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5年浙江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5 年浙江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 y  sin( 2 x  A.  2  6 )的最小正周期是 B. C.2 D. 4 ( ) 2.设全集 U= {1, 2, 3, 4, 5, 6, 7}, P = {1, 2, 3, 4, 5}, Q = {3, 4, 5, 6, 7}, 则 P∩( UQ)=( ) A. {1, 2 } C.{1, 2, 6, 7 } B.{3, 4, 5 } D.{1, 2, 3, 4, 5 } 3.点(1,-1)到直线 x 01  y 的距离是 ( ) ( ) A. 1 2 B. 3 2 4.设 )( xf |  x  |1  | x |, 则 f [ f 1( 2 )]  A.- 5.在 1(  1 2 ) x B.0 C. 2 2 C. 1 2 D. 23 2 D.1 5 1(  6 x ) 的展开式中,含 3x 的项的系数是 ( ) A.-5 B.5 C.-10 D.10 6.从存放号码分别为 1,2,…,10 的卡片的盒片中,有放回地取 100 次,每次取一张卡片 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 卡片号码 1 取到的次数 13 2 8 3 5 4 7 5 6 6 13 7 18 8 10 9 11 则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是 A.0.53 B.0.5 C.0.47 D.0.37 10 9 ( ) 7.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 l  m   ,  . 有如下两个命 题:①若 // 则 , ml // ;②若  则ml , .  那么 ( ) A.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①②都是真命题 D.①②都是假命题 8.已知向量 a  ( x  ),3,5 b  ,2( x 且), a  b ,则由 x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 )
A.{2,3} B.{-1,6} C.{2} D.{6} 9.函数 y  ax 12  的图象与直线 y  相切,则 a= x ( ) A. 1 8 B. 1 4 C. 1 2 D.1 10.设集合 A  ,{( yx |) , yx 1,  x y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 A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 边界的阴影部分)是 y 0.5 o 0.5 x ( y ) 0.5 o 0.5 x y 0.5 o y 0.5 0.5 x 0.5 o x A. B.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00 分)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函数 y  x  x 2 ( x  R,且 )2x 的反函数是 . 12.设 M、N 是直角梯形 ABCD 两腰的中点,DE⊥AB 于 E(如图).现将△ADE 沿 DE 折起,使二 面角 A—DE—B 为 45°,此时点 A 在平面 BCDE 内的射影恰为点 B, 则 M、N 的连线与 AE 所成角的大小等于 . D M A 13.过双曲线 E 2 y b 2 2 2 x a   (1 a  C N B ,0 b A M D E C B N  )0 的左焦点且垂直于 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 M、 N 两点,以 MN 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双曲线的右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14.从集合{P,Q,R,S}与{0,1,2,3,4,5,6,7,8,9}中各任取 2 个元素排成一排 (字母和数字均不能重复).每排中字母 Q 和数字 0 至多出现一个的不同排法种数是 (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84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 演算步骤. 15.已知函数 )( xf  sin2 x cos x  cos .2 x
(Ⅰ)求 f ( ) 4 的值; (Ⅱ) 设 ),  ,0(  f  ) ( 2  2 2 , 求 sin  的值. 16.已知实数 cba , , 成等差数列, a  ,1 b  ,1 c  4 成等比数列,且 cba .15 求 , , cba . 17.袋子 A 和 B 中装有若干个均匀的红球和白球, 从 A 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 1 3 ,从 B 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为 p. (Ⅰ)从 A 中有放回地摸球, 每次摸出一个,共摸 5 次. ( i ) 求恰好摸 3 次停止的概率; ( ii ) 第一次、第三次、第五次均摸到红球的概率. (Ⅱ)若 A、B 两个袋子中的球数之比为 1∶2,将 A、B 中的球装在一起后, 从中摸出一 个红球的概率是 2 5 , 求 p的值. 18.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 AB  BC , AB  BC  1 2 PA , 点 O、D 分别是 AC、PC 的中点, OP⊥底面 ABC. (Ⅰ)求证 OD//平面 PAB; (Ⅱ)求直线 OD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大小. P D B C A o 19.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 F1、F2 在 x轴上,长轴 A1A2 的长为 4,左准 线 x l与 轴的交点为 M,|MA1|∶|A1F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 P 在直线 l上运动,求∠F1PF2 的最大值.
20.已知函数 )( xf 和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 )( xg )( xf  2 x  .2 x (Ⅰ)求函数 )(xg 的解析式;  (Ⅱ)解不等式  | x  ; |1 )( xf ]1,1[1)( 在xf    (Ⅲ)若 )( xh  )( xg )( xg 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5 分,满分 50 分。 (1)B (2)A (3)D (4)D (5)C (6)A (7)D (8)C (9) B(10)A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1) y  2 x 1 x  ( Rx  , 且 x  )1 (12)90° (13) 2 (14) 5832 三.解答题 (15)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两角和的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满 分  14 分。 解:(I) ( ) f x  2 f  ( ) 4 sin     sin 2 x  cos 2 x , cos  2  1 (II)  f  ) ( 2  sin   cos   2 2 ,   sin(  ) 4  1 2 , cos(   ) 4   sin   sin(    ) 4 4   1 2 2 2  3 2 3 2  2 2  2  4 6 )   (0, 0 sin 
sin   故 6 2  4 (16)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考查运算及推理能力。满分 14 分。 解:由题意,得  cba   2 ca b    ( )(1 a c    15 )4  ( b  2)1 ① ② ③ 由①,②两式,解得 5b  将 10  c  代入③,整理得 a a 2 13 a  22  0 解得 2a  或 11 a  故 2a  , b 5, c  8 或 11,  a b  5, c   1 经验算,上述两组数符合题意。 (17)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基本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满分 14 分。 2 3 解: (I)(i) 1 ( ) 3  3 ( 2 )  10    40 4 1 27 9 243 (ii) 3 C  5 31( ) 3 1 27 = (II)设袋子A中有 m 个球,则袋子B中有 2 m 个球  2 5 m mp 1 3  2 3 m 13 p  30 由 得 (18)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空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 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满分 14 分。 解:方法一: (I) O、D分别为 AC 、 PC 的中点, //OD PA  又 PA  平面 PAB .  OD // 平面 PAB .
(II)  AB BC ,OA OC OA OB OC   ,  又 OP  平面 ABC  PA PB PC   . 取 BC 中点E,连结 PE ,则 BC  平面 POE . 作OF PE 于 F,连结 DF ,则OF  平面 PBC ,  ODF 是OD 与平面 PBC 所成的角。 在 Rt△ODF 中, sin  ODF  OF OD  210 30 ∴OD 与平面 PBC 所成的角为 arcsin 210 30 . 方法二:  OP⊥平面 ABC,OA=OC,AB=BC, . OA OB OA OP OB OP     , , 以O 为原点,射线OP 为非负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如图), AB a 则 , 设 2( A 2 a ,0,0) B (0, , 2 2 a ,0) C (  , 2 2 a ,0,0) . 设OP h , 则 (0,0, ) h P (I) D 为 PC 的中点,  OD  = (  2 4 a 1,0, 2 h ), 又 PA  2( 2   OD  // PA a ,0,  h ),   OD =- PA 1 2  OD // 平面 PAB . (II) PA  ,2a h   7 2 a ,
  OD (  2 4 a ,0, 14 4 a ) , 可求得平面 PBC 的法向量 1,1,1(n 7 ) ,  cos , nOD  nOD  | OD n  | | |  210 30 . 设OD 与平面 PBC 所成的角为,则 sin  |  cos  , nOD |  210 30 .  OD 与平面 PBC 所成的角为 arcsin 210 30 . (19)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方程,两条直线的夹角等基础知识,考查解析 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满分 14 分。 解:(I)设椭圆方程为 2 2 x a  2 2 y b | MA 1 |  2 a c  |, FAa 1 1 | ca  ,  (1 a  b ),0 半焦距为 c, 则 由题意,得 a  2a = 2( c 2 a = 4 b a  2 2  a c ) , 2 c . a  2, b  3, c  1 解得 故椭圆方程为 2 x 4 2  y 3  1 (II)设 P(-4,y0),y0≠0 则直线 PF1 的斜率 k 1  y 0 3 ,直线 PF2 的斜率 k 2  y 0 5 . PF M  2  1 ∵ 0   F PF 1 2  1PFF 2 为锐角. ∴ tan  F PF 1 2 |  k 2 1  k  1 k k 1 2 |  2 | 2 y 0 y  | 0 15  | 2 | y 0 2 15 | | y  | 0 15 15 .
当| 0y |= 15 即 0y =  15 时, tan PFF 2 1 取到最大值,此时 1PFF 2 最大。 故 1PFF 2 的最大值为 arctan 15 15 . (20)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对称、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与不等式的应用等基础知识,以 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 14 分。 ( Q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 , P x y ) , 0 0 ) 解:(I)设函数 y  ( ) f x 的图象上的任一点 则 x y       x 0 y 0  2  2  ,0  ,0  即   x 0 y 0   , x . y 点 ( Q x y 在函数 ) , 0 0 y  ( ) f x 的图象上.  y 2 x  ,2 x 即 y  x 2  ,2 x 故 )( xg  x 2  .2 x (II)由 )( xg  )( xf  | x  |1 可得, 2 2 x  | x 0|1  ,1 时当  x 当 x  1 时, 2 2 x  x 01 此时不等式无解。 2 2 x  x 01 当 1x  时, 1 2 1    x 因此,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 ] 1 2 )   ( ) h x (1    )  x 2  2(1 (III) x  1. 1  时, ( )h x = 4 当 1x  在[-1,1]上是增函数, ①  1  ②当 1  时,对称轴的方程为 (i) 当 (ii) 当 1  时, 1   1   1  1  时, 1  综上, 0 . x  1  1  1  。 1  ,解得    1 时,解得 1 0  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