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九年级上学期语 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25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书中所谓的“小说”,是指一些琐屑浅薄.的言论 与小道理,与现代小说意义【甲】。直到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小说是“街谈 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他虽然也认为小说是小知、小道,但是从另一角度触及了小 说讲求虚构【乙】植根于生活的特点。追 sù中国小说的【丙】,首先是神话传说,其次是寓 言和史传。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白话小说 和文言小说这两种小说形态,在中国都 yuán 远流长。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追 sù( 浅薄.( (2)在【甲】【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 【甲】大相径庭 【丙】原因 B. 【甲】大相径庭 【丙】起源 C. 【甲】黑白分明 【丙】原因 D. 【甲】黑白分明 【丙】起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虽然也认为小说是小知、小道,但是从另一角度触及了小说讲求虚构【乙】植根于 生活的特点”,是一个转折复句。 B. “现代小说”“道听途说”“讲求虚构”,这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 【乙】处标点符号为逗号。 D. 结合上文看,划线处语序不当,应该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答案】(1) ①. bó ②. 溯 (2)B (3)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浅薄 bó:缺乏知识或经验,见解不深刻;(感情等)不深。 追溯 sù:意思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矛盾,相去很远。黑白分明: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对比鲜明,比喻对是 非和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结合“是指一些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与现代小说意义”可知,这里是指书中所谓的 “小说”和现代小说意义不一样,故选“大相径庭”; 原因:指原来因为,指造成某种结果或者引发某种事情的条件。起源:事物产生的根源。 结合“追 sù中国小说的”可知,用追溯,故应选用“起源”; 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基础综合。 A.结合“但是”可知,是转折复句,正确; B.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正确; C.“讲求虚构”和“植根于生活”都是“特点”的定语,本身都是短语,中间用顿号; D.“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这两种小说形态”照应上文“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 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应该是“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正确; 故选 C。 2. 以下感悟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读诗歌要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缓慢的;《沁 园春•雪》的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B. 小说常用环境描写表达人物心情。《我的叔叔于勒》中“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表达了菲利普夫妇的失望心情;《孤独之旅》中“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衬托了 主人公的恐慌心理。 C.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写的《湖心亭看雪》追忆 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清新雅致的特点,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是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 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我们学过的课文 《藤野先生》《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均选自《朝花夕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 选 D。 3. 默写。 ①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②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 ④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⑤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⑦走近李白,我们要学习他“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 的乐观心态。(用《行路 难》中的诗句回答) ⑧被贬巴楚,刘禹锡廿三载后归来,面对仕宦升沉,尽显豁达襟怀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 【答案】 ①. 鸡声茅店月 ②. 夕贬潮州路八千 ③. 三年谪宦此栖迟 ④. 戍 鼓断人行 ⑤. 蒹葭杨柳似汀洲 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⑧.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⑨.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茅、潮州、谪、宦、 戍、蒹葭、汀洲、蜡炬、济、侧”等字词的书写。 4. 综合实践活动 司汤达曾说:“小说,原来是生命旅途中的一面镜子。”是啊,小说给与我们对生活的认知 与思考,现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 (1)【设计标语】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请你 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 (2)【重温名篇】小说作品中,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经典形象在我们心中挥之不 去。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编写一个谜语,并写出相 应的课文题目(谜底)。 现当代小说:《社戏》《故乡》《孤独之旅》 外国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植树的牧羊人》 示例:一次历练,变得坚强成熟。——谜底 《孤独之旅》 (3)【思维碰撞】在讨论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问题时,同学们形成了两 种观点: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 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使读者有兴趣、吸收快。 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 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 就不在话下了。经典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这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说说你的依据并做简要分析。 【答案】(1)插上想象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阅读小说,陶冶情操;让书香伴随花香,让
名家走进心灵 (2)一条船舶,满载纯真快乐。——谜底《社戏》;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沧桑。——谜底《故 乡》 (3)【示例一】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文学作品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流行作品在 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的社会,情感更加深刻,人物更加亲切,更有助于我们洞悉现 实生活的这个世界。【示例二】应该多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岁月淘洗出来的精品,它们 的艺术性和耐读性更强。这些经典往往反映了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生存状态或整个人类共有 的价值情感,随着时光的流逝,其散发的人性光辉越发闪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开放类试题,围绕着“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语言简洁,言之成理 即可。如:走进小说天地,领悟百味人生。 【小问 2 详解】 考查拟写谜语。开放类试题,结合相关小说的内容和主旨,依照示例的格式,言之成理即可。 如: 一次偶遇,彰显世态炎凉——《我的叔叔于勒》;一棵种子,创造美好家园——《植树的牧 羊人》。 【小问 3 详解】 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可以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可以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认为应该多读名著经典。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 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经典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经典构筑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真谛,让人生变得丰盈 充实。 二、阅读理解(62 分) (一)名著阅读(13 分) 5. 名著阅读。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 他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 河》。——茅盾 B. 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 郑振铎 C. 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 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D. 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 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根据“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一句可以看出这是郑振铎先生对 《泰戈尔诗选》中的《新月集》的评价,并非是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故选 B。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小说题材多样,或叙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爱情故事,或揭露科举腐败, 或指斥不公,刺贪刺虐,讥讽社会失德。大都运用浪漫主义笔法,描绘奇幻的世界,表达美 好的希望,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B. 印度文学巨匠秦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 《园丁集》《飞鸟集》等。 C. 《唐诗三百首》是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的顺序编排的,其中收录诗作最多的诗人是李白。 D.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 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长短不一,有 的数百字,有的仅三言两语。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C.《唐诗三百首》中收录诗作最多的诗人是杜甫,共收录 39 首;其次是李白,共收录 33 首。故选 C。 7. 阅读《水浒传》选文,回答问题。 A 道了一个喏,携了晁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晁盖问道:“押司如何来的慌速?”A 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 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 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 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 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失, 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A 道:“哥 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1)选文中 A 是____________(人名),其中所说的“黄冈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选文中晁盖所说的“大恩”是什么?
【答案】(1) ①. 宋江 ②. 黄泥冈上智取生辰纲 (2)黄泥冈事发,济州府差人捉拿晃盖,宋江借故拖住缉捕,先来通知晃盖逃走。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名著内容。 这段情节出自“宋江私放晁天王”,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不料事情败露,官府派何观察 前去捉捕。宋江当时任押司,得知此事后先把何观察稳住,借禀告知府之际快马赶到晁盖处 告之此事,使得晁盖得以安然脱身。选文中的 A 是宋江,其中所说的“黄冈事”指“智取生 辰纲”。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晁盖所说的“大恩”指“宋江私放晁天王”。晁盖打劫了生辰纲以后,官府四处捉拿嫌犯, 白胜由于受刑不过而供出了晁盖等人,官府准备立刻去捉拿晁盖,宋江得知后,及时报告给 晁盖,晁盖才得以做好准备,逃脱官府的缉捕。 8. 武松被金圣叹誉为“水浒第一人”,他是你心目中的“完人”吗?结合书中相关情节, 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武松并不是一个完人。武松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他武艺高强,为人刚直,嫉 恶如仇,知恩图报。但同时,武松也有值得批判的一面。武松刚愎自用、虚荣自负、滥杀无 辜。如在“三碗不过冈”酒店,不听酒家苦劝,一口气吃了十八碗酒,却几次三番嘲笑店家, 充分显露出武松的自负傲慢;血溅鸳鸯楼,许多无辜护院的庄丁仆妇死在他的刀下。所以他 并不是一个完人。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看法。 首先明确,武松并不是一个完人,即完美的人;然后结合情节表述理由。毫无疑问,武松是 一个好汉。他武艺高强,在江湖上有赫赫威名;为人刚直,为救兄仇,杀死西门庆等人;知 恩图报,感念施恩对自己的厚待,助其夺回了快活林。但同时,他身上也存在着缺点。在十 字坡酒店,明知张青夫妇杀人越货,售卖人肉,却还要与其交好,可见他善恶不分;血溅鸳 鸯楼一节,杀死那些诬陷他的贪婪恶霸情有可原,但那些与此事并不相关的家丁仆妇们也惨 死在了他的刀下,可见他的残忍暴虐。 (二)诗歌阅读(6 分) 阅读一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别名西江月·黄州中秋、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9. 请揣摩“人生几度秋凉”一句中“凉”的丰富意味。 10. 本词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和《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 【答案】9. “凉”既写出了秋天的寒凉,又写出了诗人因坎坷的人生遭遇而产生的内心的 凄凉。 10. 相同: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或:两者都是怀人之作)。不同:本词表现了作者 中秋时因思念弟弟而产生的孤独落寞悲苦的心境,或: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落寞悲苦的 心境(这里的“北望”理解为思弟或怀君皆可),《水调歌头》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 的旷达情怀。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一结合原诗给该字释义,二 赏析该字所在诗句的内容,三分析该句所表达的情感。“人生几度秋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 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 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凉”字有多重妙处, 一是指中秋时节天气凉;二是写出诗人遭贬,感到悲凉;三是突显出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 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 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 “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 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北望”即思念弟弟期盼见 面,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 或许交织在一起。而《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 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 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所 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 可以说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三)文言文阅读(13 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岳阳楼记(节选)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 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 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①以悲,泫然②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 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 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 于心。第以束发③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 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 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 真可哭也! (注)①愀(qiǎo)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②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 泪。③束发:年纪轻。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 ①投.箸而起( ②泫然不能自已.( ③左迁.此地( ④慰死犒.生( 12. 按要求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 ) 时 有 小 舫 往 来 如 蝇 头 细 字 着 白 溪 练 上 13. 翻译下列句子。 (1)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14. 袁中道有没有做到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1. ①. 放下 ②. 停止 ③. 贬官(降职) ④. 犒劳 12. 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13. (1)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所作为而发的感慨。(2)浮动的光像 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袁中道游岳 阳楼时的情感是随着景色而变化的;起先是“意致闲淡”“亦甚雄快”;随着风云变幻,湖 浪汹涌,他开始感到悲伤,眼中含泪不能控制;后来用滕子京大哭的典故,大发议论感慨, 说滕子京不应该哭,像自己怀才不遇、痛失手足、飘零异乡,才是“真可哭也”。可见袁中 道并没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 【11 题详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