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山东济南市高新区六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
答案(部编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看拼音写词语。
(1)míng mèi(
)的阳光下,腊八粥在锅中 tàn xī(
)似的 fèi téng(
)
着,妈妈拿着锅铲在粥里 jiǎo huo(
),八儿觉得时间真 màn cháng(
)
啊!
(2)鲁滨逊流落荒岛,在 jì mò(
)和 kǒng jù(
)中,用 lǐ zhì(
)
面对各种困境,以及对自己处境 yān zhī fēi fú(
)的想法,凭借自己勇往直
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
【答案】 ①. 明媚
②. 叹息
③. 沸腾
④. 搅和
⑤. 漫长
⑥. 寂寞
⑦. 恐惧
⑧. 理智
⑨. 焉知非福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媚、腾、搅、寂、惧”容易写
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榛.(zhēn)子
正.(zhēng)月
简陋.(lù)
揶.(nuó)移
B. 孥.(nú)孥
嘟囔.(nang)
吞噬.(shì)
叛.(pàn)乱
C. 藤蔓.(màn )
缥.缈(piǎo)
演绎.(yì)
獠.(liáo)牙
D. 翡.(fěi)翠
火炽.(zhì)
一钹.(bó)
潺潺..(chán)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选项 A 加点字读音有误,简陋(lù) ——简陋(lòu) ,意思是简单而鄙陋。解释:简单
而鄙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不周全。
选项 B 加点字读音正确。
选项 C 加点字读音有误,藤蔓(màn )——藤蔓(wàn),藤和蔓:架子上爬满了葡萄、丝瓜、
扁豆的。缥缈(piǎo)——缥缈(piāo),意思是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
茫。一般指格外难得、遥不可及的东西,并非指虚无,不存在于现实的东西。也可形容富有
美感。也作飘渺。
选项 D 加点字读音有误, 火炽(zhì) —— 火炽(chì),1.火势炽盛。2.比喻使人情绪
激动。
3. 下列诗句中跟中国的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关于传统节日的文化常识。
A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全诗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的是清
明节的情景。
B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全诗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写的是寒食
节那天长安城的情景。
C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全诗为: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诗描写的是农
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节那天,人们对月穿针,乞求一双巧手,追求幸福的情景。
D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全诗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描写了春光
里,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没有涉及传统节日。
4. 下面各项中不能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的一项是( )
A. 我感觉周围的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B. 溪水哗啦啦地流淌着,好像在唱一首动听的歌。
C. 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着,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D. 一只翠鸟从柳树间飞出,掠过水面往另一个树丛去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完成本题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内容、结构、修辞、描写
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课文进行理解。
A、C 两句出自课文《那个星期天》,这两句中通过对自己周围景色、时间变化的描写表现了
自己失望、无奈的心情。
B 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溪水赋予人的特点“唱歌”,写出人物快乐的心情。
D 句是对翠鸟动物的描写,表现了翠鸟机敏、灵活的特点,不能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
5. 按要求写句子。
(1)喜: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到他的脸。(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走在放学路上
雨中行走
弹琴
我选择的情境是(
)
好: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今天烈日高照,热得像着了火似的。 ②. 我看到他乱蓬蓬长发下平静
慈祥的脸。
③.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难道他的死不是比泰山还要重吗?
④. 弹琴
⑤. 开始弹琴了,我的手指轻快地在琴键上敲打,琴声那么悠扬,似乎是内心
里唱出的歌儿。 ⑥. 开始弹琴了,我手指无力地拂过琴键,琴声那么沉闷,似乎是我心
里发出的长长的叹息。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要在掌握仿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仿写句子的方法是:(1)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
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2)依据例句的特点,仿抄相同点改写不同点。(3)仿写要注
意的几个问题:①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②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
③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根据上述方法,从所给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进行仿写
即可,注意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2)考查扩写句子。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此题可以扩写“我”
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看到了他怎样的脸。例如:我无意中看到了他苍白的脸。
(3)考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
是、不能、不会、没有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
定词(是、能、会、有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的能力。
要求选择一个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
地表达出来。完成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例如:(好)今天阳光
明媚,我漫步在公园里。公园里的花开得十分漂亮,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树,柳树似乎在快乐
地向我招手。(不好)我在公园里慢慢地走着,想到这次考试,不由叹了气,觉得周围明亮
的景色有些苍白,空气有些憋闷,花朵似乎也没什么颜色了。
6. 积累与运用。
(1)父亲的话虽然尖锐,却是真诚劝导。我终于醒悟:“_______,老大徒伤悲”;读书须
勤奋,“莫道君行早,_______”;读书不可囫囵吞枣,所谓“_______,一字值千金”。
(2)志当高远。当身处恶劣环境时,我们要向郑燮一样无所畏惧“_________,任尔东西南
北风”;面对名利诱惑时,我们要像于谦一样坚守高洁“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怀
才不遇时,我们要像李贺一样依然拥有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何当金络脑,
_________。”
(3)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_______》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
《__________》是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享誉全世界的著名童话作品。
(4)“百里不同风,_________。”我国有着很多吉祥寓意的习俗,其中我知道:过年时吃
鱼寓意_________,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_________。
【答案】 ①. 少壮不努力
②. 更有早行人
③. 读书须用意
④. 千磨万击还
坚劲
⑤. 粉骨碎身浑不怕
骑鹅旅行记
⑨. 千里不同俗
【解析】
【详解】(1)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⑦. 鲁滨逊漂流记
⑥. 快走踏清秋
⑩. 年年有余 ⑪. 吉祥幸福
⑧. 尼尔斯
《长歌行》全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
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意思是: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
夫。出处: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2)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竹石》作者是清代郑燮,全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作者是明代于谦,全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马诗》作者是唐代李贺。全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考查作家作品。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 1719 年 4 月
25 日。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
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
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
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 28 年 2 个月零 19 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 1907 年。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
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
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
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4)考查风俗文化、俗语谚语掌握。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俗语,意思是指各地民俗风情不同。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建筑上雕刻蝙蝠的寓意象征着吉祥幸福,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因此在中国传
统建筑里,蝙蝠纹就被当作福气的象征。
第二部分: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又是艺术品,还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自古就有,样式繁多,但多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价值。至唐宋,印
章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赏,甚至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
这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印真正走向了成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
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将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
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
证而使用,但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于 1917 年设计完成。2007 年,校方在原基础
上进行了修改。校徽整个图形像一枚圆形印章,中间“北大”两个篆字依形组合布局,有篆
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
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7. 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印章的发展历程
时间
唐代以前
唐宋时期
元代
印章的发展和
被应用于书画鉴赏,出现闲章,艺术
用处
①______________
性大增
②________
8. 阅读材料二,完成练习。
①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A.楷书
B.篆书
C.行书
D.甲骨文
②材料二中印章上所刻诗句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首诗中总领全诗,开门见山,赞美红军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材料一、三、四,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印章艺术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而且内容丰富,集众多艺术精华于一体。
B. 元代,文人用印非常普遍,为后来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C. 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因其复杂的程序,距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
远,也越来越不受重视。
D. 印章虽然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却是智慧与美的体现,北大的校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答案】7.
①. 印章的样式繁多,但多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价值
②. 文人印真正
走向成熟,为明清的印章流派和篆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8.
①. B
②. 毛泽东
③. 红军不怕远征难
④. 万水千山只等闲
9. C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从“印章自古就有,样式繁多,但多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价值。”可以知道唐代以前,印章
的样式繁多,但多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价值。
从“至唐宋,印章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赏,甚至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
哲理心得的闲章,这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可以知道唐宋时期,印章被应用于书画鉴
赏,出现闲章,艺术性大增。
从“至元代,文人印真正走向了成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以知道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为明清的印章流派和篆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
①A.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
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B.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象形性较强的书体。
C.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D.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
明显。
从题目的“篆刻”可以推测出印章的字体属于篆书。印章的字体符合篆书的特点。故选 B。
②材料二中左边的印章所刻诗句为“红军不怕远征难”;右边的印章所刻诗句为“三军过后
尽开颜”。《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作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
军过后尽开颜。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从材料三的“印章以小巧之身,将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
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可以知道中国古代印章艺术是传统艺术
的一部分,而且内容丰富,集众多艺术精华于一体。选项说法正确。
B.从材料一的“至元代,文人印真正走向了成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可以知道元代,文人用印非常普遍,为后来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
础。选项说法正确。
C.从材料三的“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但传统手工制作印
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可以知道现代社会简易印章
流行,但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选项说法错误。
D.从材料四的“校徽整个图形像一枚圆形印章,中间“北大”两个篆字依形组合布局,有
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可以知道印章虽然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却是智
慧与美的体现,北大的校徽就是一个好的例子。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 C 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故选 C。
课外阅读。
讨债
①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
钱,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令全家焦虑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