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Na-23
Li-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5 分)
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
B. 西瓜榨汁
C. 瓷碗破碎
D. 湿衣晾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物腐败,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西瓜榨汁,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地热能
【答案】C
【解析】
B. 太阳能
C. 石油
D. 风能
【详解】地热能、太阳能、风能都属于新能源,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
故选 C。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B. 硅
C. 铝
D. 铁
A. 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故选
C。
考点:元素的含量
4.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B. 铁丝
C. 酒精
D. 红磷
A. 木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选 D.
5.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酱油
A. 牛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且有固定的化学式,牛奶、空气和酱油含多种物质,属于混
合物,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 C;
故选 C。
【点睛】
6. 下列符号能表示 2 个氢原子的是
B. H2O2
C. 2H
D. 2H+
A. 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符号可以表示氢气这种物质,一个氢分子,不能表示 2 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可以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不能表示 2 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可以表示 2 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D、该符号可以表示 2 个氢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 用医用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擦拭物体表面时,能闻到乙醇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由原子构成
【详解】我们能闻到乙醇气味,是因为气味中含有的乙醇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
气味;
答案:C。
8.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和 10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10
C. 18
D. 2
A. 8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
故选 A。
9.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B. NaOH
C. H2O
D. H2SO4
A. N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并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符合题意的为水。
故选 C。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氢气用作汽车燃料
C. 甲烷用作燃料
【答案】B
【解析】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氧气用于炼钢
【详解】A、氢气用作汽车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
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
合题意;
C、甲烷用作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
合题意;
D、氧气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
合题意。
故选 B。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称量固体
D. 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取用药品时,细口瓶的盖子应倒放在桌子上,A 错误;
B、握紧试管,如果烧杯中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 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遵循“左物右码”,C 错误;
D、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D 错误。
故选 B。
12. 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
C. 降低油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
B. 隔绝空气
D. 防止油溅出
【详解】油锅起火用锅盖盖可以隔绝氧气,从而灭火。故选 B。
13. 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C. 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D. 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容易触电,所以错误;
B、高楼发生火灾,不能乘电梯逃生,容易被困在电梯,所以错误;
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打或接听移动电
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正确;
故选:D。
14. 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
A. 厨余垃圾
B. 其他垃圾
C. 可回收物
D. 有害垃圾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废弃的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塑料瓶属于塑料,都是可回收物,故选 C
考点:金属材料和塑料
1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氧化镁 MgO
B. 碳酸钠 NaCO3
C. 氯化铁 FeCl3
D. 氢氧化钠 Na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 价,氧元素显-2 价,故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 价,碳酸根离子显-2 价,化学式为:Na2CO3,符合题意;
C、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氯元素显-1 价,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 价,氢氧根离子显-1 价,故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6.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气体,且一氧化碳有毒,故不能闻气味鉴别,错误;
B、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故不能观察颜色鉴别,错误;
C、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能观察到液面上升,氧气和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将集气瓶倒
扣在水中,无现象,不能区分氧气和一氧化碳,故不能鉴别,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在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
条熄灭,在装有一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气体燃烧,且有蓝色火焰,故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 D。
17. 201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核电荷数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为 3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 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钅”字旁,
属于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根据原子中原子
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电荷数为 3,此选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则原子的核外电
子数为 3,核外有 2 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 2 个电子、第二层上有 1 个电子,此选项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18. 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A. 禁止吸烟
C. 禁止带火种
B. 禁止燃放鞭炮
D. 禁止堆放易燃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
19. 根据“原子量”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阿伏加德罗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A、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所以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所以错误;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所以正确;
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所以错误。
故选:C。
20. 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
B. 食盐水
C. 苏打水
D. 蒸馏水
A. 肥皂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鉴别不同的物质要根据其本质特征的不同选用适当的试剂,硬水和软水要用肥皂水鉴别。
【详解】通常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向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
为硬水。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别或鉴别不同的物质要根据这些物质的本质特性,本题难度较小。
21. 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
理相同的是(
)
A. 冷水浸泡
B. 加热煎制
C. 取液弃渣
D. 装袋保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A、用冷水浸泡中药,没有实现固液分离,与过滤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加热煎制的目的是使中药中的化学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加快化学反应的效率,不符合题意;
C、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符合题意;
D、装袋保存,防止中药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 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 1,试管 a 中得到的气体能供给人体呼吸
B. 实验 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未改变
C. 实验 1 和实验 2,是同一个反应
D. 实验 2,水分子空隙没有变化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