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中国工业的发展》 1.题目:中国工业的发展 2.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其中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 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过去中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 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内地发展的要求,国家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大规模 的改造,同时全面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建设。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 区,兴建了一系列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地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 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布局以沿海地区相对集中。近些 年来,国家对工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陆续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高新技术产 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平衡。东部沿海工业得以改造提升, 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全面振兴,中西部地区和工业得以拓展和升级。许多城市将内城区的工 业企业搬迁到郊县的工业园区,改善了工业布局和人居环境。 活动: (1)根据所见所闻,说一说家乡的工业发展情况。 (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向同学或家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布局和工业化情况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 (4)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 答辩题目 1.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哪些? 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够体现出“启发性原则”?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中国举办智博会的相关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将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提问学生我国自建国以来工业发展 的情况如何?目前存在着什么问题?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资料和工业总量变化图,概括中国工业 的发展情况。 【师生总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业总量大幅度提高,工业 生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制造业大国”相关资料,并进行展示,得出我国一些主 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如原煤、钢铁、水泥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展示和交流资料,同时思考中国工业的发展特点。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迅速建立起来,如汽车、飞机、船舶、矿 山设备、发电设备、精密仪表、石油化工、核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生产部门需要 的燃料动力、原材料、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基本上能配套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部 门种类丰富,快速增长,产品丰富。 材料二:近几十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有提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取得 了显著效果;某些高新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师生总结】一些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一些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填补了我国工业 的许多空缺。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中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图,设置学生以地理学习小组进行分组探究。 1.对比中国成立后工业分布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2.结合国家工业发展的政策如“西部大开发” “中部崛起”等,谈谈中国的工业布局情况。 【讨论结果】 1.通过读图得出结论:我国初期工业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正逐渐向内地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拓展。 2.国家正大力发展中、西部的工业。 【师生总结】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分布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之后,我国不仅加 强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的作用,还在内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 工业基地,更注重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教师补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淘汰了
一些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哪里感受到了工业的发展。 学生介绍重钢四厂的变迁,重钢四厂初建时,主要经营生产铸造生铁、饭锅、盐锅等产品, 因产品质量优异,畅销全国。由于污染较重,全面停产后,现用作旅游和影视剧的拍摄场地。 如重钢四厂一样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污染产业已经被淘汰,未来的中国正在走向智能产业 和科技化的未来。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为中国工业的发展。 作业: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板书设计】 中国工业的发展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 总量高,增长速度快 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门类齐全 三、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发展中西部 【答辩题目解析】
1.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哪些? 【参考答案】 四大工业基地指的是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 角洲工业基地,各工业基地的发展各具特色。其中,辽中南工业基地是北方重要的重工业基 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 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够体现出“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 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首先,在一堂地理课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固 有讲授式的授课思路,通过讨论、问答、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成 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其次,地理课堂应当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动画展示、视频以及最为常见的地图法,引起 学生兴趣,并引入学生熟知的实际案例剖析地理知识,让学生们体会地理思维从而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创设情景并合理运用问答法,保证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引导性,引导学生质疑问 题和学会思考。最后发扬民主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 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最终实现“启发式 教学”。 初中地理《外流区为主》
1.题目:外流区为主 2.内容: 中国外流区面积 610 多万千米 2,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 面积的 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 95%以上,内流 河年径流总量不足 5% 活动 1.在图 2-40 上,找出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和塔里木河。在这 6 条河流中,哪些河流位于外流区,哪些河流位于内流区? 2.在图 2-40 上,找出中国外流区、内流区的界线,看一看它与图 2-25 中哪一条年等降水量 线最为接近,并归纳出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3.你家乡的河流是否最终流入大海?如果是,请说出该河流入海的路径。 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 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
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以秦岭一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 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 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很大。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合理利用图表进行讲解。 (4)讲述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辩题目 1.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2.谈谈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部分关于《中国的河流》的内容了,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 吗?(复习外流河的概念;内流河的概念),大家都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些新的 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学生阅读课本中文字部分同桌之间交流找出: (1)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的影响? (2)夏季风和冬季风是怎样影响外流河的?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同归纳总结。 (1)主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2)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 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 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2.引导学生说出我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为秦淮线,并再次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文字部分以及呈 现哈尔滨松花江和武汉长江的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以 4 人为一组 5 分钟的讨论时间探究以 秦淮线为界线,以北的外流河和以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得出:一般来讲,越往南走河流流量越大、汛期越长,越往北走流量 越小,汛期越短。 环节三:巩固提高 京杭大运河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外流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1)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的影响? (2)以北的外流河和以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别是什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