhòng” B.“省”应读“xǐng” C.“绌”应写为“拙” D.“琢”应写作“涿” (2)活动要求用对联形式评价人物,请依据上文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科举选士腐朽僵化几多感叹 下联:________________甚为可怜 3. 在“小说情节大家品”主题活动中,一位同学找到了下面的一段欣赏文字,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智取生辰纲,如果需要地利和天时,就需要人和。小说中的人和主要表现在吴用等人的配合上。首先, 客商之争是相互配合之智。众好汉在吴用的指挥下,分别扮成两伙客商。一伙是以贩卖红枣为主,人数众 多,另一伙客商虽然仅有一人,但他卖的却正是行路人此刻最需要的酒。而且在那个特定的时候,在那个 特定地方黄泥冈上,红枣与酒之间有着巧妙的配合 ① 吃红枣多的时候,要喝酒解渴;喝酒解渴之 后,还要吃红枣充饥 ② 所以说,这两伙客商的配合正是故事往下发展的基础。 (1)有同学对横线处所填关联词有疑问,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虽然 ②但是 B.①不仅 ②而且 C.①即使 ②也 D.①因为 ②所以 (2)依据语境,①②处所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破折号 ②逗号 B.①破折号 ②句号 C.①冒号 ②句号 D.①冒号 ②逗号 4. 在“小说作者大家赞”主题活动中,有四位同学在发言中用了成语或修辞手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B. 吴敬梓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在中国古典小说长廊中熠熠生辉。 C.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其斗争艺术像一束火把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 智慧。 D.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了上百场战争,每场战争都各具特色。 【答案】1. ①. 乙 ②. 乙图中《西游记》三个题字以行书写成。行书的特点是行云流水、舒展有 型、疏密得体。行书字体工整清晰,活泼但又不张狂。《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 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 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 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中的《西游记》三个字整体遒劲刚健,却不失洒脱飘逸、活泼自然的格调,
跟《西游记》是神魔小说,需要鲜活字体来彰显故事内容显得相当吻合,让人沉醉其中。 2. 3. ①. D ②. 一朝高中癫疯痴呆 ①. B ②. C 4. C 【解析】 【1 题详解】 考查对书法字体特点和经典名著内容的掌握和赏析能力。解答时,根据自己的识记掌握做出选择后,先分 析所用字体和字体特点,再结合名著内容进行分析。 示例:甲,甲图中《水浒传》三个题字以是用一种介于魏碑与楷书之间的字体进行书写。可以看出,是用 超大笔书写出来的,字体更加敦厚、凝重、沉稳,具有较强的阳刚之气。《水浒传》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 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 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水浒传》表现的是一群好汉的快意恩仇,因此,用这种字体比较 匹配小说的格调。 【2 题详解】 (1)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解答时,要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 D.“‘琢’应写作‘涿’”表述错误,根据句中“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 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琢”的内容可知,此处的“商琢”应是商量的意思,所以“琢” 应改为“酌”,商酌:仔细地商量、推敲; 故选 D。 (2)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把握好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 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再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作答。通过材料中“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 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 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和“‘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的内容可知,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 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 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据此可拟写为:一举高中半疯半颠。 【3 题详解】 (1)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时,结合句子语境进行辨析即可。通过材料中“智取生辰纲,需要地利和 天时,需要人和”“小说中的人和主要表现在吴用等人的配合上”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地利、天时”和 “人和”是递进关系; A.“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B.“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C.“即使……也”表示转折关系; D.“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故选 B。 (2)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认真审读材料内容,结合句子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即 可。通过材料中“而且在那个特定的时候,在那个特定地方黄泥冈上,红枣与酒之间有着巧妙的配合”“吃 红枣多的时候,要喝酒解渴;喝酒解渴之后,还要吃红枣充饥 ”的内容可知,“吃红枣多的时候,要喝酒 解渴;喝酒解渴之后,还要吃红枣充饥”是并列句式,是对“红枣与酒之间巧妙配合”的解释说明,所以 ①处应使用冒号;联系下文中“所以说,这两伙客商的配合正是故事往下发展的基础”的内容可知,②处 应使用句号; 故选 C。 【4 题详解】 考查对成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A. 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符合“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 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B. 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符合“典型人物在中国古典小说长廊中”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C.“其斗争艺术像一束火把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中“像一束火把”的比喻与 “凝结着”的语境不符,修辞手法使用有误; D. 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特色。符合“《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各具特色”的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 C。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共 4 分) 5. 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如在现代汉语中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的成语__________,多用来比喻真相大白的成语__________。 【答案】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峰回路转 ④. 水落石出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挂、沉、畔”这几个字的写法。
(二)(共 5 分)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丙辰中秋”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大醉”“兼怀子由”交代了__________。如果用“望月”两个字来 概括词上片的内容,那么下片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为__________ 7. 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他 的观点有道理吗?请说出理由。 【答案】6. ①. 写作缘由 ②. 怀人 7. ①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②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③情 怀乐观而旷达;④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⑤语言如行云流水。 【解析】 【6 题详解】 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意思是丙 辰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据此可 知“大醉”“兼怀子由”交代了诗词的创作原因;第二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 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 赏明月。据此可知,下片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怀人或思亲。 【7 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可从多角度考虑,如主题、语言、情感、写作手法。此篇是苏词代 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 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 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 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 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示例:(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奇妙的艺术构思;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所抒写的离愁别恨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超越亲情的美好祝愿;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出作者略带感伤而不低沉压抑的抒情笔调。 (三)(共 8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于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袁中道 《游岳阳楼记》(节选)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 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 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①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 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②,慰死犒生, 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③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 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⑤所窘, 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⑥。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 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洼】①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②增堞籍兵:增高城墙,招募士卒。③束发;年纪轻。 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⑤毛锥子:毛笔的别称。⑥不得各国家一亭一障之用: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 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观夫巴陵胜.状 浑欲不胜.簪 B. 南极.潇湘 初极.狭,才通人 C. 则有去国.怀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 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数不胜.数 登峰造极. 国.泰民安 临.危不惧 9.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很详尽了。 理解:作者之所以要交代前人对岳阳楼的壮丽景象描述得很详尽,是为了后文转写“迁客骚人”因景而产 生的“览物之情”。 【乙】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商人不能继续旅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理解:四个短句层层渲染了天气的恶劣,营造出悲凉的氛围,与下文春和景明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丙】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当今时代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而倍感孤独忧愤,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深 切怀念之情。 10.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袁中道的情怀与《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100—120 字) 【答案】8. D 9. 甲 10. 袁中道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是他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局限于个人的忧乐;而《岳阳 楼记》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了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解析】 【8 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 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A. 胜:好,好的/能承担,能承受/能承担,能承受; B. 极:尽/很/顶点; C. 国:都城/国家/国家;
D. 临:均为面对; 故选 D。 【9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进行辨析。 乙. “商人不能继续旅行”的翻译有误,“商旅不行”意思是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 丙.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当今时代没有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而倍感孤独忧愤”有误,“微斯人,吾谁与 归”,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表达了作者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 故选甲。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乙文 中“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 泫然不能自已也”的内容可知,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 波浪像雪山一样汹涌起伏,震撼城郭。作者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 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所以,袁中道心中的忧愁失意,是看到眼前景物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前途命运 的担忧;通过甲文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的内容可知,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 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 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 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 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 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 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 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