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K-39
Zn-65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美内蒙古是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下列与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
变化的是
A. 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
B. 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
C. 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的风力发电
D. 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将稻谷脱壳,未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
合题意;
B、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风力发电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
发电机发电,未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只是木头形状变化,未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
合题意。
故选 B。
2.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量取液体体积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闻气体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容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扩散,故 A 错误;
B、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B 错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应放点水或铺一层细砂,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掉落
炸裂集气瓶,故 C 错误;
D、闻气体气味不要把鼻子凑近直接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扇闻”,故 D 正确。
故选 D。
3. 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可以为绿色发展做贡献。下列可回收的垃圾中,其主要成分为有
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旧纸壳箱
B. 玻璃瓶
C. 铝制易拉罐
D. 塑料瓶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
【详解】A、旧纸壳箱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玻璃瓶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铝制易拉罐主要成分为金属材料,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塑料瓶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故 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常见的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4. 为防控疫情,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 84 消毒液主要成分是 NaClO 进行消毒。NaClO 中氯元
素的化合价是
A.
1
【答案】C
【解析】
B. 0
C.
1
D.
5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在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中,钠元素通常显+1 价,氧元素通常显-2 价,在 NaClO
中,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
+x+(-2)=0,则 x=+1 价。故选:C。
5. 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
的稀土元素。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铈的原子序数为 58
C. 铈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58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40.1
【答案】A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
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
断即可。
【详解】A、由图中信息铈的金字边旁可知,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由图中信息可知,铈原子的质子数是 58,故选项正确;
C、由图中信息,铈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58,因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核电荷
数也为 58,故选项正确;
D、由图中信息,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40.1,故选项正确。
故选 A。
【点睛】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6.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C. 氧气可用作燃料
【答案】C
【解析】
B. 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D.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详解】A、干冰能升华吸热,可用于制冷剂,正确;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利用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是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作燃料,错误;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正确。
故选 C。
7. 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 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
用
C. 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D. 农林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
灌、滴灌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物,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 A 符合题意;
B、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除去了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故 B 不符合题意;
C、蒸馏几乎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可降低水的硬度,故 C 不符合题意;
D、农林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8.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小苏打作发酵粉焙制糕点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C. 老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
D. 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
贫血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盐酸反
应,所以可用于制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故 A 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醛有毒,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 B 选项
说法错误;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故
C 选项说法正确;
D、人体缺少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铁元素,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
故 D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
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9. 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B.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C. 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D.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水中不能得到溶液,故 A 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故 B 错误;
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故 C 错误;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 D 正确。
故选 D。
10.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B.
A.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所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的分子,所示的物质属
于单质;
C、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
物;
D、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
物。
故选 B。
11. 如图,“纸火锅”是用纸做容器盛放汤料的火锅,点燃火锅时纸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
解释合理的是
A. 纸不是可燃物,所以不会燃烧
B. 纸被水浸湿,导致纸的着火点降低
C. 因没有充足的空气,所以纸不会燃烧
D.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
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纸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C、纸与空气充分接触,不是因为没有空气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故纸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说法中符合“1+1=2”事实
的是
A. 10L 酒精与 10L 水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0L
B. 10g 硫粉在 10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0g 二氧化硫
C. 10g 锌片与 10g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20g
D. 50℃时,向 10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 10g 硝酸钾固体,能得到 20g 硝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L 酒精与 10L 水混合,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故混合后体积小于 20L,不符
合题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S+O
2
点燃
SO
2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32=1:1,
故 10g 硫粉在 10g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20g 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C、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于生成了气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小于 20g,
不符合题意;
D、50℃时,向 10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 10g 硝酸钾固体,硝酸钾溶液已经饱和,不能继
续溶解硝酸钾,溶液质量还是 10g,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 下列各组物质能验证 Fe、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 Fe、Cu、Ag、稀盐酸
C. Fe、CuSO4 溶液、Ag
【答案】C
【解析】
B. FeSO4 溶液、Cu、Ag
D. FeSO4 溶液、CuSO4 溶液、Ag
【详解】A、Fe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银均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
氢>铜、银,但无法确定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Cu、Ag 均不与 FeSO4 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 Fe>Cu,Fe>Ag,但无法确定铜、银的活
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与 CuSO4 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 Fe>Cu>Ag,故该方案
合理,符合题意;
D、Ag 均不能与 FeSO4、CuSO4 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 Fe>Ag,Cu>Ag,但无法确定 Fe、
Cu 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4. 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B
C
D
H2
Fe
盐酸
水蒸气
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Fe2O3
硫酸
加入足量稀盐酸,然后过滤
加入过量 BaCl2 溶液,然后过滤
CuCl2 溶液
ZnCl2
加入过量锌粉,然后过滤
B. B
C. C
D. D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气不和硫酸反应,故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选项正确;
B、氧化铁、铁两种物质都和盐酸反应,故该方法不能除去铁中含有的氧化铁,选项不正确;
C、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但是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和盐酸混合在一起,
引入了新的杂质,故该方法不能除去盐酸中的硫酸,选项不正确;
D、氯化铜溶液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把原物质氯化铜除去了,而杂质氯化锌没有除去,
故该方法不能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氯化锌,选项不正确。
故选 A。
15. 图甲是 M、N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 M、N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
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 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烧杯 a 中加入的固体为 N
B. 20℃时,烧杯 a 中为饱和溶液,b
中为不饱和溶液
C. 40℃时,烧杯 a、b 中均为不饱和溶液
D. 40℃时,烧杯 a、b 中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不相等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中烧杯 a 中底部有固体剩余,烧杯 b 中底部没有固体剩余,说明 a 中物质的
溶解度小于 b 中物质的溶解度,故 a 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 M,b 中加入的固体是 N,故 A 不
符合题意;
B、因为并不知道加入溶质的具体质量,烧杯 a 有不溶物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是 b 不能
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两种物质溶解度增大,由图乙知 b 在 20℃时可能是饱和溶液,升
温到 40℃后 b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且 40℃时 M 的溶解度大于 N,b 已经是不饱和溶液,由于
所加入溶质质量相同,所以 a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 C 符合题意;
D、如图可知,在 35℃时,M 和 N 溶解度相等,如果刚好加入的 35℃状态下溶解度大小质量
的溶质,40℃时,两溶液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相等,则质量分数相等,故 D 不符合题
意;
故选 C。
【点睛】结合溶解度曲线进行判断溶液的性质,难度较大。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6. 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其含义丰富。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
②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2)写出 Mg2+中“2”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H2O
②.
(2)一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①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数
字,两个水分子表示为 2H2O;
②硫为 16 号元素,原子核外由 16 个电子,第一层排 2 个,第二层排 8 个,第三层排 6 个,
因此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